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聽,輕松自在學 子曰:“茍(ɡǒu)志于仁矣,無惡(è)也?!?/span>孔子說:“如果一個人立志于實行仁德,那么他就不會有什么壞的行為了?!?/span>
“志于仁”,意思就是立志求仁。“無惡也”,意思是不會再選擇作惡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當我們立志做一個仁者,選擇當好人的時候,就會自覺抵制那些惡念和惡行。西晉時候,有一個叫周處的少年,喜歡惹是生非。鄉(xiāng)親們說:“水里有蛟龍,山里有老虎,加上周處這個危害鄉(xiāng)里的禍害,就是'三害’。'三害’不除,民不聊生!”有一天,不良少年周處突然良心發(fā)現(xiàn),想改變一下自己在鄉(xiāng)親們心中的形象,于是就上山殺死了老虎,下水斬殺了蛟龍。周處和蛟龍的惡斗,情形十分兇險,大家等了三天三夜還不見周處回來,就以為他也死了。當周處精疲力盡凱旋歸來的時候,他看到大家正奔走相告,慶祝“三害”盡除。周處怎么也想不到老百姓這么痛恨自己,竟然都在盼著自己早些死去。他很傷心,也很慚愧,決心要重新做人。 周處悄悄離開了家鄉(xiāng),尋訪名士陸機和陸云,希他們能指點迷津。陸機不在家,他只見到了陸云。陸云聽了周處的懺悔,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古人貴朝聞夕死。一切都還來得及!只要你真的想改變,就一切都不晚。你不用擔心美名不揚,而應擔心志向不立、志向不堅。如果立志改變,發(fā)憤圖強,何憂美名不彰呢?”周處聽了很高興,從此發(fā)奮讀書,最后成了青史留名的一代名將和賢臣。人無志不立。少年周處沒有人生目標,所以率性而為,成為鄉(xiāng)里一害。到了后來,明確了志向,把仁裝到了心里,改變立馬發(fā)生。每次面對善惡選擇,心中有仁的周處都自然選擇了善。包括最后戰(zhàn)死沙場,也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撤退或許可以偷生,依然選擇舍身取義,以死報國。
早些年曾經(jīng)看過一本書,書的名字的是《只要我想,我就能》。這是一本關于80后獨生子女自我管理方案的書。我一見就愛不釋手,并推薦給我們的班主任共讀。我特別喜歡書中這句話——“除非自己放棄,沒人能奪走我的尊嚴?!?/span>這個世界沒有人愿意做懦夫,沒有人愿意卑微地茍且偷生。都想腰板挺起來,頭顱昂起來,有尊嚴,有體面地生活。但是,很多人態(tài)度不明確,立場不堅定,意志薄弱,貪生怕死,一遇到困難,一遇到挑戰(zhàn),立馬就慫了。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求仁得仁。立志做好人,最后終究能成為好人。骨子里都是自私自利,即使?jié)M口仁義道德,最后在利益面前,也會選擇出賣良心還是這句話,錢穆先生認為應該這樣讀——“茍志于仁矣,無惡(wù)也。”這里的惡意思就是厭惡、討厭。錢穆說:“仁者必有愛心,故仁者之惡人。其心仍出于愛。惡其人,仍欲其人之能自新以反于善,是仍仁道?!?/span>錢穆先生的意思,教官訓練士兵,好像兇神惡煞一樣,總是在往崩潰邊緣逼迫士兵,其目的是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領導帶部下,總是訓斥你、鞭策你,那可能是在重點打磨你、培養(yǎng)你。 老師兇學生,惡狠狠懲罰你,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刺激你,或許是因為恨鐵不成鋼,要逼著你奮起直追。和上一則呼應一下——“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結(jié)合起來思考,我們就理解了“寬是害,嚴是愛”。
楊伯峻先生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有一些與眾不同,他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假如立定志向?qū)嵭腥实?,總沒有壞處?!?/span> 好人喜歡和好人在一起,壞人也喜歡和好人在一起。做一個喜歡利他的好人,朋友會越來越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在哪里,人心就在哪里。人心在哪里,最后的勝利就在哪里。一個人修養(yǎng)自己道德,磨礪自己能力,擴大自己能量,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幸福,讓世界因我而美好,何樂不為呢? 仁義在心,心就明亮了,陽光驅(qū)逐黑暗,蠅營狗茍的雜念就少了。仁義在心,心就溫暖了,俠肝義膽,古道熱腸,這個人也就有了溫度。于是,光亮變成智慧,溫暖變成慈悲,人也就實現(xiàn)了覺醒和圓滿,“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仁者無憂,大愛無疆。
歡迎關注猴哥侃大山,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