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寫作 (詩律③)韻和押韻(續(xù)) 作者 憑高望遠(謝啟斌) 六、平水韻 1、源流 隋朝陸法言編著的《切韻》分為193個韻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孫愐編制《唐韻》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共195個韻部,其上、去二聲都比陸法言《切韻》多一個韻部。 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在《切韻》的基礎(chǔ)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因《切韻》、《廣韻》的分韻過于瑣細,后來有了“同用”的規(guī)定,允許人們把臨近的韻合起來用。 山西江北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同用的韻合并成107韻。公元1223年,山西平水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個韻部。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定106韻的版本為“平水韻”。明代以后,文人則沿用106韻。 清代康熙年間所編的《佩文詩韻》、《佩文韻府》把《平水韻》并為106個韻部,共收錄漢字9504個,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2、分韻 平水韻共106韻部,其中平聲30韻(上平15韻、下平15韻),平聲字較多,分為上平、下平兩卷。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 平韻30個韻部如下: 平聲 上平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仄韻76個韻部如下: 上聲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yǎng)、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聲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入聲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zhì)、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3、平水韻的特點 平水韻以前的韻書有比較多的韻部,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為193個韻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孫愐編制《唐韻》是《切韻》的增修本,共195個韻部,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廣韻》在《切韻》的基礎(chǔ)上又細分為206個韻部。 平水韻在前朝韻書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人作詩鄰韻的使用實際情況,把206韻合并成106韻。開啟了韻部劃分從繁到簡之路。 《平水韻》與今天的《中華通韻》及新韻比較,除了韻部大小的差別,突出的特點是入聲字。平水韻收入了1763個入聲字。《新韻》和《通韻》把這些入聲字分浱到了平聲,上聲,去聲中。這也是新舊韻爭論的主要焦點。其實這并不是新韻的首創(chuàng),元代1324年成書的《中原音韻》,便實行入派三聲,用于戲曲的創(chuàng)作。而且《中原音韻》也只分為19個韻部。 創(chuàng)作選用哪本韻書是個人意愿問題,可以選新韻,也可以選舊韻,全憑自己喜好。對他人喜好你沒必要干涉,也無權(quán)干涉。 至于什么韻書能寫出好詩,純粹是沒弄懂韻書的本質(zhì)。韻書就是一個文字工具,詩寫得好不好不取決于韻書,而取決于詩人自身的文字功底,文學(xué)素養(yǎng),思想休養(yǎng),閱歷見識等等,就好比一個人的文章寫得好不好與你使用新華字典還是使用康熙字典無關(guān)是一樣的道理。你使用平水韻與別人無關(guān),別人使用通韻也與你無關(guān),不必說三道四。 4、辨別入聲字 學(xué)習(xí)使用平水韻的難點就在于辨別入聲字。普通話中沒有入聲,因為入聲字原來是仄聲,現(xiàn)在派入到了平上去三聲,因此使用時很容易出現(xiàn)平仄錯誤。使用平水韻就要想法把派入平聲的入聲字找出來,避免平仄錯誤。當(dāng)然,你能把1763個仄聲字全部記住,那就不需要什么方法去找了。 A、韻部排除法。從“通韻”十五韻列表中可以看出,有八個韻部的字不含或極少含有入聲字。如果把這些韻部排除在外,入聲字的記憶范圍就大大縮小。凡是韻部中含有“n”的,如“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ong、iong”等,在“十五韻”中屬十一至十五韻部的“安、恩、昂、英、雍”韻的,都沒有入聲字。而在“七哀”韻(ai、uai)有十四個、“在“八欸”(ei、ui)韻中僅有一個“北”字又讀入聲,九熬”韻(ao、iao)只有四個、“十歐”韻(ou、iu)中只有六個入聲字,很容易記牢。排除以上九個韻部以后,只對其余六個韻部加強記憶就可以了。 B、拼音確認(rèn)法。在“通韻十五韻”中,入聲字相對集中在“一阿(a、ia、ua)、二喔(o、uo)、三鵝(e、ie、üe)、四衣(i)、五烏(u)、六迂(ü)”等六個韻部中。 ①凡由卷舌音聲母“ch、r、sh、zh”與韻母“uo”相拼而成音節(jié)的字都是入聲字,如“綽、若、說、茁”等; ②凡由“c、d、l、n、s、t、z”七個聲母與韻母“e”相拼而成音節(jié)的字都是入聲字,如“策、德、勒、那、色、特、仄”等; ③凡是韻母為“ue(üe)”,除“嗟、靴、瘸”之外的字都是入聲字。 ④聲母是“b、d、g、j、z、zh”,現(xiàn)在讀作陽平的字都是入聲字。如“白、泊、跋;答、敵、疊、讀、奪;閣、國;及、頰、結(jié)、局、決;雜、鑿、澤、賊、族、琢;扎、宅、折、職、筑、桌”等。 掌握好這幾個規(guī)律,不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輕松識別大部分入聲字。 再給一張表簡化記憶,與表中韻母相拼的字有可能是入聲字,需要注意。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發(fā)達,實在拿不準(zhǔn)的字在手機上一查就清楚了。不必花費過多的心思。 5、平仄兩用字 使用平水韻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平仄兩用字。 平仄兩用字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不同的語境下表示不同意義,具有不同的詞性,因而讀聲不同平仄不同。所以它在詩詞中的平仄要依據(jù)當(dāng)時的詞義來決定。這一類字有人根據(jù)康熙詞典整理出大約有340個字。這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注意辨別的。 另一種情況是,無論這個字是讀平聲還是仄聲的時候,其意義都是一樣的。所以這一類字叫做平仄通用字。這一類字有人根據(jù)康熙詞典整理出大約有100個。我將這100個字列舉出來,放在下面供讀者參考。 平仄通用百字歌(平水韻) ?憑高望遠 匯編 看望聽嘆吭嘹哨,擠撓攤批探轎搖。 劑憑嵌雍凍訕噓,誹譽紓輸如茹嬌。 諄先詆泯纏讕嶙,霓潸畛搴么締標(biāo)。 輕廷防障評偵凝,樺償妨撬過驅(qū)驁。 漕鈔忘醒瑩爹翰,負牡峨籠漫泡姣。 鈿婦售菌論刨畝,漸頷蹂髁阜癬繚。 怒噴取否揉撞吐,楷狙町蜺澹猙銚。 獠邅巉,百字挑。 可平可仄可通用,意思不變要記牢。 七、詞林正韻 1、源流 《詞林正韻》如《平水韻》一樣,是現(xiàn)在詞家填詞所用的主要韻書之一。 《詞林正韻》為清嘉慶年間江蘇吳縣人戈載所撰。為清中葉以后詞家奉為圭臬。此書從道光元年至光緒十七年五次刊印。解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過影印本。 《詞林正韻》共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計十九個韻部。戈氏的分部,實際上是依據(jù)前人作詞用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他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戈氏的分韻雖是歸納、審定工作,但其結(jié)論卻多為后人所接受,論詞韻之士多據(jù)以為準(zhǔn)。戈氏所分的詞韻十九部,事實上也是進一步歸納詩韻即“平水韻”而來。此點,從下面的韻目便可以一目了然。 2、韻目 第一部 平聲 一東二冬 通用 上聲 一董二腫 去聲 一送二宋 通用 第二部 平聲 三江七陽 通用 上聲 三講二十二養(yǎng) 去聲 三絳二十三漾 通用 第三部 平聲 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 通用 上聲 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去聲 四寘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四部 平聲 六魚七虞 通用 上聲 六語七麌 去聲 六御七遇 通用 第五部 平聲 九佳(半)十灰(半) 通用 上聲 九蟹十賄(半) 去聲 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隊(半) 通用 第六部 平聲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 上聲 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聲 十二震十三問十四愿(半) 通用 第七部 平聲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 通用 上聲 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 去聲 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 通用 第八部 平聲 二蕭三肴四豪 通用 上聲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聲 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 通用 第九部 平聲 五歌 獨用 上聲 二十哿 去聲 二十一個 通用 第十部 平聲 九佳(半)六麻 通用 上聲 二十一馬 去聲 十卦(半)二十二祃 通用 第十一部 平聲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上聲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聲 二十四敬二十五徑 通用 第十二部 平聲 十一尤 獨用 上聲 二十五有 去聲 二十六宥 通用 第十三部 平聲 十二侵 獨用 上聲 二十六寢 去聲 二十七沁 通用 第十四部 平聲 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通用 上聲 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 去聲 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 通用 第十五部 入聲 一屋二沃 通用 第十六部 入聲 三覺十藥 通用 第十七部 入聲 四質(zhì)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 通用 第十八部 入聲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葉 通用 第十九部 入聲 十五合十七洽 通用 3、《詞林正韻》與《平水韻》 A、詞韻根據(jù)詩韻改編。 唐朝人作詩基本符合宋朝時期的平水韻,這不是穿越,而是因為平水韻是切韻、唐韻一脈傳承而來。平水韻并沒有改變唐韻的音韻系統(tǒng),主要是依據(jù)前人的韻書,加減了一些字,合并了一些韻部。同理,唐宋人作詞,符合清朝人的《詞林正韻》也是如此,詞韻是改編自平水韻,平水韻是改了的廣韻和唐韻,他們都是源出一門。 B、 詞韻的韻部基本是平水韻的鄰韻合并。 大多數(shù)詞韻韻部把平水韻的鄰韻的合并,比如:天、鈿、前根據(jù)平水韻屬【下平一先】 ,欄、殘屬【上平十四寒】。但是他們在詞韻里都合并入了第七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刪一先通用。 C、詞韻分裂了詩韻 詞韻并不是簡單地合并了平水韻,平水韻的十三元在詞韻里被分成了兩個韻部,詞韻里把平水韻的韻部一分為二的還有【九泰[半]】、【十一隊[半]】、【九佳(半)】、【十灰(半)】等。 八、中原音韻 《中原音韻》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一部曲韻著作,1324年成書。作者元代周德清江西高安人?!肮犯?,善音律”,對于元代盛極一時的北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他認(rèn)為要使北曲發(fā)揮更高的藝術(shù)效果,就必須使它的體制、音律、語言都具有明確的規(guī)范, 特別是語音的規(guī)范更為重要。于是他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在理論上進行了一番總結(jié),完成了這部劃時代的著作。 《中原音韻》分兩卷。前卷為韻書,后卷為附論,列“正語作詞起例”及作詞諸法。該書根源于元曲的實際押韻,把曲詞里常用作韻腳的5866個字,按字的讀音進行分類,編成一個曲韻韻譜。韻譜分為19韻:東鐘、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真文 、寒山、桓歡、先天、蕭豪、歌戈、家麻、車遮、庚青、尤侯、侵尋、監(jiān)咸、廉纖。每一個韻里面又分為平聲陰、平聲陽、入聲作平聲陽、上聲 、入聲作上聲、去聲 、入聲作去聲等類。每一類里面分別列出同音字組,共計1586組。它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為:平分陰陽,入派三聲。 第二部分稱做《正語作詞起例》,是關(guān)于韻譜編制體例、審音原則的說明,關(guān)于北曲體制、音律、語言以及作曲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論述等。 此外,還附有《作詞十法》:知韻、造語、用事、用字、入聲作平聲、陰陽、務(wù)頭、對偶、末句和定格。 九、押韻避忌 沈德潛《說詩晬話》:'詩中韻腳,如大廈之柱石,此處不牢,傾折立見?!鸥υ奬\\\\\\'懸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韻腳之法'??梢娧汉庙崒τ诟衤稍姷臉O端重要性。所以要注意押韻中的一些避忌,提高作品的質(zhì)量。下面列舉這些避忌是押韻規(guī)則的延伸、細化和補充。 一忌出韻:出韻俗稱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二忌重韻: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fù)出現(xiàn),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復(fù)作韻。 三忌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意義不相連屬,勉強湊合者。凡湊合之句必軟,軟則不穩(wěn)。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云:'詩韻貴穩(wěn),韻不穩(wěn)則不成句。' 四忌連韻:押韻句連續(xù)使用同音字,并無間隔。如,首句用'湯',二句用'鋼',四句用'岡',六句用'綱',八句用'剛'即是。但是隔韻一用不算連韻,如 李白《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義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這首詩中'香,光,鄉(xiāng)'其中香和鄉(xiāng)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五忌倒韻:指由兩字組成的一個詞,為遷就韻腳顛倒而用。如:'先后、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礙原義方可顛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倒韻也是常見病必須引起重視,否則,恐怕麟麒、凰鳳、木草、川山之類就要俯拾皆是、觸目驚心了。 六忌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對僻韻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論述,也不屑一用。 七忌別韻: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也不同,用甲義確誤押乙義之聲,即為別韻。如'重'字于二冬韻作'復(fù)疊'理解,于二宋韻則作'貴重'理解;'降'字于三江韻作'順服'理解,而于三絳韻中則作'下落'理解;'鮮'字于一先韻中作'新'字理解,而于十六銑韻里則作'少'字理解,務(wù)須辨明,方不致誤用生出歧義而貽笑方家。 八忌混韻:一般是指平水韻與新韻混用,也有指用詞韻代替詩韻,任意將詩韻擴大。 十、注意幾點 前面介紹了幾本韻書,每本韻書的特點,各位當(dāng)細辨。比如《平水韻》相對于《切韻》是大韻部,《平水韻》相對于《新韻》《通韻》來說卻是小韻部,一些適用于平水韻的規(guī)則就不一定適用于通韻和新韻。有幾個問題做一些提示。 ㈠、關(guān)于襯韻。 ⒈ 首句襯韻 (1)概念:又稱“襯韻”或“借韻”或“探頭韻”。指格律詩首句不用本韻,先借鄰韻襯墊,以實現(xiàn)破除韻隔累同、增強韻趣的效果。 (2)源起:始于盛唐,興于晚唐,至宋成一時風(fēng)尚。舊稱“孤雁出群韻格”。明謝榛《四溟詩話》:“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 (3)借襯規(guī)則: A、僅限用于首句; B、只有同一類中的兩個韻部才能互為鄰韻; C、歌、麻、尤、侵四個韻部無鄰韻。 ⒉ 尾句襯韻 (1)尾句押鄰韻,謂之“孤雁入群”。 (2)首句必須入韻,不得使用鄰韻。 ⒊ 提示兩點 其一,鄰韻是有規(guī)定的,不是隨便兩個韻都行,很多初學(xué)者不明白這一點,犯出韻之錯。 其二,孤雁挌的襯韻只適于平水韻,不適于通韻、新韻。理由是后者的韻部已足夠大。 ㈡、關(guān)于擠韻 擠韻,也叫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如, 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其中'遠,片,萬,怨' 四個暗韻與韻腳韻母都相同,擠韻。再如, 盧仝《逢鄭三游山》:'相逢之處草茸茸,峭壁攢峰千萬重。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詩中'逢'與 '峰'字,俱屬二冬韻之字,與韻腳同韻。對于這種擠韻是否應(yīng)當(dāng)避忌是有爭議的,前面也提到了暗韻,既是暗韻,為何要避?通韻新韻每一個韻部都是幾百字,甚至上千字,能避得過來?所以在使用通韻新韻時沒有擠韻一說,所謂的韻不入詩之說也難成立。 ㈢、關(guān)于撞韻 撞韻;在格律詩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腳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都屬于撞韻。韓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中白腳'處'與韻腳'酥,無,都'都是烏(u)韻,撞了韻,系平仄通押(混押)。再如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其中白腳'岸'與韻腳'間,山,還',都是安(an)韻,也撞了韻。對于這種撞韻,如果使用新韻這種大韻部韻書,將會更多更多。所以。這個不能作為一條避忌規(guī)則。是否要避開以聲律是否協(xié)調(diào)來判斷。當(dāng)然同音字肯定要避。 ㈣、關(guān)于借韻 忌亂借韻;所謂借韻,就是首句可借,因為依格律首句可入韻亦可不入韻,要求寬泛,可以借鄰韻,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韻借到了偶數(shù)句就造成亂借韻。首句借鄰韻也僅是對平水韻而言,通韻新韻不存在借韻之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