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時擁有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產能的新能源車企龍頭 · 汽車產品覆蓋廣泛, 包含純電、混合動力及傳統(tǒng)燃油路線,全方位均衡發(fā)展 · 擁有成本低、安全度高的專利刀片電池技術 · 比亞迪業(yè)務布局涵蓋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領域 · 業(yè)務還包含手機部件及組裝業(yè)務和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yè)務。二次充電電池主要有鋰離子電池和鐵電池產品,主要客戶包括三星、Dell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導廠商,以及科沃斯、iRobot等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專業(yè)智造品牌廠商 · 汽車產品覆蓋純電、混合動力及傳統(tǒng)燃油,其混合動力汽車在價格低廉的同時,還能做到駕駛體驗接近于純電動車 動力電池技術比較 · 動力電池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1) 磷酸鐵鋰電池及 2) 三元鋰電池 · 動力電池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為稀有金屬,鋰、鎳、鈷,相當于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的煤炭與石油,這些資源同樣也存在分配不均、質量不一、背后地緣政治復雜等問題。鋰、鎳、鈷這三大資源,中國要么完全沒有,要么沒有成本優(yōu)勢,因此必然會引發(fā)各方勢力的激烈爭奪,對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而言是一重大考慮 ·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使用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材料的刀片電池不僅安全性更好,而且完全不依賴稀有金屬、而且這一創(chuàng)新電池方案能夠在提升電池包結構強度的同時,為電池包提升了50%的空間利用率,解決了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低的痛點、刀片電池電池循環(huán)次數也大幅度提升 · 比亞迪車型覆蓋廣泛,包括 1) 家用代步市場 –“元”、“e”等入門級的車型 2) 中端高品質市場– “秦”、“宋”系列產品及3)高端智能豪華市場 –“漢”、“唐”系列產品, 各產品線均覆蓋純電、混合動力及傳統(tǒng)燃油, 全方位均衡發(fā)展 · 總收入過去4年由1,027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535億元人民幣,主要增長來源為汽車相關產品(占53%)及手機部件組裝收入(占39%) · 整體毛利率介乎15-18%之間,主要由于手機部件組裝業(yè)務毛利較低, 同時占總收入比例較高 ; 汽車業(yè)務毛利率超25% · 研發(fā)開支最近4年合計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約5%。在中國市場自主品牌當中,2020年研發(fā)費用最多的是比亞迪,超過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 · 凈利率約4%,最近4年分別錄得 49 / 36 / 21 / 60 億元人民幣 · 新能源車板塊在近年可謂已經進入百家爭鳴的紅海市場時代,新能源車市場已經逐漸發(fā)展為紅海市場,市場參與者及競爭來自四方八面,包括美國特斯拉、傳統(tǒng)造車行業(yè)的幾大巨頭寶馬、奔馳、大眾、積極轉型的國內傳統(tǒng)車企(比亞迪、吉利、廣汽、長城、東風、上汽等) 、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合眾)以及科技巨頭跨界參與者(谷歌、蘋果、百度、華為、小米) · 整合過去3年乘聯會汽車銷售數據、美國特斯拉 (Tesla)在全球及中國銷量、港股主要汽車銷量(比亞迪、吉利、長城、廣汽)、電動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及小鵬)的銷量,比亞迪在國內銷量及市占率位于龍頭位置 2018-2021(1-7月) 國內新能源汽車交付量 2018-2021(1-7月) 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及市占率 · 電池供應商競爭方面,其他車廠主要與寧德時代合作; 比亞迪電池目前供應自家車型。不過比亞迪已確認向德國Daimler供應刀片電池,亦可能向韓國現代及日本豐田供應電池,這反映刀片電池技術獲得同行認同 信息數據及圖表來源 公司官方網站、公司招股書、港交所、互聯網、乘聯會數據、Viipark整合 |
|
來自: 新用戶0572t1K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