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yǎng)生尤其注重一個“平”字,即平衡身體陰陽變化、平補平調(diào)。 而說起平補的“好幫手”,山藥絕對能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山藥的功效簡單概括就是平補三焦,能對脾、肺、腎三個臟腑同時起到補益作用。俗話也說“秋天到,吃山藥”,趕緊來看看山藥怎么吃養(yǎng)生效果更好吧! 山藥在古時被稱為薯蕷,中藥學(xué)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稱其能“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身輕,不饑,延年”。 那么山藥怎么吃更好呢? 做法:取山藥、茯苓、生白術(shù)各100g,用料理機打成細粉,與200g面粉混合均勻后加入適量黃油、香油、蛋清、水和成面團,搟成餅皮備用。取200g赤小豆加水、白糖煮成紅豆沙;200g大棗煮熟去核做成棗泥。用餅皮分別包裹紅豆沙、棗泥,放入烤箱150℃烤制15分鐘即可。 山藥在臨床上常用于輔助治療脾胃虛弱、食少體倦等病癥。 這一來是因為山藥淀粉的質(zhì)地細膩,對胃腸道不會產(chǎn)生較大刺激性;二來是因為它富含的粘液蛋白,對胃粘膜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三是因為山藥中富含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進入人體后能激發(fā)消化系統(tǒng)產(chǎn)生更多的消化酶,有利于提升消化吸收功能。 而茯苓、生白術(shù)也都有不錯的健脾作用,搭配上紅棗、赤小豆做成的餡料,補血益氣,對脾胃的滋補效果更好。由這些藥食材制作而成的山藥酥,很適合最近總覺得沒胃口、沒精神的人食用。 做法:取120g山藥去皮后切成滾刀塊,取12g杏仁去皮備用。將這些食材和50g粳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熬煮成粥即可。 山藥入肺經(jīng),可生津益肺、滋養(yǎng)肺陰,對于肺虛咳喘等癥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杏仁從中藥理論來看,也具有生津止渴、潤肺定喘的功效。這兩者合用,對于久咳、干咳無痰等癥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日常也可以作為肺部的保健食療方食用。 做法:取10g芡實提前浸泡一晚,取50g山藥洗凈去除毛須后切成小段。把山藥、芡實和30g粳米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改小火再燉20分鐘即可食用。 山藥是補腎固攝的佳品。對于陰虛小便不利的人來說,它可以利小便;對于氣虛不攝的人而言,它又能固攝小便。 而且將山藥煮成粥的吃法,能充分保留粘液中的有效成分。與芡實搭配,能更好地發(fā)揮補腎澀精作用,尤其適合有尿頻、夜尿增多等情況的腎氣虧虛人群食用。 山藥的品種非常多,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范圍內(nèi)約有600多種山藥,國內(nèi)約有60種,平時市場里常見的有菜山藥、淮山藥、懷山藥等。
小貼士 無論是哪種山藥,淀粉含量都比較高,大家吃的時候最好適當(dāng)減少米飯等主食的食用量,以免熱量超標(biāo)。 另外,有些人在給山藥去皮時很容易過敏,如果不方便戴手套,那可以試試先把山藥蒸熟再剝皮的方法,方便又安全。 除了飲食上要平補之外,大家還要多注意以下3點: 過了秋分后:氣溫逐日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加大。這時出門最好隨身攜帶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以免著涼。特別是老年人以及身體素質(zhì)差的人,更要隨時關(guān)注天氣變化,及時添衣。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現(xiàn)在起大家盡量別再穿涼鞋出門了。在家時還可以做做墊腳尖運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強足部保暖。 現(xiàn)在明顯能感覺到氣候變得更干燥了,不僅容易傷肺,還可能引起上火、便秘等問題,此時很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建議大家可以適當(dāng)多喝些溫開水、淡茶水,但千萬不要用果汁、飲料、運動飲品等來代替日常飲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