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白虎湯或大青龍湯證型。 .(麻黃湯,大青龍湯)代桂枝的藥品 1.以薄荷代桂枝: 仲景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strong> 張氏認為:“證兼陽明,而仍用麻黃湯主治,在古人稟賦敦厚,淡泊寡欲,服之可以有效。今人稟賦薄弱,嗜好日多,強半陰虧,若遇此等證時,宜以薄荷代方中桂枝。” 由此可見,古今人稟賦不同,是其藥代的一個理論依據(jù)。 2.以連翹代桂枝: 張氏認為大青龍湯證“原系溫病”,“至愚用此方時,又恒以連翹代桂枝,雖桂枝、連翹均能逐肌肉之外感,而一則性熱,一則性涼,溫病宜涼不宜熱,故用桂枝不如用連翹。而當時仲師不用者,亦因其未列入藥品也(《傷寒論》方中所用之連軺是連翹根,能利水不能發(fā)汗)?!?/span> 這說明古人對藥用植物入藥部分的認識不夠全面,而后世認識已發(fā)展,這也是其藥代的一個理論依據(jù)。 桂枝(肉桂) 桂是通陽藥,對心功能不全者,桂是必用的。理論上桂的用量還有增加的空間。從本人的用藥情況來看,并沒有發(fā)現(xiàn)桂枝、肉桂傷陰動血的副反應(yīng),相反,原先的舌嫩紅還可以變的淡一些,這可能與心功能好轉(zhuǎn)后供血供氧增加有關(guān)。 .惡性流感的克星:大青龍湯不止是傳說 周六的中午,孩子的嬸嬸發(fā)來信息,她媽媽得了流感,已經(jīng)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確診了陽性。癥狀來得很兇猛,頭疼嗓子疼,鼻塞,有咳嗽。發(fā)燒有24小時了,最高39度。我詢問了癥狀,刻下: 便秘口渴,從背部開始痛,現(xiàn)在全身疼痛,。精神不振,無汗,怕風怕冷,煩躁。 熟悉傷寒論的人,都會想起大青龍湯: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 大青龍湯 7味 麻黃六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棗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fù)服,汗多亡陽遂(一作逆)。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大青龍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治療瘟癘的方子。古代的瘟癘相當于現(xiàn)在的惡性流感,傳染性強,起病急,病勢危重,病死率高。醫(yī)圣感嘆:“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除了戰(zhàn)爭,瘟癘流行也導(dǎo)致了“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而為我們這一代人所熟悉的瘟癘就是2003年的非典。 大青龍證的表現(xiàn)正是危重流感的特征:高熱、神昏、重度惡寒、全身疼痛、口咽極度干燥、煩躁不寧。 此案屬大青龍證無疑! 但是,除了70年代全國腦炎爆發(fā),以及不久前的非典,大青龍在中醫(yī)“江湖”上慢長的歲月里徒留傳說。 何以如此?大青龍屬麻黃重劑,藥猛力專,自清末溫病學(xué)說流行,仲景傷寒論失傳,人間再無麻黃,桂枝。一代大醫(yī)惲鐵樵,兩個兒子 “惡寒無汗而喘”,時醫(yī)忌諱麻黃湯,只得在喘促聲里接連離世。他自負后果,用麻黃湯救了最后一個兒子,自此誓學(xué)傷寒救人。 此案阿姨人瘦,年齡偏大,大青龍湯藥性峻猛,該如何運用?我的師父蔡長順囑咐我:同時準備兩方,一方為大青龍,另一方為柴胡桂枝類方。方一服后,無論怎樣,改服方二繼續(xù)觀察。我擬方: 方一: 麻黃9 杏仁9 石膏30 炙甘草5 桂枝6 生姜3片 大棗5枚。 一劑。 方二: 柴胡20 黃芩8 黨參5 法半夏6 桂枝8 白芍8 炙甘草5 枳實8 大黃12 厚樸12 干姜10 白術(shù)10 天花粉8 生牡蠣15 生姜3片 大棗3枚。 一劑。 服方一兩小時后續(xù)服方二,當晚汗出燒退。第二天可以起來干活。 如此急重癥覆杯而愈,但如果不采用經(jīng)方治療,而是入院輸液,或是入不懂經(jīng)方、不懂解表,畏麻桂如虎狼之藥的庸醫(yī)之手,后果難料。中醫(yī)不是慢郎中,吾輩應(yīng)學(xué)好傷寒論活人書,讓千古名方不再只是傳說。 2018-12-04 流行性感冒 1. 典型癥狀:起病急驟、頭痛、發(fā)熱、畏寒、全身痠痛等。 2.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shù)減少,淋巴細胞 相對增加,嗜酸粒細胞消失。 3.本病多屬中醫(yī)“時行感冒”或“風溫”范疇。 基本方 羌活1 2克 蒲公英30克 陳皮5克 生甘草3克 加減法 1.熱偏盛:加黃芩9克、鮮蘆根3 0克。 2.寒偏盛:加生姜6克、羌活加量至l 5克。 3.濕偏盛:加蒼術(shù)9克、生苡仁1 8~3 0克。 4.熱毒重:加板藍根3 0克、制大黃9克。 5.高熱口渴:加生石膏3 0~6 0克打、先煎。 6.咳嗽頻繁:偏熱加魚腥草1 8~3 0克,偏寒加制半夏9克,咯痰不爽加光杏仁1 0克、冬瓜子1 2克,腹瀉腹痛加焦山楂1 2克、焦神曲1 2克、木香9克。 方義 基本方中以羌活疏散風邪、祛濕止痛,蒲公英清解毒為主藥。輔以陳皮健脾和胃,調(diào)和蒲公英之苦寒;生甘草瀉火解毒亦可矯味,并緩和羌活氣味之辛烈。 預(yù)防 1.食醋熏蒸。睡前關(guān)閉門窗,食醋3~5毫升/每立方米空間、倒入飯盒或小鍋內(nèi)慢火燒煮,醋蒸發(fā) 完移開,留熏約3 0分鐘,連用六個晚上。 2.蒲公英3 0克、桑葉1 5克,水煎服,連用3~5天。 3.貫眾、板藍根各l 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連用3~5天。 流行性感冒方 方劑:銀花,連翹,豆豉,牛蒡子,知母,寸冬各10克,桔梗,薄荷,甘草各6克,芥穗:5克,元參,鮮茅根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時行感冒,古稱時行傷寒,今名之日流行性感冒?!皶r行”是言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本病是臨床常見的外感傳染性疾病,因熱疫、寒疫病毒侵入人體而致病。 隋·巢元方對時行解釋說:“時行病者,是春時應(yīng)暖而反寒,夏時應(yīng)熱而反冷,秋時應(yīng)涼而反熱,冬時應(yīng)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又一名,“時行傷寒”,所謂時行者,即是時疫。然時行者,即是流行之義。時疫者,是談其傳染之性。故《素問?刺法論》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又說:“如此天運失時,三年之中,大疫至矣?!?巢元方亦說“從春分以后,至秋分節(jié)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 所謂天運失時,是指歲氣變遷產(chǎn)生之候,即春應(yīng)溫而反寒,冬應(yīng)寒而反溫,疫邪叢生,易于本病流行。人在氣交之中,疫氣從呼吸而入。人感之,輕者無不適之感,正氣盛之使然;重則感而即病,病則正虛于內(nèi),不能抗邪外出,故呈現(xiàn):發(fā)病急,頭痛如破,顏面潮紅,口鼻氣熱,憎寒壯熱,乏力,全身酸痛,也可有一過往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癥。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流行,惟以冬春二季為多,輕則引起小的流行,重則引起大的流行,其傳播多沿鐵路交通干線,先城市后農(nóng)村,先集體后散居。集體以廠礦、機關(guān)、學(xué)校等發(fā)病率最高。 由于五運六氣的變遷,每隔二、三年本病便出現(xiàn)一個流行波,吳又可說:“疫者感天地之戾氣,在歲運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便是此義。 本病雖較其他傳染病危害淺,但在流行期間,也能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積極防治。 一、病因病機: 傷寒多從表侵犯人體,以風寒為主。本病是時疫為患,多從呼吸道而入。其邪所客,始于衛(wèi)氣. 侵傷于肺,波及于胃,重則由榮及血,危則傷于神明。神明者,腦髓也。病邪傷及人體,能否發(fā)病,取決于正氣之盛衰、疫毒之多寡和毒氣之強弱。 若機體“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病始于衛(wèi),衛(wèi)為氣之標,其性熱,熱為陽,布散于表,溫分肉,肥腠理,以行衛(wèi)外之功。邪氣內(nèi)侵,衛(wèi)氣與之分爭,爭則衛(wèi)郁氣結(jié),陽積則憎寒壯熱,顏面潮紅,口鼻氣熱,全身酸痛。 若病邪盛,衛(wèi)氣弱者,不能托邪外出,則邪必犯于肺,肺主氣屬衛(wèi),肺傷則肺氣賁郁,肅降無權(quán),治節(jié)失常,致使清氣不得入,濁氣不得出,肺氣焦?jié)M,絡(luò)脈受傷,癥見高熱,喘咳,胸悶,血痰,口唇青紫等。 也有正衰邪盛,不經(jīng)肺衛(wèi),直犯營血者,菅為血之徒,血為菅之本,為心所主。因此,邪犯營血,必然內(nèi)傳心包。心包為神明所司,故心包受邪,必波及神明,導(dǎo)致腦髓竅絡(luò)不利,癥見:頭痛如裂,神志模糊,高熱不退,譫語狂躁、驚厥之候。 更有中焦氣化不利,病邪上受,直趨中道(中道者,脾胃也),伏于膜原者。內(nèi)則脾胃受損,運化失調(diào)。邪擾于腸冒,擾于胃者,其氣上逆,故有惡心嘔吐,擾于腸者,受盛失職,傳導(dǎo)不利,腹痛、腹瀉。外則衛(wèi)氣受困,腠理不開,正邪分爭,熱淫之氣浮越于表,故有惡寒發(fā)熱之癥。 總之,時疫之邪,侵犯人體,一是邪由上受,侵衛(wèi)犯肺;二是直犯營血,逆?zhèn)餍陌?,神明受累,腦髓不利。三是邪雖由上受,但直趨中道,伏于膜原,內(nèi)則脾胃受擾,外則衛(wèi)氣受困。發(fā)病與否,決定于正邪紛爭的結(jié)果。 二、辨證論治: 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既傷衛(wèi)又傷氣,也能傷肺,更能波及于神明,擾亂于腸胃。因此,必以表衛(wèi),熱毒閉肺,逆?zhèn)餍陌?,擾亂腸胃為其辨證準繩。然傷寒是由風寒之邪,由表人里,故應(yīng)以辛溫解表為主。本病時疫熱邪,既犯衛(wèi)又犯氣,肺胃并犯,故在病理上,既有表陽被郁,又有邪熱內(nèi)熾,火熱自內(nèi)出,經(jīng)氣先虛,雖汗多不解。所以,治法上,不能單純解表,也不能單純清里。初則必以表里雙解為法。邪氣內(nèi)陷者,必以清熱解毒為主,以縮短其病程,促進機體陰陽恢復(fù)平衡,營衛(wèi)得清,邪不傳中,是為善法。 1、表衛(wèi)證 主癥:徽惡風寒,壯熱,腰脊四肢酸楚,□微渴,面紅目赤,舌紅,苔薄白,脈浮數(shù)有力。 治法:表里雙解。 方藥:表里雙解散。 白僵蠶、蟬蛻、廣姜黃、薄荷葉、防風、荊芥穗、當歸、白芍、黃連、連翹、梔子、黃芩、桔梗、生石膏、滑石、甘草、大黃、芒硝。水煎服。 藥用僵蠶之味,辛苦氣薄,清熱解郁,解除一切怫郁之疫邪;蟬蛻一味用其氣寒無毒,味咸且甘,以導(dǎo)熱邪由表而解。二者得姜黃氣味辛苦大寒之性,祛邪伐惡,散郁,使表里上下通行,以導(dǎo)邪氣之出路。佐以薄荷、荊芥、防風之辛,搜出外在之邪,使其不留于表。用當歸、白芍滋陰和陽。黃連、連翹、黃芩、石膏、滑石,以大隊清熱解毒之品,既解表熱,又除里熱之邪。使以桔梗、甘草,宣通肺氣,泄火解毒??傊?,本方之功,在于上行頭面,下達足膝,外道毛竅,內(nèi)通勝腑、經(jīng)絡(luò),驅(qū)逐邪氣,無處不到。 2、熱郁腠理證 主癥:壯熱不退,胸脅苦滿,口苦咽干,耳聾,目赤,或嘔,或口渴,大便燥結(jié),或胸脅濈濈汗出汗出,舌紅赤,苔薄苦而干,脈弦數(shù)有力。 治法:辛涼和解。 方藥:增損大柴胡湯。 柴胡、薄荷、陳皮、黃芩、黃連、黃柏、梔子、白芍、枳實、大黃、廣姜黃、白僵蠶、全蟬蛻、生姜。水煎去渣入黃酒30克,蜜15克,和勻冷服。 藥用柴胡、黃芩、白芍、薄荷、僵蠶、蟬蛻辛甘而苦,以開腠理,和解少陽,去怫郁之熱,用黃柏、黃連、梔子,清熱解毒除煩。大黃、姜黃、枳實,通宣腑氣,以滌熱邪。用陳皮、生姜,和中降逆止嘔。總之,本方既能開發(fā)腠理,又能通宣腑氣,外邪得解,內(nèi)熱得出。 3、熱毒閉肺證 主癥:突然高熱不退,胸悶,劇烈咳嗽,呼吸困難,血痰,口渴,口唇紫暗,煩躁,溲赤而短,舌深紅,苦黃而干,脈浮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宜肺止咳。 方藥:加味神犀湯。 犀角 ( 水牛角代) 、金銀花、連翹、杏仁、紫草、桔梗、大青葉、黃芩、生石膏、枳實、羚羊角。水煎服。 藥用犀角 ( 水牛角代) 、羚羊角、紫草,清熱解毒,通利九竅,以除疫厲之邪。金銀花、連翹、大青葉、黃芩、石膏,泄熱解毒,以護肺津。桔梗、枳實,宣肺降逆而平喘??傊痉绞切篃峤舛疽郧迳希的嫫酱墟?zhèn)靜之功。 4、熱陷心包證 主癥:持續(xù)性高熱,劇烈頭痛,神昏譫語,循衣摸床,煩燥不安,驚厥抽搐,小便赤澀,舌質(zhì)紅,苔黃厚而干,脈洪數(shù)。 治法:開竅通絡(luò),解毒泄火。 方藥:玳瑁郁金湯(《重訂通俗傷寒論》) 生玳瑁、生梔子、細木通、竹瀝、廣郁金、青連翹、粉丹皮、生姜汁、鮮石菖蒲汁、紫金片、野蓀根、鮮竹葉、燈心。水煎服。 藥用玳瑁、郁金、紫金片,通竅開郁,泄熱解毒,連翹、木通、山梔子、野蓀根,直達包絡(luò),誘導(dǎo)熱毒層層下行,由小便而去:佐以丹皮之辛竄,善清絡(luò)熱以散火;使以姜、瀝、石菖蒲汁,辛潤流利,善利絡(luò)痰;配以竹葉、燈心,輕清透絡(luò)??傊?,本方妙在促使內(nèi)陷包絡(luò)之邪熱,即彌漫腦髓之邪一舉而清之,為開竅透絡(luò)之良劑。 若神識狂亂不安,壯熱煩躁,必配以牛黃安宮丸治之。 5、熱犯膜原證 主癥:發(fā)熱,或微惡風寒,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尿少色黃,舌淡紅,脈浮滑而數(shù)。 治法:清熱和胃,行氣解毒。 方藥:達原飲。 檳榔、厚樸、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水煎服。 藥用檳榔、厚樸、草果,行氣散滿導(dǎo)滯,共除穢濁疫毒,以調(diào)整腸胃;黃芩、厚樸相伍,開郁泄熱解毒;芍藥、甘草、知母,調(diào)中和血,使其燥而不烈,以護津液??傊痉侥苁孢_膜原,調(diào)整腸胃,泄熱調(diào)中。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依據(jù):一是流行季節(jié);二是接觸史;三是起病急,憎寒壯熱,口鼻氣熱,顏面潮紅,頭痛如破,四肢關(guān)節(jié)酸痛,全身乏力,尺膚熱,左脈盛于右等典型癥狀。 2、鑒別診斷:本病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傷風:咳嗽,鼻塞,流涕,噴嚏,頭暈痛,喉癢為主,但全身癥狀輕或無。 (2)暑風:有明顯的季節(jié)牲,但發(fā)熱頭痛劇烈,惡心嘔吐,項背強直,甚至神志不清,角弓反張,多見于晚夏深秋。 (3)春溫:頭痛身痛,無汗惡寒,發(fā)熱目赤,口渴舌白,脈浮數(shù)。多見于春季 (4)冬溫:頭痛無汗,惡寒發(fā)熱,口渴鼻干,脈浮。多見于冬季。 (5)傷寒: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無汗。 四、預(yù)防: 本病是一種流行性傳染病,必須貫徹預(yù)防為主的方針,即《內(nèi)經(jīng)》所說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其具體方法是: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防病能力,做好防寒防溫工作,減少發(fā)病誘因。經(jīng)常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正如王孟英所說:“人煙稠密之區(qū),疫病時行者,以地氣即熱,穢氣亦盛也。故住房不論大小,必要開爽通氣,掃除潔凈,庶清氣徐來,疫氣自然消散?!薄稘駵貢r疫治療法》亦說:“衣被宜潔凈也,潔凈為各病所不可缺少之要件。” 更要宣傳防疫知識,做到五早,即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預(yù)防。以及對公共娛樂場所加強管理,減少活動。在藥物預(yù)防方面,可用貫眾、板藍根、大青葉,水煎服,或投給紫金錠,或用大蒜汁滴鼻等 I導(dǎo)讀:近期普通感冒、流感夾雜著新冠一起肆虐,發(fā)熱病人很多,藥用對了證,解了表,熱退的快,也不反復(fù),小方子能解決大問題。治時行外感發(fā)熱是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不能丟。(編輯/徐靖婷) 流感 作者/吳克潛 (1)麻黃證:體格強健壯實,肌肉發(fā)達(強人)。中、青年人。脈浮緊有力(心肺功能好)。惡寒、發(fā)熱、身疼痛;皮膚干燥無汗而灼熱;面部浮腫貌(皮腠間有水,麻黃證) (2)石膏證:高熱、煩躁。 大青龍湯加減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連翹 大青龍湯 癥狀: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 功能:外有表寒,內(nèi)有郁熱,外散風寒,內(nèi)清郁熱。 組成: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生姜三兩、大棗十枚、石膏如雞子大一塊。 簡介:本方是麻黃湯加生、石、棗三味而成的。麻黃用量較麻黃湯增加一倍,故為發(fā)汗峻劑。重用麻黃,佐桂枝、生姜辛溫發(fā)汗,外散風寒,以開祛邪之路;加石膏辛寒,以清郁閉之熱,使郁閉開,內(nèi)熱除,煩躁可解。甘草、大棗和中以微汗解,甘草、桂枝以防石膏影響心陽,又防表寒入里傷及少陰心陽。諸藥合之,既能發(fā)汗解表,又可清熱除煩,為表里雙解之劑。藥后當以汗出邪解取效,猶如龍升雨降,郁熱頓除之意,故仲景取名為大青龍湯也。 大青龍湯人 1體格強健 壯實,肌肉發(fā)達。 2中、青年人。 3脈浮緊有力(提示心肺功能好)。 4(表實寒)惡寒發(fā)熱身疼痛,皮膚干燥無汗 灼熱;面部浮腫貌(皮腠間有水) + (里實熱)煩躁。 ……………………………… (病):…… 大青龍湯組成配方,方歌方解,功效與作用【原文】1.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剔肉瞤,此為逆也。(38) 【組成】 【方歌】 【大青龍湯方解】 此溫散寒邪,清解里熱之方。臨床施以惡寒發(fā)熱、不汗出而煩躁,脈象浮緊之癥。 本證病機為風寒外束,內(nèi)有邪熱,屬表寒里熱、表里倶實證。張錫純先生謂:“胸中先有蘊熱,又為風寒錮其外表,致胸中蘊熱有蓄積外盛之勢。”臨床癥候為惡寒甚,壯熱無汗,體若燔炭,面色緣緣正赤,肌膚干燥長粟,頭痛、身痛劇烈,咳嗽氣喘,痰涕白稠,煩躁不眠,揚手擲足,小便短黃,口干喜冷,唇焦破裂,齒鼻衄血,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浮數(shù)有力。大青龍湯既可發(fā)散表邪,治風寒之外感,又可清透里熱,治熱邪之內(nèi)郁。方中麻黃六兩,《傷寒論》中,其用量無超大青龍湯者,更伍桂枝生姜,發(fā)汗作用甚強,誤用之,或不遵服法,可有大汗淋漓、筋惕肉瞤、四肢厥逆等陽氣傷亡之變。故使用需慎之再慎,審證確系表里倶實方可用之??马嵅疲骸爸倬皯{脈辨證,只審虛實,故不論中風傷寒,脈之緩緊,但于指下有力者為實,無力者為虛,不汗而煩躁者為實,汗出而煩躁者為虛,病在太陽而煩躁者為實,病在少陰而煩躁者為虛,實者可服大青龍,虛者便不可服?!薄懊}微弱,汗出惡風,是桂枝證,不可與大青龍。”此說甚是,須遵循之。 不汗出而煩躁,為本方之主證。曹穎甫先生云:“厭聞人聲,畏見生客,時怒小兒夜啼,或忽喜觀覽書籍,不數(shù)行輒棄去,是之謂煩”;“欲臥不得,欲坐不得,欲行不得,反復(fù)顛倒,頃刻間屢遷其所而手足不得暫停,是之謂躁?!睂俦硇安唤?,陽氣內(nèi)郁化熱,汗不得出,不能宣泄所致,與陽明病煩躁病機迥然不同。因其證系麻黃湯證加一煩躁,故用麻黃湯加石膏、生姜、大棗,發(fā)汗宣泄,清熱除煩。 溢飲,《金匱要略》云:“飲水流行,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庇煞问担糸]衛(wèi)陽,飲不能從汗而解,泛溢于肌膚所致。其證為身體疼痛、沉重,其形如腫,若兼發(fā)熱惡寒,咳嗽喘促,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證也。 本證雖屬表寒里熱,然畢竟表寒重而里熱輕,故須把握好方中諸藥用量,尤其麻黃、桂枝、石膏。通常桂枝為麻黃三分之一,若惡寒甚,口渴、煩躁較輕者,石膏桂枝用量相等,或略大于桂枝;口渴、煩躁甚,見口鼻衄血,舌質(zhì)紅赤者,石膏倍桂枝。若不遵此比例,加大桂枝量,則內(nèi)熱益甚;加大石膏量,則汗不得出,表難以解。 【煎服方法】 【主治】 【轉(zhuǎn)歸及處理】 【禁忌】 【類方】 【臨床運用】 【大青龍湯醫(yī)案】 1.發(fā)熱 宋某,男,23歲。發(fā)熱兩月余,每日午后惡寒發(fā)熱,頭痛骨楚,體溫達39℃?40℃,服鎮(zhèn)痛片暫可汗出熱退。上午門診時,體溫37.8℃,自謂胃納不馨,惟思冷食。大便秘結(jié),二三日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紅潤少苔。診腹臍左右拒壓,切得脈浮略數(shù)。 脈癥相參,屬表寒里熱證,治宜表里雙解,驅(qū)邪外出。擬大柴胡湯加減: 柴胡12g 黃芩10g 半夏15g 黨參10g 枳實10g 白芍15g 川軍10g 甘草6g —劑 二診:藥后泄瀉一次,臍周壓痛消失。午后仍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心煩思冷,皆一派太陽表實證狀。竊思大柴胡湯表里雙解,系少陽、陽明合病之方。太陽陽明合病,非所宜也,故里實雖去,表邪未解。風寒在表,非辛溫發(fā)汗不治,若得汗出,內(nèi)伏之邪由表而散,其熱自退。然有心煩思冷之內(nèi)熱證,單純辛溫發(fā)汗,顯屬不當,宜辛溫、辛涼并用。擬大青龍湯: 麻黃10g 杏仁10g 桂枝6g 甘草6g 石膏15g 生姜10片 紅棗3枚 . 僅一劑,汗大出,發(fā)熱遂止。 按:發(fā)熱兩月,先后用二方兩日獲愈,余頗有躊躇滿志之色。然李映淮老師閱后,很不以為然,謂曰:用柴胡湯者,其脈應(yīng)弦,浮數(shù)脈用柴胡劑,顯屬不當。且表里同病,應(yīng)先表后里,一開始即宜用大青龍湯,表解里自和。表未解而攻里,誤也,幸其體質(zhì)強壯,免遭不測。否則引邪入里,將有變證、壞證之患。 2. 惡寒 元宵節(jié)后三日,坐落黃土高原之靜樂縣,仍呈北國風光,寒風呼嘯,冷氣襲人?;颊呷文常瓴换?,乘車訪友,甫下車,驟然寒戰(zhàn),肌膚粟起。歸途中便惡寒,全身不適。至家惡寒益甚,雖厚被重重,空調(diào)送暖,冷猶不止,頭痛骨楚,咽癢咳嗽、無痰。自視感冒,先服快克,繼又連服速效感冒沖劑6袋,汗不出,癥不解。傍晚來舍求診,視其舌淡紅潤、苔薄白。詢知口干思冷。診其脈,浮弦緊。測得體溫38.8℃。 乙酉之運,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加之陽明燥火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又癥見思飲思冷,可知內(nèi)熱之盛。今感風寒,屬太陽病內(nèi)熱外寒證也。其治療,《素問·五常政大論》“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是也。擬大青龍湯: 麻黃15g 桂枝6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石膏18g 生姜5g 紅棗5枚,囑急煎溫服,覆被取汗。 晚10點,任來電講,藥后大汗淋漓,諸癥悉已。 3. 遺尿 張某,女,13歲。自幼夜夜尿床,從未有缺。初,偏方、正方用過不少,皆不驗。以其形豐體壯,活潑好動,知無大礙,未再尋醫(yī)。眼看將讀初中,住宿學(xué)校,被褥何以晾曬,始求診焉。某明眸皓齒,靨渦可掬。言及尿床,赪顏徹頸。高若成人,殊少病容。舌淡紅潤,尖紅赤,苔薄白微膩。詢知胃納甚佳,饑不擇食,尤喜冷飲,大便日一行。切得脈象緩滑有力,腹診亦未有獲。若茫茫蒼海,莫窺其際,辭以技窮。其母曰:“二百公里趕來,竟然如此。”語畢珠淚沾睫,余亦頗不自安。竊思水液代謝,肺脾腎三臟責無旁貸,若從腎主水、主二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著眼,患兒納化有序,骨骼豐隆,顯非脾腎之過。遂鞭指水之上源,果有時鼻塞,著涼易感冒,微見咳嗽等癥。由是觀之,此風寒外襲,肺氣郁閉,不能通調(diào)水道,令膀胱開合失度也。治當宣散風寒,復(fù)以舌尖紅、思冷之內(nèi)熱證伍以清熱。大青龍湯為外有風寒、內(nèi)有郁熱之治方,然屬發(fā)汗峻劑,原量投之肯定有誤,遂師其意而小量與之。 麻黃4.5g 桂枝3g 杏仁6g 甘草3g 石膏12g 生姜1片 紅棗2枚 二劑 藥后再未遺尿。其外祖母冠心病就診知也。 ——本文摘自《經(jīng)方躬行錄》 ★溢飲VS大小青龍湯 那再來這個溢飲呢,他說,“當發(fā)其汗”,哦就是,如果你的這個飲病呢,都已經(jīng)走到這個肌肉底下了哦,手腳這里了,那不如就用發(fā)汗法比較容易了,是不是?所以就用大青龍湯跟小青龍湯來發(fā)汗啦,那這個小青龍湯,我自己是覺得你治感冒的話不要讓它發(fā)汗比較好。 可是,如果是治這種溢飲,你用小青龍湯發(fā)汗的話哦,其實,如果你開了小青龍湯讓人發(fā)汗的話,通常那個汗都比麻黃湯、桂枝湯的汗要臭,那什么意思?就是牽涉到水毒汗就會比較臭,死水就有那個怪味道。 像有一次不知道看什么綜藝節(jié)目哦,就是好像是很多外國人在那邊聊臺灣的一些事情,還是怎么樣的一些這個綜藝節(jié)目,然后,他們還是……我忘記,反正就是經(jīng)過什么統(tǒng)計說全世界哦,是嫌說臺灣人最臭,那我們東方人其實會嚇一跳,就是外國人才體味大啦,對不對?黑人那么重的體味,把法國人臭得跟死貓一樣。 可是問題就是哦,我在臺灣會覺得,我們臺灣人的那種本來應(yīng)該不重的體味,一旦出汗的時候哦,帶有水毒那個腐臭味的人就很多,所以反而,就是一旦有天氣熱有出汗的時候,那個味道會讓外國人有一點被嚇到。因為,外國人那個臭是狐臭那一邊的,那是基因的問題。但是,會有腐臭的那我們臺灣人這個洗腎之冠軍的國家哦,那是臭!那它這個大青龍湯跟小青龍湯都治這個溢飲哦。 那可是呢,明明大青龍湯跟小青龍湯吃下去的那個作用的方式是比較不一樣的,對不對?那么,就會讓有一些醫(yī)家對于這個病機上會有一個揣測,就會覺得說,如果這個人的溢飲呢,是牽連的這個人中間軸的痰飲的話,會比較適合用小青龍,那如果這個溢飲是純粹散在肌肉里頭的,那比較適合用大青龍。 那當然講到這種病機論,就要反過來問,那辨證點是什么呢?那這個辨證點其實我們哦,借用一下《傷寒論》讀過的條文吶,就很容易啦,比如說,大青龍湯在《傷寒論》里面啊,是怎么樣的癥狀???除了手腳酸痛之外,他還有干渴的感覺,對不對?那這種口渴人煩的情況,那當然是用大青龍不是用小青龍啦。 那小青龍的話,你口渴口燥的時候我們不用的,是不是?因為小青龍湯本身是吃了會讓人會更干的更熱的藥。那或者是說,你用大青龍湯在《傷寒論》里的主癥是,“不汗出而煩躁”,所以這個人如果是流不出汗的那種狀態(tài),然后又覺得煩的,大青龍湯比較有用。 那當然,這一種溢飲的病人哦,有一部分的人他是陽氣不通暢,所以身上的這個痰飲哦,塞到手腳哦,弄成這個哦,有一點像關(guān)節(jié)炎或者是關(guān)節(jié)有一點腫的這種現(xiàn)象。那那這個溢飲真的嚴重的,有的時候這個人的手腳真的會腫哦,按下去那個皮還會有點彈不起來的那種狀況。 那這種狀態(tài)的話,通常那個病人會有一個現(xiàn)象,就是身上的汗很多,可是手腳流不出汗,就是很明顯的手腳沒什么汗就身上有汗,那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適合用大青龍湯的。 那還有就是《傷寒論》大青龍湯還有第二條啊,他說這個人“脈浮緩”,他的身體不疼,只是重,而身重乍有輕時,所以如果這個人是,整個身體感到很沉重的,這一種的溢飲病就是,你會覺得皮膚底下好像這里那里在痛,那種感覺的,溢飲病的話,那也是用大青龍。 那至于小青龍的話,除了口不渴以外呢,通常就是肺部要比較濕一點,從肺部有濕氣,造成的這個氣流不暢哦,造成溢飲病,所以通常是比較惡寒,比較背會怕冷,比較帶有一些咳嗽的癥狀,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就小青龍好用一點點哦,大約是這樣子。那后面講到水病的時候,講到風水啊這個病,也是用大青龍,其實大青龍啊,越婢湯啊,大概就是有一些很類似的重復(fù)的藥物排列的。 那么,那通常這個溢飲病的脈哦,就是比較浮弦的脈。那我想,痰飲病里頭其它的那些痰飲呢,通常都是慢性的體質(zhì)堆積出來的??墒且顼嫴s是可以快速造成的,所以它的脈是又浮又弦。剛剛說宋本有一條是,“脈浮而細滑傷飲”,對不對?就是這個人如果忽然喝大量冷冰的東西,或者忽然被風吹了,為風所傷,為寒邪所傷,這種狀態(tài)在皮膚底下結(jié)出溢飲病那是很容易的,就是一下子就出來了。 那我覺得溢飲病就是光是吹風吹太多哦,飆個車就可以溢飲病,那這個那所以呢,這樣的一種脈象,比較浮的脈象,其實以癥狀來講,就會很容易讓人家聯(lián)想到用大青龍湯啦,就是麻黃劑的,感冒藥類的,這樣子。 所以,我想張仲景會選擇用大青龍湯來治溢飲,那也是一個到后來你再看那些癥狀的時候啊,加加減減啊,你就會覺得大青龍湯證最像。那大青龍湯證的那個骨節(jié)煩疼的這種狀態(tài)的話哦,也可以換個話就是,一般性的關(guān)節(jié)炎有沒有可能是飲病?。堪∫灿锌赡?。所以,就是這種最普通的關(guān)節(jié)發(fā)炎,你用大青龍湯,有石膏清熱,把其它東西祛風驅(qū)寒嘛,對不對?那效果還是可以的。 但是,不是那種免疫機能造成的類風濕哦,那個類風濕病那是另外一股了。那么,至于說是日本人的話是拿大青龍湯治什么???眼睛疼痛啦,流淚不止啦,滿眼都是布滿紅絲啦,那這個跟那個麻杏甘石湯治結(jié)膜炎的意思差不多嘛,是不是?那就是眼睛里面也是很容易塞到痰的哦,所以,這些就知道一下。 ★大青龍湯證的主癥:燜燒鍋比麻黃湯證的人多一點身體感:1.好煩好煩;2.眼鼻發(fā)干。 所以他要用麻黃開汗孔,還要用石膏清里熱,所以這是一個。 ★大青龍湯證(治癌癥、腫瘤、瘟疫) 此條指出太陽傷寒兼內(nèi)熱煩躁的證治。 大青龍湯即麻黃湯倍用麻黃,加石膏、生姜、大棗而成。方中麻黃用六兩,又重用石膏如雞子大(60克),一以清內(nèi)熱而除煩,二與麻黃相配開陽郁,還能兼治麻黃之過于辛溫。 “大青龍湯”適合瘟疫,處方劑量黃金比例很重要。 ★傷寒兼證 -大青龍湯 《傷寒論》“三八、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 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span> “厥逆” - 就是指手足厥冷,《傷寒論》中的厥逆作為一個癥狀,就是指手腳發(fā)涼,手足厥冷。 “筋惕肉瞤”- 惕是動的意思,瞤也是動的意思,瞤的本來的意思是眼瞼跳動,《說文解字》,“瞤,目動也?!痹谶@里筋惕肉瞤,這個瞤字引申為全身肌肉的不自主的跳動。 “此為逆也”- 逆者,錯也,誤也。你看這一條中有兩個逆字,前面那個厥逆的逆是指的手腳發(fā)涼,后面這個此為逆也,這個逆字是錯的意思,誤的意思。 ★《傷寒論》“三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fā)之?!?/span> 我們?yōu)槭裁窗堰@兩條聯(lián)合起來看呢?就是這兩條的開頭, 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太陽中風應(yīng)當是脈浮緩嘛,它卻是脈浮緊; 39條“傷寒、脈浮緩”,傷寒應(yīng)當是脈浮緊的,它卻是脈浮緩。 怎么解釋這個問題? 這歷來是傷寒學(xué)者爭論的一個焦點。明代的方有執(zhí),他根據(jù)《傷寒例》中孫思邈所說的話,提出了一個觀點,《傷寒例》說過這樣的話,“風則傷衛(wèi),寒則傷營”孫思邈對于這一段話,又進一步加以引申發(fā)揮,到了方有執(zhí),則說,風則傷衛(wèi),是桂枝湯證,寒則傷營,是麻黃湯證,風寒同傷營衛(wèi)是大青龍湯證。也就是說,風傷衛(wèi),寒傷營,風寒同病大青龍,這是后世醫(yī)家把這個話說的都習(xí)慣了,成了順口溜了。 意思是說,風為陽邪,衛(wèi)為陽氣,同氣相求,風邪容易傷衛(wèi)陽。 寒為陰邪,營衛(wèi)陰氣,同氣相求,寒邪容易傷營陰。如果既有風傷衛(wèi)的表現(xiàn),又有寒傷營的表現(xiàn),這就是風寒同傷營衛(wèi),這就是大青龍湯的適應(yīng)征。 如果用這個觀點來解釋,38、39條,的開頭的那段話, 38條:太陽中風是風傷衛(wèi),脈浮緊是寒傷營, 39條:傷寒是寒傷營,脈浮緩是風傷衛(wèi),似乎是天衣無縫,恰如其分。 而且方有執(zhí)打亂了傷寒論原書太陽病篇,上中下三篇的原文的次序,他把所有的風傷衛(wèi)和桂枝湯,桂枝湯的加減方,以及桂枝湯加減有關(guān)的這些方證叫做太陽上篇。把和麻黃湯、麻黃湯的加減應(yīng)用和傷寒有關(guān)的這些方證,歸納為一篇叫做太陽中篇。把和大青龍相關(guān)的這些方證,歸納為一篇叫做太陽下篇。所以方有執(zhí)不僅把風傷衛(wèi),寒傷營,風寒同病大青龍這種學(xué)術(shù)觀點,明確的提出來,而且按照這種觀點重新整理,劃分太陽病三篇的原文。 這就使在傷寒學(xué)術(shù)史上,有名的三綱鼎立學(xué)說,方有執(zhí)倡導(dǎo)于前,喻嘉言附和于后,然后有一大群的學(xué)者,跟著支持這個學(xué)派。 我們今天來看,這種說法,和臨床實際是不是符合。我們在講太陽中風證的時候,我們說風陽傷衛(wèi)陽,衛(wèi)外失司,風主疏泄,使營陰外越而為汗,汗出傷營,怎么能說風陽之邪只傷衛(wèi)而不傷營呢?說它是衛(wèi)強營弱,營怎么弱的阿,風邪傷營陰造成的,所以太陽中風證不僅僅是風傷衛(wèi),風邪也不是單純傷衛(wèi),也傷營。 對于太陽傷寒來說,我們說寒為陰邪,最容易傷陽氣,它怎么能不傷衛(wèi)陽呢?寒為陰邪,寒邪閉表,衛(wèi)閉營郁,外閉衛(wèi)陽,內(nèi)郁營血,外閉衛(wèi)陽導(dǎo)致了無汗、發(fā)熱,內(nèi)郁營血,寒主凝滯,寒主收引,使得氣血澀滯,經(jīng)脈拘攣,而出現(xiàn)了全身的疼痛,所以寒邪既傷衛(wèi)陽,也傷營陰。所以我們今天就不太提倡,風傷衛(wèi),寒傷營這個學(xué)說了。 我們怎么解釋第38、39條呢?怎么解釋“傷寒脈浮緩”,“中風脈浮緊”? 我們劉老師,是這么說的,說第38條,太陽中風,你把這個中風就看成是傷寒的互詞,我們也不能說,張仲景寫錯了或者是別人抄錯了,它就是這個樣子,你就不要糾纏它是中風是傷寒了,你就把這里的中風看成是傷寒的互詞就可以了?;ピ~,中風就是傷寒,傷寒就是中風,這就是互詞。你就把它看作是傷寒就行了。 重點!是要看它的癥狀表現(xiàn),“脈浮緊,發(fā)熱, 惡寒,身疼痛,不汗出”- 這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表實證的臨床特征,所以它就是傷寒。 下面一個最關(guān)鍵的癥狀,“不汗出,而煩躁”- 不汗出,是寒邪閉表的特征,這個煩躁是寒邪閉表,陽郁化熱,郁熱擾心。 所以不汗出而煩躁的這個“而”就是表因果的,和麻黃湯適應(yīng)證 的那個無汗而的“而”字的意思是一樣的,因為不汗出才導(dǎo)致了陽氣內(nèi)郁,陽郁的結(jié)果,郁而化熱,郁熱擾心,才出現(xiàn)了煩躁,所以大青龍湯適應(yīng)證最主要的特點是,不汗出而煩躁。 這個熱在什么地方? 如果熱在胃的話會出現(xiàn)口渴,現(xiàn)在他沒提口渴的事情,熱不在胃;如果熱在肺的話,它會出現(xiàn)喘,現(xiàn)在沒有出現(xiàn)咳喘,所以熱不在肺。 應(yīng)當說這個熱彌散在體內(nèi),還沒有固定到一個臟器,如果說影響到臟器的話,主要是郁熱擾心,所以這個熱是彌散在體內(nèi)的,正象一個房間,把門窗緊閉,房間又有許多人甚至還開著暖氣,溫度會逐漸逐漸升高,你說這個熱在什么地方,整個房間都是熱點,這個時候怎么降溫呢?開窗通風,所以無汗而煩躁,陽氣郁在體內(nèi)而化熱,熱氣彌散周身,外面汗孔關(guān)著,所以治療這種熱只能是發(fā)汗,用大青龍湯來治療。 ■《傷寒論》原文“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 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 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fù)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大青龍湯這張方子,是《傷寒論》中發(fā)汗力量最強的,它的麻黃用了6兩,是麻黃湯中麻黃劑量的一倍,因為這個證候,寒邪閉郁比較嚴重,不重用麻黃就不足以開表發(fā)汗,所以要重用麻黃。 可是在里已經(jīng)有了里熱,所以要加石膏,我在這里順便說一下,漢代的一兩等于多少克,等于現(xiàn)在的15.625克,漢代的一斤等于現(xiàn)在的250克,怎么知道的,看文物阿。 北京歷史博物館,就藏著一個漢代的銅權(quán),那是張仲景在世的時候,當時的漢代的國家的農(nóng)業(yè)部,叫做司農(nóng)銅權(quán),按照當時的權(quán)的系列,它應(yīng)當是重12斤,我們今天拿來一稱,除以12等于250克,所以漢代的一斤就是250克,漢代的斤和兩之間的進位是16進制,16兩等于一斤,所以它的一兩等于現(xiàn)代的15.625克,我們?yōu)榱藫Q算方便,就是漢代的一兩約15克。 對于大青龍湯來說,它的治療量是幾次的治療量呢?我們看服法,“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它是三次的治療量,吃了一次以后出了汗,后面的藥就不再吃了,這樣的話, 麻黃用了六兩,一次量是多少? 30克,麻黃的一次量是30克。 桂枝它用了二兩,一次量是10克。 甘草二兩,一次量是10克。 杏仁40枚,我上午說了,10枚杏仁大約是4克, 4乘4是16克,除以3 ,一次量約5克。 生姜三兩,一次量是15克。 大棗10枚,這是三次的量, 一次量3枚。 石膏如雞子大,一次量10克左右。 今天的雜交的雞的雞蛋很大,有的大的雞蛋有40克左右,漢代沒有雜交雞,雞蛋都是小小的笨雞蛋,在臺灣叫土雞,大陸叫笨雞,這個笨雞蛋很小,一個也就是20克左右,所以這里用的石膏的兩并不大。那么大一塊石膏也就30-40克吧,分三次來吃,那一次就是10克左右,所以石膏的量不多。麻黃的兩遠遠大于石膏的量。 所以它是以寒邪閉郁肌表為主的,寒大于熱,加一點石膏來清里熱。 這個方子的特點就是重用麻黃,啟閉發(fā)汗,輕用石膏,兼清里熱,這是它的特點。治療不汗出而煩躁。 我們看大青龍湯后面的這段話,“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 ,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span> “取微似汗” - 即使這樣大劑量的麻黃也還是要求,“取微似汗”所以取微似汗是發(fā)汗的一個基本要求。 “汗出多者,溫粉撲之” - 如果出的汗太多的話,用溫分來撲在身上止汗。 “溫粉” - 溫粉是什么東西?首先我們來談粉是什么東西。 西漢劉熙有一本書叫《釋名》他怎么解釋這個粉子呢,“粉,分也,研米使之分散也”,這個粉字本身就是米字多了一個分字,就是把米研散了,分開了,使它分散了,這就叫做粉,這就是粉字的本義。 到了明朝的梅膺祚著了一個《字匯》他說,“粉,米細末”但是 我研究《傷寒論》的文字的時候,我從來不引晉朝以后的字書,你不能研究《傷寒論》漢代的一個著作,引后人的字書、工具書,那是不行的,你不能說《傷寒論》里的字怎么講,我去查新華字典,那絕對是不準確的。 你看我過去引過《說文解字》那是東漢許慎的,我引過《方言》 它是西漢楊雄的,我這里引《釋名》是西漢劉熙的,都是引漢代及以前的字書,來解釋張仲景的東西,不能引后世的。 所以,明代的梅膺祚的《字匯》雖然解釋的很好“粉,米細末”但是我不以它為依據(jù),而是以西漢劉熙的《釋名》為依據(jù),所以這個粉字最初就是米細末。 我們在看看《說文解字》怎么說的,《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的,他說“粉,所以傅面者也?!蔽覀兏械侥涿?,這里的傅和敷是一個意思,就是外敷的敷,這個粉用來敷面,往臉上抹,很容易我們讀完這句話會這么理解。 清代的段玉裁有一段注,古敷面亦用米粉,這就清楚了用的是米粉,古代沒有化妝品為了漂亮拿米面往臉上抹,我們看完許慎的這段話很容易這么理解。接著段玉裁引了小徐就是宋朝初年的徐鉉?!墩f文》徐鍇作傳中的徐鍇,叫小徐,段玉裁引的是小徐的話,說古敷面,用米粉,這是小徐的話,段玉裁接著說了,“許說云面者”,許慎所說的面“凡外曰面”,這我們就明白了,許慎所說的面,不是指的敷臉,這個面是指的體表,就是說古代有這樣的習(xí)慣,出汗太多,用米粉,抹在體表起爽身止汗的作用。 《后漢書》和《三國志》都有“華佗傳”就有這樣的話,“體有不適”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起作一禽之戲”華佗不是倡導(dǎo)“五禽戲”嗎,身體不舒服,起來先做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心情非常輕松的非常愉快的就出了汗,“因以著粉”然后在他的身上抹一點米面,起爽身止汗的作用,所以這個粉沒有別的,就是米粉,后面我們還會提到這個問題。 為什么叫溫粉呢?就是炒熱的米粉,你想,這是個寒邪閉表,陽郁化熱的證候,用了辛溫發(fā)汗藥以后出了大量的汗,你這個時候怕出汗太多,古代又沒有輸液的技術(shù),出汗太多或傷陽、或耗液、或亡陰失水阿,那個時候怎么辦呢,得止汗阿,所以古人就想到了用炒熱的米粉,敷在體表把汗孔一堵,起到爽身止汗的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為什么不用涼米粉?本來是寒邪閉表,剛出了一身熱汗,冰涼的米粉一抹,就把那余寒又給閉住了,所以他用炒熱的米粉,想的非常周到。 “一服汗者,停后服”- 只要吃了一次藥出了汗了,后面一定不要再吃?。?! “若復(fù)服, 汗多亡陽” - 如果要是在吃的話,出汗太多就會傷陽?!秱摗分械脑S多亡字的意思就是傷,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在中醫(yī)基礎(chǔ)中學(xué)的“亡陽”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傷寒論》中的亡,就是失的意思,亡羊補牢就是把羊給丟了,這個亡陽,陽氣的陽,就是陽氣的丟失,陽氣點損失。 “遂虛” - 陽氣損傷以后,陽氣不足,正氣虛。 “惡風” - 是表陽不足,溫煦失司的表現(xiàn)。 “煩躁不得眠” - 不是熱擾心神所造成的,而是真陽虛衰,弱陽與陰寒勉強相爭,爭而不勝的一種表現(xiàn),嚴格的說這個“煩躁”,是指的肢體躁動不寧。 這種躁動不寧是由于弱陽勉強和陰寒相爭,因為人體的陽氣虛了之后,陰寒自然就盛,弱陽勉強和陰寒相爭,爭而不勝,它戰(zhàn)勝不了陰寒邪氣,爭而不勝時,人體就會出現(xiàn)躁動不寧。 象我們見到那個休克前期的躁動,我們在座的在臨床上干了好多年,休克前期血壓下降,你看人那種躁動不安;象肝昏迷早期的那種躁動;象肺心病昏迷的躁動;象糖尿病酮中毒昏迷前期的那種躁動,那都屬于陰盛則躁的范疇,甚至發(fā)展到撮空理線,尋衣摸床,你問他在找什么?他不自知,他不能回答你的問話。 大青龍湯的本證是陽郁化熱,郁熱擾心,因煩而躁,因為他心煩才肢體躁動,他知道。而這種情況是真陽衰微,弱陽勉強和陰寒相爭,爭而不勝的時候,人體出現(xiàn)的這種躁動不寧而不自知。你問他為什么這么躁動,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心煩,就是一種躁動。 所以后人說“陰盛則躁,陽盛則煩”這里的陰和陽都是指的邪氣。陽盛,陽熱盛就煩,大青龍湯證就是這樣,陽熱內(nèi)盛,郁熱擾心,因煩而躁。陰盛則躁,是陽氣衰亡了,陰寒邪氣盛了,正邪相爭,正不勝邪的時候,出現(xiàn)這種肢體躁動不寧而不自知。 這兩種情況在臨床上必須鑒別清楚,大青龍湯這條就在提示我們鑒別。 大青龍湯是《傷寒論》中發(fā)汗力量最強的一張方子,在臨床上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得汗后止后服,如果說出了一次汗,發(fā)現(xiàn)燒退了一點,過了一段時間后,又出現(xiàn)了發(fā)熱,又出現(xiàn)了煩躁,即使這樣你也不要再用,如果再用就會有不良的后果,不良后果是什么,下次課再講。 大青龍湯這張方子是一張發(fā)汗力最強的方子,一旦吃了一次以后,如果已經(jīng)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輕度的反復(fù)也不要再用! 我們學(xué)校有一位老前輩,在好些年前就跟我說:你是講《傷寒論》的,在講《傷寒論》中的過程中遇到大青龍湯證的時候,你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出了一次汗了,就不要再給他用大青龍湯。 他說他年輕的時候,在南方行醫(yī),他的一個遠房親戚,發(fā)燒、身痛、胸悶、煩躁請他去看病,他覺得這是個典型的大青龍湯適應(yīng)證,就開了一付大青龍湯,而且特別告訴他吃完了出了汗之后,就不要再吃了。這是上午看的病,下午,因為那個時候,個體行醫(yī)總是要出診的嘛,出診回來后,他路過他那個親戚家門口,看到那個親戚坐著藤椅在自己的房子外面坐著,乘涼,他問:你怎么樣啊,燒退了沒有? 對方回答:吃了你的藥真好,出了一身大汗,現(xiàn)在胸也不怎么悶了,心也不那么煩了,好象也不怎么發(fā)燒了,你放心吧。 他說:那你就不要再吃第二次了。 對方說:“我已經(jīng)把藥渣滓到了。這是下午的事情。 到了半夜的時候,這個醫(yī)生聽到了急促的敲門聲,把他敲醒了,開門一看,是那個病人的妻子。 那個病人的妻子非常驚慌,說:你快去看看吧。 問:怎么回事啊? 說:他到了晚上又有點發(fā)燒,有點心煩,特別可惜把那個藥倒掉了,然后他就非得要我拿著這個藥方子到鎮(zhèn)上去抓藥,我到那個藥店去抓藥,那個藥店的人說,你瞧,這不是上午王先生的方子嗎,你上午已經(jīng)抓了藥了嗎,王先生只說一付(沒有他的簽字,那個藥店的人很負責任,沒有醫(yī)生的簽字,就不能再給她抓藥,要是現(xiàn)在你要抓一百付,他們都給你抓)。后來她沒有辦法,又托一個親戚走后門,到另一個藥店抓了一付藥回去了,回去煮上藥就吃,吃完了沒想到大汗淋漓不止,說到現(xiàn)在手腳也涼了,眼睛也不睜了,話也不能說了,您快去看看吧。 我們這位年輕的大夫,心里知道大事不好,那個時候是大概30年代,輸液的技術(shù)傳入中國沒有多久,他自己還不會,他的一個朋友是學(xué)西醫(yī)的會輸液,他趕快把那個朋友半夜又叫起來,兩個人一塊帶著輸液瓶子,到這個病人家里,到那一看,脈也摸不到,然后就輸液,血管也全癟了,亡陰脫水了啊,血壓下降啊,液體就沒有扎進去,他們兩個也不會靜脈血管切開術(shù),那個時候也不知道靜脈血管切開這個技術(shù),這個病人就這樣死掉了。 我們這個老前輩,就以這個例子告訴我,真正的是大青龍湯證,吃了一次藥,出了汗了,即使病情有所反復(fù),也不要再用大青龍湯?。?。 有一年夏天,北京太熱了,我就到外地一個非常涼快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我們北京今年夏天都說是桑拿天的時候,我就在外地那個地方,那里晚上還要蓋被子,非常涼快,那個地方在建橋,修橋就要挖一個橋基坑,這個坑挖的很深,沒有想到一下雨,橋基坑里灌滿了水,它那個工地管理不嚴,這時暑假小學(xué)生放假,有好多孩子就在工地上玩,下了雨了路特別滑,一個小孩一下就滑到坑里了,就給淹著了,所以那個修橋的工人,紛紛地潛水撈這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年輕的工人多次潛水,他潛水技術(shù)好,最終把這個孩子的尸體給撈上來了。 沒有想到這個工人到了這天的夜里,就寒戰(zhàn)、上牙咬下牙,全身顫慄,幾個工人摁都摁不住,振的那個床都顫,是他們跟我說的,隨后就發(fā)燒、煩躁,趕快送到縣醫(yī)院,送到縣醫(yī)院的時候他已經(jīng)把胸都撓破了,煩躁到這個地步,到縣醫(yī)院以后,縣醫(yī)院又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這已經(jīng)是后半夜的事情了,怎么來這么一個病人呢,這些年輕的工人都沒有更多的文化,心里都有一種非常害怕的感覺,說白天的時候淹死一個小弟弟,這恐怕是小弟弟嫌路上寂寞,一定要拉這個大哥哥走,就給醫(yī)生這么說。這些醫(yī)生也弄得很緊張,怎么這么煩躁,就給他輸液,一輸上液他就拔掉,喊叫,就這么一個狀況。 我正好就住在醫(yī)院旁邊的招待所里,那個醫(yī)院的院長和我很熟,已經(jīng)是凌晨三點了,他把我給叫起來了,說你是北京來的大夫,你經(jīng)的多見得廣,你看看是怎么回事,這個時候發(fā)燒40度左右,脈搏非???,你摸脈他身上還在哆嗦,他們又給我復(fù)述了白天的情況。 我心里覺得這(可能)是個大葉性肺炎的早期,這是個典型的大青龍湯證,身上一點汗都沒有,高熱,胸悶,煩躁,“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那是我用麻黃最多的一次,30克,好不容易逮住這么一個癥狀,我為什么不怕他出汗太多啊,他在醫(yī)院里頭,可以輸液啊,你怕什么,我也不要準備炒熱的米粉,我說你們現(xiàn)在準備輸液啊。 我就給他弄這個方子,麻黃30克,桂枝10克,其他藥都是一般的量, 石膏用了20克,很快熬好了藥,熬了20分鐘把,熬好了就給他喝了,我就在旁邊看著他喝藥,喝完藥就拿熱水來喝,因為那個藥很苦嘛,就喝了熱水,這個熱水喝了大半杯,腦袋就開始冒汗,隨后大汗淋漓,所以你看大青龍湯方后,他說沒有說溫覆,“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不要蓋被子,汗就出來了。所以經(jīng)方用之得當,效如桴鼓,就是鼓槌打下去就有聲,覆杯而愈,杯子還沒有扣下,汗就出來了,就不煩了,就能夠躺在那了。我給西醫(yī)大夫說,趕快輸液,馬上就扎上輸液了,這就安靜下來了,接著輸液,用抗菌素,這個肺炎本來要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話,肯定會有肺實變的體征,就這樣及時的治療,截斷了病程,這個人就住了五、六天院就出院了,最后什么也沒有診斷,如果要不及時治療的話,發(fā)展就肯定是大葉性肺炎,就是這樣截斷了病程,我們今天真正遇到這種證候的時候,你就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并不是那么特別令人害怕的。 我們現(xiàn)在接著看,38條的后半條,我們剛才講的是38條的前半條,講了大青龍湯的臨床應(yīng)用,后半條:“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脈微” - 微我們已經(jīng)提到了,微者,薄也。因為陽氣虛,鼓動無力,脈搏搏動的幅度很弱,幅度很小,所以摸起來,這個脈非常薄,就是我上次課提到的,輕輕摸,摸不到,稍稍用力一按,就把血管摁癟了,它沒有力量搏動,你還是摸不著,所以摸這個微脈的時候,在浮和沉之間仔細琢磨,能夠微微的摸到一點搏動。 記得有一次,我在東直門醫(yī)院急診室,一個病人血壓偏低,就有一種休克的傾向,所以我就讓實習(xí)的同學(xué),隨時觀察他的脈搏,我們有一個同學(xué),不知道出去干什么去了,回來匆匆忙忙的一摸,沒有摸到,往下一按,還是沒有,他就大喊,老師! 沒脈了!然后那個家屬就蹭一下就站起來了,我也一下就站起來了,因為沒有脈,就是沒有血壓了嘛,我到跟前一摸,還是有,我說,你在仔細摸,所以我就體會這個微脈,輕輕的一摸,摸不到,就容易著急,一著急,往下一摁還是摸不到,對于年輕學(xué)生,對于急躁的大夫來說,會說這沒有脈了,會喊出這樣的話來。微脈就是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