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濕氣入心,不死也暈!濕氣是如何一步一步“坑”我們的心臟的? 濕氣入體,不僅會讓我們頭暈腦脹、提不起精神、渾身不舒服、大便粘膩、全身乏力,它還會“禍害”我們的心臟。 在《證治匯補》里就有記載:“神氣失守,神去則舍空,舍空則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驚悸之所以肇端也”。大意是說,痰濕停于心,會導致人驚悸。 而這里的驚悸,則是中醫(yī)心系病中的一個常見癥候;主要表現(xiàn):自覺心中跳動不安,時常心慌,難以自持。心悸有輕重之分。 輕癥:多由外因誘發(fā),例如聲響、勞累等。#健康科普大賽# 重癥:沒有什么外在因素也會發(fā)?。恢匕Y就是比驚悸更盛一步的怔忡。 把兩者合在一起,中醫(yī)則稱之為“驚悸”。 而這類癥候,在心率失常、早搏,冠心病等患者身上,較為多見。 驚悸,和濕氣又有什么關(guān)系? 一般,可分四種情況: ①外感濕邪 例如,某些心臟病患者,居住在一些比較潮濕的環(huán)境下,或是淋了雨,然后突然心悸頻繁。在中醫(yī)看來,這就是濕氣乘虛而入,內(nèi)舍于心,從而就形成了心律失常、心慌心悸。 ②水氣凌心 #21天打卡計劃# 就比如,在勞作或是大熱后,會異??诳剩缓缶投虝r間內(nèi)喝了很多涼水。等涼水下肚,就會阻遏脾胃陽氣,導致水濕之邪難以運化。水濕痰飲匯聚以后,就會上逆凌心,引發(fā)心悸。所以說,在大熱天里,不管再怎么口渴,都不要一次喝下太多涼水。 ③水濕內(nèi)停 我們的脾和腎,是運化水濕的的關(guān)鍵所在。就比如,一些久病纏身或先天體質(zhì)較弱的患者,在脾腎陽虛后,氣化失司導致水濕內(nèi)停,于是上泛于心,就形成心悸。 ④濕熱壅滯 這在體胖、喜嗜肥甘厚味及煙酒的人身上較為常見;若是突然心慌、心悸,胸悶。這就是濕熱壅滯導致的心悸,其主要表現(xiàn)為:舌體胖大且有齒痕,便溏,胸悶、頭重、食欲不振、肢體酸楚,神疲乏力。 以上內(nèi)容就是濕氣誘發(fā)心悸的4種主要途徑了。 如何調(diào)理? 在中醫(yī)臨床里,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①醒脾化濕;比如茯苓、陳皮等 ②溫補脾腎;比如桂枝、陳皮 ③利水寧心;比如用冬瓜荷葉茶,冬瓜利水除濕,荷葉升清降濁 ③宣肺化濁;比如桔梗、麻黃等 ④清熱除濕;蒼術(shù)、山藥、荷葉等 當然,不同的癥候,有不同的配伍機制,要想全面,肯定需要詳細辨證才行,對于大多人而言,就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實用的、安全的,能化散水濕的簡單搭配: <1> 比如說用佩蘭、藿香泡水代茶用來醒脾化濕。 <2> 比如說用陳皮泡水代茶飲用來行氣化濕,若是體寒可以加生姜來暖脾除濕。 <3> 比如說冬瓜荷葉茶,以決明子、大麥、荷葉、玫瑰、橘皮、甘草、冬瓜 來升清降濁、利水除濕。 |
|
來自: 秦川半夏 > 《醫(yī)文雜談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