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有個段子特別搞笑:河北的特產(chǎn)是“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那為什么安徽板面會在河北開枝散葉,一碗板面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給您細細道來。 說起板面的歷史,其實不算遠。上世紀80年代左右,安徽太和的一位面點師傅發(fā)明的。但是坊間一直流傳一個板面的來源故事:說板面是張飛發(fā)明的,張飛性格急躁,有一次在軍中視察軍情,到軍中營房見伙夫做飯極慢,忍不住拿起岸上的面條摔打起來。等他走后人們發(fā)現(xiàn)被摔打后的面條越發(fā)勁道,口感極好,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面條。這當然是一個笑談,禁不起推敲。但至少告訴大家:板面的做法就是“摔”! 將面粉和成十厘米左右的小面棍,撒上面粉放到框中碼好,等待食客上門即可制作:一次拿出5-10根面棍碼齊,用搟面杖搟長后,左右提起在面板上摔打:面棍由粗變細、由圓變扁,折疊幾次后,就變?yōu)閯诺赖陌迕?。擲入鍋中,待面條在沸水中翻滾幾次后,將小青菜放入略加燙煮。一起出鍋后澆上棗紅色的澆頭。闊綽的主顧則加上鹵蛋、香腸或者豆干。但無論豐簡。顧客們都會來上幾個炸好的紅辣椒。香而不辣,讓人上癮! 發(fā)展到現(xiàn)在,你走在阜陽地區(qū)的大大小小的面館,幾乎都能看到這種板面澆頭——即使面條是拉面或者格拉條。在板面的襯托下,反而把店開到全國各地的蘭州拉面。反而不多見了——重味道的人們認為蘭州拉面味道過于寡淡。不夠“給勁兒”。 說起板面就不得不提它的發(fā)源地安徽——如果說江蘇是“散裝”的話。那安徽就是“積木拼起來”的。一條淮河將安徽一分為兩半。北面的皖北無論是物產(chǎn)還是習(xí)俗都偏向于北方。而南方的皖南人經(jīng)常以南方人自居,認為自己屬于長三角區(qū)域。就是這種區(qū)別造就了飲食文化的不同:南米北面。如果一個安徽人稱自己沒吃過安徽板面,你也不要過分驚訝:他一定是一個皖南人! 安徽板面的故鄉(xiāng)阜陽地區(qū),其常住人口超過了1千萬,這個體量比安徽省會合肥的人數(shù)還要多。再加上阜陽地區(qū)耕地少,人口多。使得當?shù)睾芏嗳送獬龃蚬ぶ\生。這是這龐大的民工外出打工潮促使安徽板面走向了全國各地。 板面能征服皖北人的胃,也就能征服北方其他地方人民的胃。而在河北——這個面食大省,很快就接納了香辣油咸的板面味道。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大眾點評搜“板面”會出現(xiàn)約兩千多個結(jié)果。而作為中國快餐之王的“拉面”卻只有一千多個結(jié)果。河北人民對板面的熱愛程度可見一斑。 值得玩味的是,河北的板面是牛肉,而地道的安徽太和板面確實羊肉——太和本地羊品種優(yōu)異,做出來的羊肉也十分鮮美可口。拋去這個原因,農(nóng)耕時代的牛是生產(chǎn)力,是家庭一員,不會有人殺牛來吃的。并且羊肉膻味較大,不是所有人能夠接受這種獨特的味道。而牛肉則更能讓大家接受。這也造就了現(xiàn)在的“安徽牛肉板面”。 面食省份這么多,為何偏偏河北這個地方板面成為主流呢?有人說是因為河北沒有美食。不可否認,河北的食物沒那么精細講究。但我認為更多是因為:美食的第一要義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更多的是為了享受食物帶給人的精神愉悅和文化認同。 一份板面,嫩綠的蔬菜、鮮香的牛肉、開胃的辣椒,加上彈牙的面條。這些簡樸的食材組合起來。即滿足口腹之欲,又補充一天的能量。這,也許就是板面?zhèn)鬟_出來的樸素的真理吧! 文末,來聊聊大家心目中最好吃的面條是哪一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