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城廂路名奇遇記▌1. 在上海,很多人都不清楚,沿著老西門繞一圈就是老城廂。只是,藍天和白云依舊,蔑竹路上卻只有孤零零的一扇木門,“天黑就要關門”仍清晰可見。長長的一條路,只剩下殘磚破瓦,早已不見往日賣竹籃的景象。
▌2 .11路公交車,在老城廂的人們都知道,這輛車是圍繞老城廂開的,起點和終點一樣,繞一圈又回到原地。 ▌3 .“豬作弄”并非原來就叫豬作弄,原來有條專門殺豬的弄堂叫做“殺豬弄”,后來不殺豬了,起了諧音名“薩珠弄”,聽起來有些海派文化的味道,最后遷移到了如今的豬作弄,靠碼頭也近。 ▌4 .面筋弄,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賣面筋的地方,從前這里很熱鬧,愛吃面筋的人很多。 ▌5 .在老弄堂的大夫坊里,晾曬衣服絕對是需要一定功力的,沒有足夠的臂力和眼力是很難完成這項任務的,快、狠、準是阿姨們練就的本事。 ▌6 .花衣街隱藏在弄堂深處,好心的叔叔告訴我有些難找,在欄桿上偶然看見提醒,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場,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7 .東唐家弄上的一處公用電話亭已經(jīng)沒有了,家用電話是在上世紀末大范圍普及開的,沒有電話的時候就只能去公用電話亭,那時,撥號盤還是一個轉(zhuǎn)盤。 ▌8 .巡道一詞是出自明、清的制度,負責監(jiān)督、巡察其所屬州、府、縣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況,巡道街上有巡道衙門,就是負責管理現(xiàn)在這片區(qū)域的。 ▌9 .巡道街上,師傅剛修補完一把傘。以前的生活不像現(xiàn)在那么好,大家有東西壞了都喜歡縫縫補補,傘壞了找修傘師傅,鞋壞了找修鞋師傅,所以師傅基本上都是全能的。 ▌10 .天燈弄最靠近巡道街,那時候沒有路燈,唯有巡道衙門有一盞煤油燈,從這條弄堂能看到一點光,于是有了天燈弄的名字。 ▌11 .天燈弄里仍然能看到青磚瓦房,在高樓林立的今天,你是否驚訝它仍存在,上了年紀的人一定對此有深深的記憶。 ▌12 .筷竹弄,其實稱為竹筷弄更貼切,這里專門制作和出售竹筷。 ▌13 .外咸瓜街的名字也頗有意思,老上海們喜歡早上吃泡飯,配一點咸瓜和咸味最合適不過了,因此來這邊買咸貨的人不少。 ▌14 .老碼頭的位置靠近江邊,原來這里有很多碼頭和船只,上海開埠以來,來往船只裝載及運送貨物,帶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在,它褪去了舊時的容顏,成為一個新的商業(yè)中心。 ▌15 .馬添興街早已不見蹤影,唯有路牌為我指明方向,無數(shù)的磚瓦,蕭條的景象,不知路的盡頭,究竟會通向哪里。 ▌16 .光啟南路因徐光啟而聞名,現(xiàn)在房屋的墻面已經(jīng)開始脫落,紅色的磚瓦若隱若現(xiàn),老爺爺一邊抽著煙,一邊用柴爿生火,煙霧彌漫在弄堂里。因為影響市容,這些在城市的大馬路上許久未見。 ---守白藝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