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聽別人講道理,需要一種定力、耐力,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維邏輯。聽是一個層次;愿意聽是更高一個層次;認真傾聽是一個難得的層次。聽了道理,明白了事理是否進行信息的加工,理解,內化,認可,成為自己的認知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要認同這個觀點的人,只有經歷過一些深刻教訓才能完成。否則,只是聽而已,只能達到知道這個層面。 日常生活中有人問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實際上只是想聽聽其中的是是非非而已,只是一個談話話題而已。同時也是兩個人分歧的開始,吵架,爭論,生氣……。從而引發(fā)許多與這件事無關的情緒問題,到吵累了,靜下來時,卻忘了開始為什么吵?討論的是什么事?經歷了太多類似的事,重復著相同的邏輯,周而復始,大浪淘沙,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不了解而走到一起,又因為了解而分開。 初識一人,用自己的邏輯建立了一個對某人的形象,這種形象是自己由對方的外在形象,言談舉止等情況建立起來的,通過深入了解接觸,發(fā)現(xiàn)真實的情況并非如此,是自己一廂情愿的想象出來,其中忽略了對方原生態(tài)家庭對其自身的成長而形成的性格,處事風格,待人接物,這些固有的東西會隨著時間推移固化在自己的行為處事中,通過交往,兩種原生態(tài)家庭的觀念是否和諧就會顯現(xiàn)出來,形成兩個人,兩種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表現(xiàn)出來的是兩種情緒的沖突,這種沖突,矛盾是相對獨立和頑固的,說其頑固是因為它形成的時間長,形成的是貫穿于和自己原生態(tài)的家庭一起成長起來了的,復雜的長期的一個存在。這個形成過程對方彼此不知道,就算知道了未必認同,支持,理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復雜和充滿矛盾的心理過程。在人與人交往中,觀念,理解,都存在所講事物的內涵與外延不一樣,矛盾由此而產生,矛盾中事情本身沒有多么復雜,主要是由事情引發(fā)的情緒問題。 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管理中、實踐中、歸到一點:情緒控制。只有在雙方情緒正常,語氣正常的情況下,所以的交流溝通,才是平靜,平等交流的基礎平臺。沒有正常的情緒,理性就會被情緒所裹挾,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尊心,也可能讓人知而不言,失去交談的勇氣,久而久之,會導致無話可說了。 自己給自己講道理,自我教育,正確認識自我原生態(tài)家庭影響對于自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中優(yōu)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 對于其他人講規(guī)律,用自己理性分析的東西,與人講規(guī)律的交談,交往,也許會更加符合人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