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蒲扇度盛夏 王蘭生||河北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說起蒲扇,自然并不陌生,甚至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打我記事起,蒲扇就是千家萬戶消夏納涼的必需品。每年入夏之前,父母都會提前備好蒲扇,往年能用的,擦洗修補后繼續(xù)用,若不夠人手一把,就是省吃儉用也要添置幾把新的。左鄰右舍莫不如此。于是乎,一時間集貿市場和小賣部的蒲扇生意都會紅火一陣子。每當盛夏來臨,飯桌上土炕上、房前屋后、田間地頭,都會閃動著蒲扇的身影。遇上村里開會或辦紅白喜事,數以百計的蒲扇,如美麗的蝴蝶上下翻飛,那場面美麗又壯觀,至今令人難忘。若親朋好友或鄰居來家里做客串門,父母會順手遞上一把蒲扇,隨后沏茶倒水,大家搖著扇子喝著茶,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好不愜意。 扇者,善也。長大后我才明白,蒲扇是由南方的蒲葵樹葉制作而成的,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蒲扇如同竹扇、羽扇、團扇一樣,既是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也是尋常百姓消夏的最愛。特別是蒲扇工藝簡單,價格便宜,攜帶方便,經濟實用,既能驅趕炎熱、強身健體,也能驅趕蚊蟲、遮陽擋雨,還可當坐墊、撓癢癢。真可謂,一扇在手,方便多多。 也許沒人相信,蒲扇還能幫人治病。1987年盛夏,參加邊境防御作戰(zhàn)的我,因天氣悶熱潮濕、加之蚊蟲叮咬患了虐疾,身體忽冷忽熱,時?!按驍[子”。惡劣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又不便就醫(yī)治療。每當我高燒不止時,貓耳洞的戰(zhàn)友們,都會用自制的“綠色蒲扇”,輪番煽動,幫我降溫,終使我減少了痛苦,戰(zhàn)勝了疾病,恢復了健康。從此,我對蒲扇充滿感激,更加鐘愛。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使用蒲扇不僅綠色環(huán)保低碳,還能避免患上“空調病”。尤其是婦女兒童及老弱病殘者,應盡量不用或少用空調。有個耄耋老人曾風趣地說,空調不是個好東西,要想活得好,盡量避空調。這話雖有偏頗,但也不乏經驗之談。“能開電扇不開空調,能用蒲扇不用電扇”,這在我們家已形成共識、成為習慣。這樣做不只是為了節(jié)能省錢,更主要的是養(yǎng)生保健。我和老伴都年近花甲,戶外活動散步總是蒲扇不離手,就是出差旅游,也會隨身帶一把折疊扇。如今,幼小的孫子輩也學會了使用蒲扇,還時不時給我們老兩口扇上一陣子。一把蒲扇度盛夏,健康自在又瀟灑,何樂而不為呢?對一些人的不解,我們總是以笑作答。 無疑,電的橫空出世,掀開了人類文明新的一頁。然而,自從電扇空調先后走進城市鄉(xiāng)村,蒲扇便淡出盛夏,逐步失寵,直至退出歷史舞臺。如今,蒲扇已成為束之高閣的“文物”,這不能不說是喜憂參半啊。 搖啊搖,一把蒲扇,搖出的是清涼的夏日,搖出的是悠然的生活,搖出的是快樂的人生。在回歸自然、追求簡慢漸成生活時尚的當下,蒲扇啊,叫我怎能不愛你!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王蘭生,河北故城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多次參加重大軍事行動,曾任承德軍分區(qū)政治委員,愛好文學、書法,著有詩歌散文集《白楊情深》,現為河北省某軍休所休干。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