注:本文發(fā)表于《文津?qū)W志》第十六輯,此據(jù)word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 《迦陵先生填詞圖》綜考 張 杰 內(nèi)容提要:《迦陵先生填詞圖》係清初畫僧釋大汕爲詩詞大家陳維崧繪製,在陳氏家族中遞相傳至清末,題詠紛披,衆(zhòng)所矚目。此圖稿本原件已于民國年間佚失,通過對相關(guān)刻、摹、拓、抄本的綜合察考,可知相關(guān)題詠在清代不斷增加,共有110多人爲此圖題詠。各版本所見題詠順序不同,郟志潮摹本應(yīng)該反映了原圖順序。此圖稿本自陳維崧之後,一直爲陳氏家族陳履端、陳克猷、陳淮、陳崇本、陳香士、陳葆耆等遞藏,從宜興陳氏到商丘陳氏,傳承兩百餘年。清末時應(yīng)未入袁保恒、袁保齡兄弟之手。清人別集有零星題詠爲《迦陵先生填詞圖》各版本所未見,或爲此圖散佚,可以輯補。 關(guān)鍵詞:《迦陵先生填詞圖》 陳維崧 版本研究 文化史 藝術(shù)史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少負才名,與吳兆騫、彭師度一起被著名詩人吳偉業(yè)并譽爲“江左三鳳”。入清後補爲諸生??滴跏四?1679),舉博學(xué)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與修《明史》。工詩及駢散文,尤長于詞。清康熙十七年閏三月,著名畫僧釋大汕(字石濂)爲陳維崧繪製了名畫《迦陵先生填詞圖》[1](下文簡稱《填詞圖》)。同年,陳氏自家鄉(xiāng)宜興攜之進京,遍請名流題詠。他去世之後,《填詞圖》在陳氏家族世代流傳,一直及于清末。此圖廣受關(guān)注,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史價值。因其原件民國間已佚,本文依據(jù)現(xiàn)存版本,結(jié)合多種相關(guān)文獻,就其形貌傳藏、題詠輯補等情況加以綜合考述。本文考察依據(jù)的相關(guān)版本如下: 1.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淮刻本。此本據(jù)康熙至乾隆間稿本刊刻,包括圖和康熙至乾隆年間宋實穎、吳照等83人的題詠。 2.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淮增刻本。在原刻本基礎(chǔ)上,增加了袁枚的一篇序、一通信札和袁枚、惠齡、曹德華等3人的題詠。 3.清乾隆五十九至六十年(1794—1795)陳淮二次增刻本。在增刻本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楊倫、徐嵩、任安上、任映垣、潘允喆等5人的題詠。 4.清嘉慶間郟志潮摹本。郟氏據(jù)康熙至嘉慶間稿本臨摹了原圖,抄録了康熙至嘉慶年間宋實穎、謝學(xué)崇等91人的題詠,不過郟氏所見稿本中沒有陳淮增刻本、二次增刻本所增序、函、題詠的原件。郟氏摹本,又有他本人以及張春熙、董國琛、戈襄、戈載、沈沂曾、王嘉祿、曹懋堅、朱環(huán)、沈彥曾、王仁俊共11人在上面題詠。此本目前筆者衹見到了《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所收圖和圖上宋實穎、史承謙等8人的題詠[2],其他題詠情況參民國間繆荃孫抄本所録。 圖2 摹本《迦陵先生填詞圖》(摘自《中國古代書畫圖目》) (爲排版方便,圖截爲兩半,上、下圖分別爲原圖之右、左) 5.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陽羨萬貢珍刻石拓本。此本據(jù)康熙至道光間稿本摹勒上石,包括圖和康熙至道光年間宋實穎、萬貢珍等69人的題詠。 圖3 拓本《陳迦陵填詞圖題詠》 6.民國間繆荃孫抄本。此本據(jù)郟摹本抄録,包括摹本全部102人的題詠以及郟氏摹録後記,但未摹圖。 圖4 抄本《陳檢討填詞圖卷》卷首 一、《填詞圖》形態(tài)面貌 《填詞圖》稿本原件包括圖與題詠兩部分。因爲稿本原件已佚,我們根據(jù)上述刻、摹、拓、抄諸版本的圖及題詠以及其他相關(guān)記載,首先廓清《填詞圖》的畫面描繪及題詠變化。 關(guān)于《填詞圖》原件的畫面內(nèi)容,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淮刻本沈初序曾述及:“設(shè)色橫幅。髯敷地衣坐,手執(zhí)管,伸紙欲書若沉吟者,意象灑如。旁一蕉葉坐麗人,按簫將倚聲,雲(yún)鬟銖衣,望若神仙也?!盵3]其中之“髯”指陳維崧,陳氏須髯濃密,人稱陳髯。袁枚《陳檢討填詞圖》序所記則有些失真:“一則長鬛飄蕭,拈花微笑。一則雲(yún)鬟窈窕,對酒當歌。有晬其容,美矣麗矣。呼之欲活,是耶非耶?”[4]釋大汕在圖中所題云:“爲其翁維摩傳神?!奔劝殃惥S崧比爲維摩,則據(jù)《維摩詰經(jīng)》,窈窕“麗人”即爲天女。而在此圖之前,康熙十四年(1675)釋大汕已在河南商丘爲陳維崧繪有一幅《天女散花圖》。陳氏《喜遷鶯·石濂和尚自粵東來梁園爲余畫小像,作〈天女散花圖〉,詞以謝之》云: ……篋衍有一卷。細膩凝脂,三尺松陵絹。少不如人,師須爲我,畫岀鬂絲禪板。旁侍湘娥窈窕,下立天魔蹇産。人間苦,悵碧桃花謝,洞天歸晚。[5] 據(jù)此,則《天女散花圖》中有三位人物,這與清初陳洪綬等所繪《何天章行樂圖》[6](見圖5)甚爲相似??滴跏哪觋惥S崧北上商丘是去接其妾侍與弱子[7]。他請釋大汕繪圖,圖中“湘娥”當係其妾彩雲(yún),“天魔”則是他已經(jīng)去世的家優(yōu)兼伴侶徐紫雲(yún)。不過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錢芳標《喜遷鶯·粵東石頭陀爲其年寫照,作〈散花天女圖〉,次原韻奉題一闋》云: 宓妃芝館。費八斗才華,填愁欲滿。何許琴聰,描成髯客,繞涿墨濤微濺。身在鬘殊香國,夢醒梨花秋苑?;仨帲旋R公小小,銖衣縫淺。 曼衍。訝筆底聽法獰龍,攝入鵝溪絹。三尺團蕉,數(shù)聲枯槵,借汝破除歌板。野店黃粱待熟,火宅青蓮任産。功成後,看英雄學(xué)佛,他年未晚。 上闕末注:“《酉陽雜俎》云:寶應(yīng)寺天女像,乃齊公伎小小寫真。”下闕末注:“時其年將赴徵車?!盵8]據(jù)此,錢氏詞中的《散花天女圖》是有兩位人物,“小小”坐于團蕉,與《填詞圖》并無區(qū)別。因此,錢氏所觀應(yīng)當就是後圖。陳維崧請釋大汕繪製的兩幅圖主題相近,名稱易混。至于《填詞圖》圖中人物爲何衹剩兩人(陳維崧外另一人應(yīng)爲徐紫雲(yún)),這與突出主題有關(guān)[9]??滴跏吣觋惥S崧的兒子已經(jīng)夭折,妾已下堂去。他與妾侍的感情本來就不深,傾心懷戀的始終都是已于五年前去世的徐紫雲(yún),于是請舊友以新圖寫之。 圖5 《何天章行樂圖》(摘自《中國古代書畫圖目》) 陳維崧于康熙十七年七月抵京參加將于次年舉行的博學(xué)鴻詞科考試。各地應(yīng)舉者陸續(xù)到達,京中一時名士雲(yún)集。作爲其中的佼佼者,陳氏廣交新朋舊友,而其方式之一就是請人爲《填詞圖》題詠。陳維崧去世後,其嗣子陳履端持藏此圖,續(xù)有所請。而經(jīng)過康熙後期至乾隆前期的一段空白,乾隆中後期《填詞圖》在陳維崧侄孫陳淮手中,題詠活動又重新活躍。乾隆五十九年(1794),陳淮“以《填詞圖》重繪縮本,合後幅詩詞爲一編,付之剞劂,近之題識亦附焉”(沈初序)。此刻本由翁方綱題簽,陳淮三個兒子陳崇本、懿本、楙本校對付刊。 據(jù)各版本所繪所記,《填詞圖》稿本原件諸家題詠在不同時期不斷變化。最初衹有康熙間陳維崧請宋實穎、尤侗等7人在圖上題詠,限于圖幅,梁清標等數(shù)十人則是題于圖外的散裝冊頁。不過乾隆年間,史承謙將題詠又題在了原圖之上,故原圖上的題詠者共有8位。陳維崧之後,其嗣子陳履端、侄孫陳淮等作爲世世相繼的持有者續(xù)有請題,從而冊頁不斷增多增厚。160餘年間共有110餘人爲此圖填詞賦詩。 刻本《填詞圖》的題詠順序爲(帶括注者爲陳維崧鴻博同年情況): 1梁清標 2王士正 3田茂遇(未用) 4彭孫遹(鴻博) 5倪粲(鴻博) 6王頊齡(鴻博) 7陸葇(鴻博) 8朱彝尊(鴻博) 9米漢雯(鴻博) 10徐釚(鴻博) 11尤侗(鴻博) 12毛奇齡(鴻博) 13吳任臣(鴻博) 14毛升芳(鴻博) 15高詠(鴻博) 16龍燮(鴻博) 17嚴繩孫(鴻博) 18鄧漢儀(特授) 19孫枝蔚(特授) 20宋實穎(未用) 21曹貞吉 22毛先舒 23吳殳 24汪懋麟 25成德 26高層雲(yún)(未用) 27李良年(未用) 28徐之凱(未用) 29徐林鴻(未用) 30吳農(nóng)祥(未用) 31徐林鴻 (未用)32高士奇(特賜) 33宋犖 34毛際可(未用) 35柯維楨(丁憂) 36胡亦堂 37李符 38沈岸登 39徐咸清(未用) 40錢柏齡 41洪昇 42吳儀一 43林麟焻 44陸繁弨 45查鈜 46陸進 47沈皞?cè)?48僧宏倫 49陳奕禧 50史惟圓 51徐喈鳳 52呂熊 53徐瑤 54陳論 55陳枋 56周福柱 57蔣景祁 58徐洪鈞 59沈爾燝 60英廉 61于敏中 62裘曰修 63張裕犖 64錢載 65蔣和寧 66翁方綱 67謝墉 68平聖臺 69蔣士銓 70王文治 71馮應(yīng)榴 72沈初73陸費墀 74程晉芳 75史承謙 76史承豫 77儲國鈞 78李御 79張塤 80吳錫麒 81汪如洋 82錢棨 83汪端光 84吳照 全部83位題詠者(徐林鴻兩題),始自康熙止于乾隆,可分爲梁清標至沈皞?cè)?、僧宏倫至沈爾燝、英廉至吳照三個階段。根據(jù)各題詠所見稱謂及題詠內(nèi)容、後記等綫索,請題者應(yīng)該分別是陳維崧、陳履端、陳淮,陳履端子陳克猷、陳淮子陳崇本也曾少量請題。 在初刻本的基礎(chǔ)上,陳淮在短時間內(nèi)又進行了兩次增刻,增加了袁枚的一篇序、一通函札和袁枚等8人的題詠。不過新增序、函、題詠的原件冊頁并未與初刻所據(jù)原件主體放在一起,以後便未再見蹤跡。初刻所據(jù)原件稿本在嘉慶年間由陳淮傳給陳崇本,崇本又請阮元、謝學(xué)崇等10人續(xù)題,從而原件冊頁繼續(xù)增加。嘉慶末年,蘇臺(又稱胥臺,指蘇州)郟志潮將陳崇本所藏稿本摹録一過。原稿圖上有宋實穎等8人的題詠,摹本圖上依樣照録,然後過録附增的散頁題詠。 民國年間,江陰繆荃孫見此郟氏摹抄本,并未摹圖,但將所有題詠都依郟本順序抄録了下來。因未見到郟本全貌,下面列出繆抄本《陳檢討填詞圖卷》的題詠順序(爲方便對照,前冠刻本序號): 44陸繁弨 36胡亦堂 20宋實穎 75史承謙 11尤侗 4彭孫遹 22毛先舒 2王士禛 1梁清標 27李良年 23吳殳 37李符 76史承豫 56周福柱 45查鈜 12毛奇齡 10徐釚 32高士奇 35柯維楨 13吳任臣 57蔣景祁 18鄧漢儀 19孫枝蔚 34毛際可(筆者按:誤抄作嚴際可)24汪懋麟 17嚴繩孫 25成德 59沈爾燝 8朱彝尊 46陸進 7陸葇 21曹貞吉 38沈岸登 41洪昇 58徐洪鈞 28徐之凱 14毛升芳 29徐林鴻 30吳農(nóng)祥 31徐林鴻 39徐咸清(筆者按:誤抄作徐清)42吳儀一 40錢柏齡 33宋犖47沈皞?cè)?55 陳枋 9米漢雯 26高層雲(yún) 5倪粲48僧宏倫 54陳論 50史惟圓 77儲國鈞 52呂熊16龍燮 53徐瑤 15高詠 43林麟焻 6王頊齡51徐喈鳳 49陳奕禧 60英廉 62 裘曰修 69蔣士銓 68平聖臺 65蔣和寧 70王文治 63張裕犖 78李御 74程晉芳 79張塤 66翁方綱 67謝墉 64錢載 80吳錫麒 73陸費墀 7馮應(yīng)榴 72沈初 81汪如洋 82錢棨 83汪端光 84吳照 85洪亮吉 86徐鑅慶 87汪廷珍 88李堯棟 89吳省蘭 90錢樾 91秦瀛 92阮元 93陳嵩慶 94謝學(xué)崇 繆抄本題詠者共有91人,84號以後係續(xù)題。刻本中的3田茂遇、61于敏中未見于抄本, 29、31徐林鴻兩題,故繆抄本中嘉慶以前爲81人,嘉慶年間續(xù)增10人。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摹抄本(據(jù)繆抄本)的題詠順序與刻本不同,前者反映的應(yīng)該是嘉慶末年稿本原件的順序,而乾隆末年陳淮則據(jù)當時稿本進行刊刻時對順序進行了一些調(diào)整。上文已提及,史承謙本是乾隆間人,但他徑直把自己的題詠題在了大汕原圖中徐紫雲(yún)之側(cè),摹抄本對此予以照録,刻本則改回了乾隆時期。 就陳維崧在世時的題詠而言,刻本將梁清標、王士正(拓本、抄本作“禛”)置于最前是因爲二人位高名顯。梁氏曾經(jīng)官居保和殿大學(xué)士,王氏是衆(zhòng)所共推的文壇領(lǐng)袖。梁、王之後便是陳維崧的鴻博同年,據(jù)秦瀛《己未詞科録》[10]卷首所列名録,包括特賜同博學(xué)鴻儒科、特授內(nèi)閣中書年老者、丁憂未與試者、與試未用者在內(nèi),爲陳維崧作題詠的同年共有28人。而陳氏在京期間非應(yīng)舉的舊友新交如成德(納蘭性德)、洪昇等與應(yīng)舉者也有交叉。在此階段,首位題詠者應(yīng)爲宋實穎。他與陳維崧都得到都察院左都御使宋德宜的舉薦,一同下榻于宋氏寓廬幾近一載。二人“後先入國門,天遣對床臥。宵燈耿旅魂,秋閣了吟課”[11]。宋氏所題《醉花陰》詞作于康熙十七年九月,是時二人均到京不久。 陳淮刻本所見諸題詠,在僧宏倫至沈爾燝階段,其中多有陳維崧的家鄉(xiāng)親友。陳維崧是在京中去世,僧宏倫等鄉(xiāng)友既作題詠,説明這時陳氏已逝,《填詞圖》被其嗣子陳履端攜回了家鄉(xiāng)。雖然該階段的題詠順序大體不差,不過陳淮在做編排時也有誤漏之處。例如龍燮是陳維崧的鴻博同年,陳淮將其置于宏倫之前的第一階段。但龍氏所題《雪獅兒》詞中有“每拊遺編惆悵。忽宛然、晤對髯翁形狀”[12]之語,顯然是作于陳維崧去世之後[13]。再如陳枋和蔣景祁分別是陳維崧的堂侄和世侄,位于宏倫之後。但陳枋所題《綺羅香》詞中有“問何日割肉歸來,給金門假也”、蔣景祁所題《丹鳳吟》詞中有“此際鳳樓宣召,休憶江南、楊柳岸”之句。實際上,陳、蔣在陳維崧去世之前都曾在京陪侍左右,題詞應(yīng)是作于當時。 乾隆年間的題詠是陳淮父子請題,對于先後順序他們知之甚詳,但刻本依然沒有嚴格按照時間先後來排序。諸家題詠有的在詩詞之後寫有題記,刻本、抄本《填詞圖》中的題記內(nèi)容有的缺略不全,有時刪掉了關(guān)于題寫時間的文句。後來道光年間陳維崧同邑後學(xué)萬貢珍將陳淮重孫陳葆耆所持《填詞圖》稿本原件摩勒上石,也就是上文所提及的拓本《填詞圖》,所摹題詠則照録題記。據(jù)拓本《填詞圖》諸家題詠中的完整題記,蔣士銓、翁方綱、于敏中、錢載、英廉、謝墉分別作于乾隆二十六(1761)、四十(1775)、四十、四十一、四十四、五十七年(1792)。而陳淮將文淵閣大學(xué)士英廉 、文華殿大學(xué)士于敏中置前,應(yīng)是考慮到二人官位高顯。不過據(jù)上引繆抄本題詠順序,英廉同樣置前,錢載位于謝墉之後。這説明遲至嘉慶後期,在摹抄本所依據(jù)的稿本原件中,諸家題詠的個別冊頁也未嚴格按照時間先後細緻排序。 就嘉慶間《填詞圖》稿本的完整性而言,郟志潮所見基本可謂完整,但還是缺見數(shù)人。道光拓本《填詞圖》“不能遍録,割愛者多”[14],刻録的人數(shù)不全,不過在嘉慶年間卻是多出了3位。其與刻本相對應(yīng)的部分即嘉慶以前的題詠者,自宋實穎、胡亦堂至汪如洋、汪端光,共録52人(汪端光被置于梁章鉅之後)。其與抄本相對應(yīng)的部分即嘉慶年間的題詠者,自吳省蘭至李堯棟,共録9人(吳省蘭被置于沈初之前)。其中,見于抄本者6人,未見者3人即梁章鉅、管同、卞斌。這就是説,梁章鉅等3人的題詠原件郟志潮未見到。 石拓本《迦陵填詞圖》的題詠順序爲: 20宋實穎 36胡亦堂 11尤侗 22毛先舒 44陸繁弨 27李良年 10徐釚 32高士奇 37李符 4彭孫遹 2王士禛 1梁清標 45查鈜 35柯維楨 76儲國鈞 25成德 46陸進 17嚴繩孫 8朱彝尊 24汪懋麟 34毛際可 18鄧漢儀 19孫枝蔚 41洪昇 29徐林鴻 30吳農(nóng)祥 9米漢雯 15高詠6王頊齡 33宋犖 49陳奕禧 52呂熊 14毛升芳 43林麟焻 51徐喈鳳 60英廉 61于敏中 62裘曰修 69蔣士銓65蔣和寧 70王文治 78李御 63張裕犖 66翁方綱 64錢載 67謝墉 80吳錫麒 73陸費墀 82錢棨 89吳省蘭 72沈初 81汪如洋 95梁章鉅 83汪端光 96管同 85洪亮吉 92阮元 90錢樾 97卞斌 87汪廷珍 88李堯棟 98胡長庚 99陳繼昌 100鄧廷楨 101丁應(yīng)望 102蔡世松 103蔡宗茂 104萬貢珍 105陸費瑔 據(jù)拓本所録所記,道光年間,《填詞圖》的題詠者又增加了胡長庚、鄧廷楨、萬貢珍、陸費瑔等8人。 二、《填詞圖》流傳收藏 《填詞圖》康熙十七年(1678)繪成後,陳維崧非常喜愛,如上文所述,他隨身攜帶進京,并遍請友人爲其題詠。宋犖《和松庵存札》收有陳氏的一通來函,談及陳氏請宋犖題圖:“新詩變化超忽,無美不備。勉作一歌奉揚……謹同原稿馳上。所懇《填詞圖》題詞,倘已脫稿,幸即書付爲感。”[15]按,康熙十八年(1879),宋犖與陳維崧同舉鴻博。第二年秋天,陳維崧爲宋犖《雙江倡和集》題詩一首,宋氏則爲《填詞圖》賦有一闕《摸魚子》。[16]陳維崧致宋犖函是較早的有關(guān)陳氏請題的記録。 康熙二十一年(1682)夏五月,陳維崧在貧病懷思中離世。身後無子,其亡弟維嵋之子履端嗣之。陳履端,字求夏,少擅雋才,以貢生授江蘇山陽縣訓(xùn)導(dǎo),著有《晚耘詩集》等??滴跛氖迥辏?706)丙戌,呂熊爲《填詞圖》題詩之後記云:“憶辛酉秋,曾謁迦陵先生于京邸,迄今已二十餘載。丙戌初冬,下榻于令嗣山陽廣文齋中,出先尊大夫《填詞圖》索題。展覿照影,不禁人琴之感。敬題三截句,以志追慕云?!笨梢娫陉惵亩耸稚希短钤~圖》的題詠活動依然繼續(xù)。 陳履端之子陳克猷是《填詞圖》的又一持有者。乾隆間張裕犖爲《填詞圖》所題詩四首之末首云:“畫裏須髯識孟公,半千孫自有門風(fēng)。傳書萬卷神明在,夜夜滄江月貫虹?!痹娮⒃疲骸跋壬脤O時從予游?!贬嵊浽疲骸扒∈卸甓∶退沃蓄},越二十四年爲三十五年庚寅,補録于京師之海隱寓室。”可見乾隆十二年(1747)時,陳克猷尚持此圖,不過時在商丘(“後記”所云“宋中”即指商丘)。湯大奎《炙硯瑣談》卷上載:“宜興陳浣初克猷,迦陵先生嗣孫。貧不自存,依其大阮銀臺公履平于商丘。遂占籍游庠,未幾卒,無後?!盵17]陳履平係陳維崧四弟陳宗石次子,曾任通政司(別稱銀臺)右通政。陳克猷卒後,他所保存的先人遺物歸于叔父家族。自此以後,《填詞圖》遂開始由陳氏商丘一支世代收藏。 陳氏家族商丘一支的始祖陳宗石是陳維崧異母兄弟。陳氏兄弟的父親陳貞慧與商丘侯方域交深誼厚,結(jié)爲兒女親家。侯、陳相繼去世後,14歲的陳宗石北上入贅侯家,自此遂占籍宋中。其長子名履中,次子名履平。履中子淮官至江西巡撫,孫崇本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履平子濂,孫杲、彬,曾孫焯,玄孫壇分別爲乾隆三十一年(1766),嘉慶六(1801)、十六、十六年,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有清一代,陳氏商丘一支科甲興盛,人才輩出,是一個著名的文化望族。 乾隆年間《填詞圖》的主要收藏者是陳履平之侄陳淮。陳淮(1732—1810),字望之,號藥洲。乾隆十八年(1753)拔貢,歷官廉、韶、廣州知府,後擢浙江鹽法道、安徽按察使。因事遭革職,再起補爲青州知府,升任蘭州道、甘肅按察使、湖北布政使。乾隆五十六年(1791)擢貴州巡撫,翌年調(diào)江西巡撫。嘉慶元年(1796)再次獲罪,遣戍新疆。兩年後贖罪回籍,卒于商丘。陳淮宦海浮沉,南北趨馳,由知府做到巡撫。其間《填詞圖》不離其身,先後邀請二十餘位名公名士爲其題詞、賦詩、作曲。據(jù)拓本《填詞圖》,乾隆二十六年(1762)蔣士銓題曲之後記云:“望之太守將赴廉州,出《迦陵先生填詞圖》囑題。卷中各體參錯,名作如林,未敢漫作。既而望之索益力,不得已,譜北曲十一首。乾隆辛巳(二十六年)九秋霜降鉛山後學(xué)蔣士銓拜題。”説明至遲于乾隆二十六年圖之所有者已經(jīng)是陳淮了。 乾隆末年,陳淮之子陳崇本有時已開始代父持圖。陳崇本,字伯恭,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曾官國子監(jiān)祭酒、光祿寺卿、宗人府府丞。工書善畫,富于收藏,與其父一樣,也是著名的書畫鑒藏家??瘫尽短钤~圖》所見馮應(yīng)榴後記云:“伯恭學(xué)士出示《迦陵先生填詞圖》屬題。因用卷中嚴蓀友宮允《金縷曲》韻,學(xué)成此闕?!蓖乇尽短钤~圖》所見謝墉題詞後記云“伯恭館丈出《填詞圖》屬題。讀卷中多《沁園春》詞,因亦贈此闕?!卑?,謝墉後記和馮應(yīng)榴的一樣,都已出現(xiàn)在陳淮刻本《填詞圖》中,不過謝氏的刻本題詞刪掉了後記,而拓本中則未刪??瘫究逃谇∥迨拍?,故二人題詠不會晚于是年。 嘉慶年間《填詞圖》主要爲陳崇本所持。拓本《填詞圖》所見李堯棟題曲後記(抄本《填詞圖》未録)云:“嘉慶七年歲在壬戌重入都門,已五十之年,始學(xué)填詞。伯恭祭酒以此圖囑爲曲子,乃以初學(xué)步者與前人角勝,亦可謂不善于藏拙者矣?!背舅婈愥詰c題詞後記云:“伯恭前輩見示《填詞圖》,賦此呈教?!绷? 抄本《填詞圖》所見洪亮吉之《滿江紅》詞在洪氏《更生齋詩餘》卷一中題爲《〈陳其年先生填詞圖〉爲伯恭學(xué)士賦》[18]。這些題詠均未出現(xiàn)在刻本《填詞圖》中,都是嘉慶年間的續(xù)題。 道光年間《填詞圖》由陳崇本傳到了其子陳香士之手。拓本《填詞圖》所見胡長庚、蔡世松題詠分別記云:“香士先生明府屬題”“道光辛卯歲五月,香士明府出《迦陵先生填詞圖》屬題,即拈《摸魚兒》一解請政”。陳香士曾在廣西爲官,桂省仕宦得以一睹斯圖。徐時棟《題〈四明四友圖〉》詩注:“吾友陳子相宦粵西,曾見《陳其年填詞圖》真跡。自國初至今二百年中,名公卿約略幾備。蓋世有賢子孫,常出求詩。而迦陵名重,人樂題之。以是圖卷成牛腰矣?!盵19] 道光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843—1846),陳香士從侄陳壇(字杏江)在湖南提督學(xué)政,香士乃遣子葆耆(字孟民)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攜圖赴湘。陳壇典掌文衡,風(fēng)雅自任。而時任湖南布政使的萬貢珍乃陳維崧同里後學(xué),對于鄉(xiāng)賢遺物亦非常重視。拓本《迦陵填詞圖》萬氏序曰:“今杏江學(xué)使出示斯圖,前輩風(fēng)流,宛然如在。亟登諸石,以永其傳?!标悏现^:“族弟孟民自粵西來,攜[圖]以示余。萬荔門前輩見而愛之,亟摹諸石,并囑余跋尾。余惟此圖二百年來藉藉人口,今遇荔門前輩,遂得流播藝林。物之顯晦,固有時也?!薄叭f荔門前輩”即萬貢珍(字荔門)。 咸豐初年,陳壇和陳葆耆先後回到故鄉(xiāng)商丘。前者是自京而返,時當太平軍北伐,他奉旨回籍辦理團練??僧斕杰姽コ菚r,陳壇不戰(zhàn)而逃,結(jié)果被發(fā)往軍臺效力。而陳葆耆身無官職,回鄉(xiāng)衹是避亂而已。對此,其從兄陳重《孟民從弟葆耆歸自豫章,賦此贈之》[20]詩中有“鄰域驚風(fēng)煙,天涯振鼙鼓”“歸來舊相識,隨風(fēng)到中土”等句,反映了陳葆耆回鄉(xiāng)避亂的情形;“推至少參後”句的自注“孟民及希唐出自先高伯祖少參公”,則指出了陳葆耆在陳氏家族中所屬的支系。少參公即陳履中,曾官甘肅布政參議。陳重乃銀臺公陳履平之後、陳彬之孫,與陳壇爲服屬更近的堂兄弟,陳壇爲陳杲之孫。陳重詩中又有“安恬守廬舍,孝養(yǎng)藝稷黍”之句,説明陳葆耆應(yīng)是返鄉(xiāng)定居,且在鄉(xiāng)養(yǎng)親,則《填詞圖》應(yīng)隨返商丘。 雖然《填詞圖》應(yīng)由陳葆耆帶回商丘,但另有記載提供了其他的可能。清末何兆瀛曾有詩云:“髯也填詞字字圓,雲(yún)郎簫韻亦如仙。夢堂夢影無人問,此卷消磨二百年?!弊宰ⅲ骸吧糖痍愂霞也亍跺攘晏钤~圖》,道光間嵐樵曹丈復(fù)收藏之,余猶及一見。蓋丈亦汴人,與陳氏爲戚眷,故得獲此圖也。丈歿後,圖不知又歸何人?!盵21]曹丈即曹宗瀚。陳重《涼宵憶舊》詩有云:“徐陵厚德周親舊,謝眺虛懷獎得賢。幾載京華隨杖履,感恩知己兩拳拳?!弊宰ⅲ骸疤m儀曹嵐樵給諫。嵐樵先生名宗瀚,癸酉舉人,余之父執(zhí)也。”[22]按,“蘭儀”即今河南蘭考縣,“給諫”即給事中,“癸酉”爲嘉慶十八年(1813)。陳壇湖南學(xué)政任滿後回京,先後任御史、給事中,與曹宗瀚有同僚、同鄉(xiāng)、親戚之誼。則曹氏所存《填詞圖》應(yīng)來自陳壇。如此,則陳氏觀覽《填詞圖》之後并未將其交還給堂弟陳葆耆,而是攜之進京,自己存藏。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填詞圖》可以説是商丘陳氏的公産,當初陳維崧嗣孫陳克猷攜圖依投的就是陳壇高祖陳履平。 曹宗瀚自陳壇之手獲觀《填詞圖》,應(yīng)該衹是暫存而非實有。商丘陳氏在清代民國間始終都是當?shù)赝澹骋恢悼赡軟]落,不過整體上一直興旺,他們不可能把家族的重要遺産讓與他人。作爲戚眷,曹宗瀚可以比較方便地借觀;而正因爲是戚眷,他更不可能真正據(jù)有,何兆瀛之説有失當之處。[23] 在清末,陳氏家族的另一支姻親更加著名,這就是北洋軍閥首腦袁世凱所屬的項城袁氏。據(jù)《項城袁氏家集·母德録》,袁世凱叔祖袁甲三續(xù)娶“陳氏,商邱太學(xué)生贈翰林院編修諱照公女。生長名門,博稽群書”[24]。陳氏是袁甲三之子袁保恒(字小午、筱塢)的繼母,而《填詞圖》曾經(jīng)出現(xiàn)于袁家。時人謝章鋌曾記:“《迦陵填詞圖》爲釋大汕作。掀髯露頂,旁坐麗人拈洞蕭而吹。昨在都門,于袁筱塢保恒侍郎處見其原卷,抽妍騁秘,詞苑大觀也?!盵25]同治年間,書畫大家葉衍蘭曾經(jīng)臨摹此圖,其《清代學(xué)者象傳》中的陳維崧像[26]即據(jù)此繪。20世紀60年代,詞學(xué)家夏承燾曾在杭州觀此摹本,記謂:“九時過文管會,觀葉衍蘭所摹《陳其年填詞圖》。題詩詞曲者當時名家殆遍,衍蘭一一仿其筆跡。跋謂:原圖家藏數(shù)世,流落京師,爲雪苑袁氏所得,袁即陳氏外孫也。余從子久舍人處假歸,重臨一本云。署年爲同治十年?!盵27]按,袁子久即袁保齡,係袁保恒之弟。 圖7 陳維崧像(摘自《清代學(xué)者象傳》) 筆者認爲,葉衍蘭所謂《填詞圖》“爲雪苑袁氏所得”的表述似未允當。袁保恒、保齡兄弟對此圖的持有,其性質(zhì)應(yīng)和曹宗瀚一樣。作爲陳氏姻親,他們實據(jù)《填詞圖》是不合情理的??煽匆粋€類似的例子,“桃花扇”係明末四公子之一、陳宗石岳父侯方域的遺物,一直在陳氏家族中代代相傳。在清末,據(jù)《清代野記》所載,袁保恒曾經(jīng)持扇請人題詠[28],似爲此扇之主。而近人張伯駒在《崔鶯鶯墓志銘與李香君桃花扇》一文中則記載:“余二十餘歲時,即聞楊龍友畫李香君之桃花扇,在項城袁氏家(爲袁保恒之嫡支,非袁世凱之一支。——原注)。後知桃花扇不在袁氏家,仍藏壯悔(壯悔堂,侯方域書室名)後人手。曾持至北京,故友陶伯銘見之?!盵29]因此,袁保恒衹是曾經(jīng)借觀桃花扇而已,原物終究是要璧還的。 《填詞圖》的性質(zhì)應(yīng)和桃花扇一樣。雖然曾經(jīng)借予戚友,但它在清末民初一直屬于陳氏家族。然後家國巨變,戰(zhàn)火頻仍,此圖杳乎無蹤,再無得現(xiàn),應(yīng)已佚毀于民國時期的動亂。 三、《填詞圖》各版本未見之題詠 《填詞圖》原稿由一幅圖和一張張的題詠冊頁組成,偶有冊頁原件未見《填詞圖》各版本而見于清人別集者,頗有輯佚補缺之用。嘉興徐嘉炎與陳維崧同舉鴻博,同授翰林院檢討。其《抱經(jīng)齋詩集》之《玉臺詞》收有一闕《玉簟涼》,詞名爲《題其年填詞圖》。此詞未見于《填詞圖》刻本、摹抄本及拓本。因此,此詞應(yīng)是康熙年間稿本《填詞圖》散佚的題詠: 誰慣言愁。看蘭畹金荃,佳句誰儔。詞場君獨擅,奈芳思難酬。倚欄點筆,正江天觱篥,夜月箜篌。酒軟處,是惱公情緒,阿子風(fēng)流。 輕盈妖姬,露臉艶舞。月眉因甚,閑卻歌喉。絲欄與金譜,更繪影描秋。情思得到深處,宮羽換寫出綢繆?;ㄙ挥昂?,翩躚瓊島瀛洲。[30] 上文已述,嘉慶年間《填詞圖》稿本的持有者是陳維崧侄曾孫陳崇本。這一時期,著名學(xué)者阮元曾應(yīng)陳崇本之請爲圖題有一首七言長律,見于《填詞圖》摹抄本以及拓本。阮元高弟錢塘陳文述也曾爲作一首。陳氏《頤道堂詩外集》卷四載有長詩《題〈陳迦陵填詞圖〉》,詩云: 陽羨才人梁苑客,湖海聲名動蠻貊。 已將文體匹徐庾,更遣詩名壓元白。 花月江山筆一枝,金荃蘭畹譜烏絲。 寺樓殘墨山僧護,驛壁新題過客知。 玉關(guān)羌笛黃河上,旗亭風(fēng)雪雙鬟唱。 銅琶鐵板學(xué)蘇辛,酒邊按拍閑情蕩。 俠客琵琶謝茂秦,黨魁複壁冒巢民。 毫端別有滄桑在,豈獨梅花爲紫雲(yún)。[31] 圖中風(fēng)貌何人寫?小紅擫笛尤妍冶。 袖角裙邊半姓名,新詞誰是如君者。 遲暮功名兩鬢秋,依人王粲感登樓。 天涯我亦青衫敝,日者無人説馬周。[32] 陳文述這首長詩的寫作背景和阮元長律的一樣,應(yīng)該都是應(yīng)陳崇本之邀而題。他手寫的冊頁原件可能被陳家遺失,嘉慶末年郟志潮在做摹録時也未見到。 而以《填詞圖》聲名之著,還有爲其稿本之外的其他版本作題詠的。咸豐年間,錢塘張景祁曾作《羅敷媚·戲題〈陳迦陵填詞圖〉拓本三首》: 寫來滑笏生綃影。不畫雲(yún)郎,卻畫雲(yún)娘。畢竟嬌柔易斷腸。 若從水繪園中見。團扇宮妝,檀板新腔。也合梅花百首償。 封侯骨相何須問。酒緑燈紅,兒女英雄。氣盡歌筵一笑中。 過江人物今安在。罨畫溪東,曾住元龍。可有新詞唱懊儂? 旗亭舊夢空留跡。髯也飄蕭,鬟也嬌嬈。八尺風(fēng)漪尺八簫。 豪情我亦龍川亞。一領(lǐng)青袍,一曲紅幺。腸斷松陵十四橋。[33] 光緒初年,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易順鼎《丁戊之間行卷》中收有一套散曲《題〈陳迦陵填詞圖〉爲張養(yǎng)如作》: 【醉花陰】洗罷疏桐補清課,問誰擁桃笙嬌臥?箋待拂,墨停磨,著甚來由,苦把湘毫涴?且莫倚玉簫吹,怕驚得花邊夢兒破。 【喜遷鶯】香肩斜嚲,認頰潮紅暈雙渦。瞧科。是生成瓊裝玉裹,衹一霎沉醉東風(fēng)面已酡。怎禪榻光陰剎那,廝趕上散花天女,常伴病維摩。 【出隊子】紅酣翠妥,費心情獨自哦。猛可的江南唱到《定風(fēng)波》,猛可的天上聽殘水調(diào)歌。要守定闌干人兩個。 【刮地風(fēng)】因甚的趁秋風(fēng)換了南柯,因甚的尋春夢誤了東坡?莽風(fēng)流自古受多磨,寫生時已曾經(jīng)過。他擁越被朱顔婀娜,他倚胡床緑鬢婆娑。到底來鏡中花、水中月,幾曾真?zhèn)€。空則是展鸞綃、揮象管,費他年醉眼摩挲。便新詞盡向旗亭播,怕再世雛鬟發(fā)也皤。 【四門子】算髯翁艶福真無那。譜烏闌,傾白墮。也不患才多,也不患情多,到換羽移宮幾度過。亭兒半荒,墻兒半趖,把畫裏雙身牢鎖。 【古水仙子】酹酹酹,金叵羅。吊吊吊,冷鶯花。有個詩翁坐。問問問,尊前月更來麼?尋尋尋,卷中人相隨可。喜喜喜,展瑯函雨曳煙拖。怕怕怕,化銀杯粉殘香墮。老詞仙赴了玉樓科,俏佳人證了瑤池果。甚癡魂銷,向畫圖多。 【尾聲】幻影三生無處躲,休惹起看畫的更風(fēng)魔。教説與小雲(yún)郎,應(yīng)識我。[34] 與詩詞相比,散曲的結(jié)構(gòu)更複雜,感情表達更細膩?!短钤~圖》收有康熙間洪昇、乾隆間蔣士銓所題兩套曲子,文采斐然,情真意切。易順鼎追比前人,不遑多讓。另,“爲張養(yǎng)如作”之張養(yǎng)如事跡無查,不可能據(jù)有《填詞圖》原件。易順鼎應(yīng)與張景祁一樣,所見均爲拓本。在未見原件的情況下,作爲後學(xué)的他們面對其他版本都能感懷深切、文思泉湧,由此可見《填詞圖》畫面內(nèi)涵的豐富,以及陳維崧文壇地位的重要。 四、結(jié)語 《填詞圖》原本雖然已佚,現(xiàn)在所見各版本也與原本或多或少存在差異,但通過對各版本和其他相關(guān)記載的綜合分析,其面貌大體可以得到還原?!短钤~圖》題詠者自康熙一直及于道光年間,清代文壇的重要人物中參與者衆(zhòng),此圖的文學(xué)、文化價值無需贅述。歷經(jīng)數(shù)代,它的題詠數(shù)量不斷增多,在書畫版本研究上是很有典型性的一件珍品。而二百餘年間遞藏遞守,陳氏家族的文化傳承精神也很值得後世景慕。 注釋: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