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廂總是令人留戀的。雖然黃浦江邊上的這片地方和這座城市其它地方一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里終歸還是帶著老上海的生活印記。
這里留存著老上海久遠的記憶,也承受著時光碾過的痕跡。
老房子、老街、老店、熟悉的面孔、每天都要走幾遍的小路……住在這里的人感覺也有點不太一樣,多了那么點古舊的風(fēng)范。
在上海基本普及管道天然氣的今天,還在使用瓶裝液化氣的極少見了。
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積淀,那片土地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上海最平民化、本土化的生活狀態(tài),在那里,你能找到傳統(tǒng)的、粘稠的、極富人情味的上海生活,也能發(fā)現(xiàn)被忽視、被遺忘、即將消失的城市記憶。
路邊的餐飲,正在準(zhǔn)備午間的食材。
弄堂口的早餐點,有油條、豆?jié){、燒餅、雞蛋、發(fā)糕,還有十分美味的生煎和小籠……時間已經(jīng)是上午9點了,聚集的人群,漸漸散去。
以上是永年路和天祥里,同樣是掃街人文,但同一場景,在繆老師的鏡頭里(帶黑邊框的照片),人所在環(huán)境空間得到大大拓展。繆老師的街拍,幾乎都是盲拍。鏡頭靠近拍攝主體,不經(jīng)意間隨手按下快門。
操著帶著揮之不去的鄉(xiāng)音的上海話,在逼仄的弄堂、石庫門此起彼伏中,開始了每天的忙碌日腳,每天的日子很平凡,但是很溫情。
過街樓下的售衣攤。
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上午9點收集完垃圾后,工人在沖洗垃圾桶。
里弄里往來的居民。
說起“馬桶”,老上海人沒有不知道的,很多上海人都是坐在這種地方特有的“馬桶”上長大的。老舊的石庫門里弄,什么時候才能告別最后手拎馬桶?
弄堂里,隨風(fēng)飄揚著各色衣被,也就被人們戲稱之為“弄堂里的萬國旗”。
密密的架空電線電纜,象蜘蛛網(wǎng)一樣縱橫交錯,籠罩在弄堂上空。黑黑的電線上,還點綴著亮色的內(nèi)衣褲,抬頭看去,色彩不再是那么單調(diào)。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變化,弄堂仍然保持原有的樣子,這里到處都充滿著人情味。這里是時光最愛的地方,因為時光在這里停留,痕跡斑斑,讓人愛惜不已。
(2021年5月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