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階段對人生的理解是不同的,這是大部分的所必經(jīng)的過程,當然有的人少年老成,有的童心永駐,在蕓蕓眾生中實屬個例,如果你不是個例,當你走過每個年歲,回首曾經(jīng)對死亡的看法,是否還一如當初,不曾有變。我們身邊總避免不了有親朋好友先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每當一個人離開之時,你內(nèi)心是否有所感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可暫時的感慨只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權力,這是動物都有的權力,連老牛也懂得哭泣。如果面對死亡而顯得冰冷麻木,生而為人的的七情六欲都摒棄了,難道不是枉來世上一遭。佛家講六根清靜,無欲無求,不是對人生沒有七情六欲,而是換一個方式來面對與接受。誰不曾為世間的死亡哭得淚眼婆娑,或許我們才二三十歲的年紀,只曾見過未曾想過,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到來,這個年歲的你敢于面對嗎?有一句話相信每個人都有所耳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無論在每個年齡段,時常會聽說三十歲了怎么辦,四十歲了怎么辦,上天給予我們的生理時間是改變不了的,國家總統(tǒng),世界首富,誰能脫離,考慮年齡多大了是毫無意義的問題,而真正應考慮的是如何度過,老天爺只讓我們活一次,到離開時少留遺憾與后悔才是生命的真諦。這不是心血來潮時才想起生命的意義,越晚看明白,時光讓我們承受的傷痛會更沉重,當然也由于有的人一輩子也看不明白,只得帶著痛苦離開,活過的一生只能算是失敗,白白來過美好人間。聽過一句話: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活成了你想成為的人。多么扎心的話語,我們一旦看到此類信息,恨不得立馬出發(fā),改頭換面,可是總被現(xiàn)實打敗。首先三分鐘熱度,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其次半途而廢,堅持太難,在一聲吶喊后選擇放棄。其實這類人還算有認知,只是沒有選擇好想走的路,選擇對了相信總會有收獲。而最怕毫無反應,別人好是別人的事,自己只是為了活而活,活完就結(jié)束,不曾想為任何事物所努力,像行尸走肉般度過短短一生。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不能蹦跶個名留青史,至少也留下存在過的痕跡。當你真正考慮到死亡之時,你才會感覺時間的寶貴,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類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幾百萬年,人生卻難以過百,幾十年的時光在歷史長河中過于渺小,有一天你會離開,但世界還會運轉(zhuǎn),不會因為任何人離開而停止前進。也有人喜歡用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來安慰自己,面對生活那就這樣吧,管它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時想想韻味深遠,非常微妙的一句話。沒有人能否認這句話的錯誤,絕對經(jīng)得起推敲。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正應該讓生命活出意義嗎?現(xiàn)實生活中,多少人上班混時間,下班混時間,睡覺時間長,快樂似神仙。每天談論著娛樂圈,電視劇,公司拉幫結(jié)派,道人長短。難有聽見誰說看了一本好書,攀了一座青山,學了一項手藝,做了一回公益······包括我自己同樣在青春年華浪費著歲月。一天不算多,一年不算長,按八十歲的壽命計算,四十歲已過半生,二十歲也走過四分之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恍惚間便隔了一段光年,其實死亡離我并不遙遠,不僅是因為親朋好友的離世,還有我一天天凸顯的皺紋,死亡一直沒有移動,它就在那里等著我,是我在一步步向它靠近,一是肉體,二是靈魂。最后希望與君共勉,少浪費難得的一生,生命本可以過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