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意拳的“三體式”,可站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 形意拳的“三體式”是定步靜樁。因為這個定步靜樁可站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見附錄1),所以在古傳形意拳的訓練體系里,對于初學者要先站“三體式”;“三體式”被真正站樁半年以后,才可以學習形意拳的“劈,崩,鉆,炮,橫”(五行拳)。而一旦形意拳的“劈,崩,鉆,炮,橫”,有了“三體式”這個基礎(chǔ)樁功,那么形意拳的每一個“跟步”,就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練到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傳形意拳的訓練體系里,是先通過靜樁來站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然后,才圍繞著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來展開五行拳的活步訓練。 反過來講,如果越過“三體式”這個定步樁功,而是直接去習練活步五行拳的“劈,崩,鉆,炮,橫”。那么這個所謂的五行拳,也就基本上等同于活步的廣播體操了。 二,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也可以推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 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是“定步動樁”(見附錄2)。它有別于形意拳的“三體式”,這個定步的靜樁。 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它的每一推,也都可以“推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與形意拳的“三體式”有所不同的是: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是在基礎(chǔ)單操訓練,都差不多過關(guān)的時候,才開始習練。這和古傳形意拳一開練,就站“三體式”有很大不同。 盡管習練的先后順序有所不同,但是,一旦有了古傳太極拳“定步平圓推”這個基礎(chǔ)訓練,古傳太極拳的所有活步———貓步,它們所邁出的每一步,也都是在練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關(guān)于這一點,和形意五行拳的“跟步”(見附錄3),是完全一致的。 實際上,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它還是定步單操的一個“收口”功夫。它是在定步單操全面開發(fā)人體筋骨的基礎(chǔ)上,為了“收口”,才開始習練的。有了這個收口功夫,才有古傳太極拳的基本步法———貓步。 還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定步平圓推”這個基礎(chǔ)單操的訓練不過關(guān),那么,我們所習練的古傳太極拳的每一個邁步,也就根本談不上什么貓步,也就不異于日常走路了。 三,對于“十四條經(jīng)脈”,形意拳和古傳太極拳的訓練方法有所不同 形意拳,是先站“三體式”。站半年后,站出了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才開始習練五行拳的“劈,崩,鉆,炮,橫”。并且,即便站出了“十四條經(jīng)脈”,在接下來的五行拳訓練的過程中,也是每次習練五行拳前,要先站半小時以上的“三體式”,才開始習練五行拳的。 這說明,形意拳的訓練,自始至終都是以訓練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為核心;無論是自練單操,還是對練單操。而在筋骨的訓練方面,形意拳也是首先緊緊抓住“三體式”這個最簡單的筋骨訓練方法,然后才去逐漸拓展和完善人體的整個筋骨系統(tǒng)。 而古傳太極拳,卻是從“行氣單操”(翻江倒海)入手。它是先解決內(nèi)家武術(shù)的“行氣”問題。并且在接下來的各式動作單操的訓練中,自始至終都依托“行氣”功夫,去逐一解決和完善人體的筋骨系統(tǒng)。在基礎(chǔ)的筋骨系統(tǒng)被初步完善后,才去通過“定步平圓推”,來推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 四,形意拳的“跟步”和古傳太極拳的“貓步” 形意拳的“三體式”,是活步五行拳的基礎(chǔ)步法——“跟步”的勁路基礎(chǔ);而古傳太極拳的“定步平圓推”,又是古傳太極拳基礎(chǔ)步法———“貓步”的勁路基礎(chǔ)。 雖然“三體式”和“定步平圓推”在訓練方法上迥然不同,但它們所訓練出來的“勁路”,卻是完全相同的。它們又都為兩大內(nèi)家武術(shù)拳種的步法,奠定了養(yǎng)生和技擊基礎(chǔ)。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定步平圓推”,它需要在定步的狀態(tài)下,來完成下盤“步法”上的前弓和后坐,既所謂的“定步動樁”。這個特殊的訓練方法,雖然有別于絕大多數(shù)武術(shù)門派的“定步靜樁”。但它所訓練出來的勁路,卻和形意拳的“三體式”完全一致。 這兩大內(nèi)家拳,一個是通過“定步靜樁”的站,來“站”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另一個是通過“定步動樁”的推,來“推”出人體的“十四經(jīng)脈”。 有所不同的是,古傳太極拳在“定步平圓推”的搭手對練階段,還增加進了“橫勁”——磨盤勁的訓練(見附錄4)。 “定步平圓推”需要一定的筋骨基礎(chǔ)方可開始訓練,否則會終生練不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使功法止于表面。這點非常類似于形意拳的“劈崩鉆炮橫”(五行拳),它一定要在“三體式”基礎(chǔ)樁功訓練過關(guān)后,才可以開始習練。否則,同樣也終生練不出人體的“十四經(jīng)脈”。 五,習練古傳太極拳單操,怎樣檢驗筋骨功夫是否具有一定的基礎(chǔ) 對于習練古傳太極拳單操的拳友而言,檢驗筋骨是否有基礎(chǔ),一般通過大弓步時的前胯根,檢查其是否塌陷即可知之。 如果急于習練“定步平圓推”,在前弓步的前胯根沒有塌下的情況下,同側(cè)的肩也會有“支點”。這些都是嚴重的拳病,在這種情況下,習練“定步平圓推”,或開始走貓步,終生都會使功夫止于表面;終生都會使古傳太極拳的養(yǎng)生和技擊效果,大打折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接習練競賽套路(見附錄5)的拳友。由于這些拳友越過了古傳單操的基礎(chǔ)訓練,就直接去“走”需要下盤具有相當基本功的半蹲式的套路演練。這會使相當一部分人,在膝蓋上出現(xiàn)問題。 注意“膝外八”,可以相對減少膝蓋損傷??伞岸ú狡綀A推”,和走套路演練的貓步,支撐腿膝內(nèi)扣的“膝內(nèi)八”卻是必需的。沒了“膝內(nèi)八”的“定步平圓推”和套路演練中的貓步,又怎能“走”出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呢? 古傳太極拳是在“行氣”功夫引領(lǐng)下的樸素的筋骨訓練,不是氣功加廣播體操。 附錄1:十二經(jīng)脈加前任后督(脈)。 附錄2:“定步平圓推”的定步動樁:雖然雙足不動,卻加上了腿法上的前弓和后坐。 附錄3:形意拳是這個內(nèi)家武術(shù)拳種的總稱呼,它包含五行拳,所謂五行拳,它是由“劈,崩,鉆,炮,橫五式單操手所組成。 附錄4:定步平圓推的聽勁訓練,用“輕搭手”技術(shù);這個“輕搭手”技術(shù)的使用不超過3個月;隨后的訓練是磨盤勁的訓練。磨盤勁和聽勁的輕搭手,正好相反,它是比拼功力的訓練。這有別于當代人普遍認知的推手訓練,當代人多對“四兩撥千斤”存有誤解。其實,沒有千斤,何來四兩?基礎(chǔ)功力的訓練,是實打?qū)嵉模瑏聿坏冒朦c“取巧”。 附錄5:越過單操的基礎(chǔ)訓練,直接習練套路的拳友,所習練的雖然是可以參加比賽的競賽套路。但是,站在古傳太極拳的角度上看,這些所謂的競賽套路,應(yīng)該是簡化套路。 ***懂古傳形意拳的人,練古傳太極拳單操容易;懂古傳太極拳單操的人,練古傳形意拳也容易。因為她們的訓練核心,都是人體的“十四條經(jīng)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