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學(xué)中醫(yī) 讓更多人了解中醫(yī) 每天學(xué)習一條傷寒論 (第141條) 講者:孫潔 編輯:東旭 141.病在陽,應(yīng)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jié)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上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湯用五合。 三物小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貝母三分 上三味為散,內(nèi)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病在陽,此陽字當做“表”解。病在表,當以汗法解之。潠,含水噴之之意,此外引申為用水淋洗;灌,灌洗之意。潠之,灌之,都是指飲水或用水洗,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表邪本當外散,現(xiàn)在反受寒邪,肌表閉郁,邪氣郁于肌腠,郁而化熱,擾動心神,則煩。肉上粟起,是指皮膚上起核如粟,正是表寒束熱的表現(xiàn)。熱郁于內(nèi),必傷津液,故欲飲水。欲飲水者,口中當渴,而反不渴,是內(nèi)有痰飲,故當治以文蛤散化痰清熱。 文蛤散只用文蛤一味藥,制散劑,以沸水沖服。文蛤即花蛤,與海蛤殼本非一物,但二藥性似,今人使用則多用海蛤粉,其性善清熱化痰,主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 若服文蛤散仍然不愈,可用五苓散通陽化氣,以散其未盡之水飲。由此也可以反推前面用文蛤散并非只為清熱生津,病人確實是有痰飲的。 條文的后半段講述了寒實結(jié)胸的表現(xiàn)和主方。 寒邪與痰飲結(jié)于胸膈,即是寒實結(jié)胸。與熱實結(jié)胸一樣,也有胸脅或心下硬滿疼痛的癥狀,但是并無熱證。“無熱證”的意思是,沒有口渴、舌燥、心煩、日晡潮熱等癥狀。因為是里寒結(jié)滯,所以還應(yīng)當見到畏寒喜暖、喘咳氣逆、短氣、便結(jié)等寒飲阻滯的表現(xiàn)。可予三物小白散。 三物小白散藥共三味,其色白,故名。方用巴豆辛熱攻水逐,以除寒凝之水飲,為本方主藥。貝母解郁開結(jié)以去痰,桔梗開宣利肺以散結(jié)去痰。三藥共用,能溫逐寒飲,滌痰開結(jié)。但本方力強,故而強壯者可服半錢匕,弱者則減半量用。服后當見吐下,使寒飲由吐下而出。巴豆得熱則瀉力尤強,得冷則可其瀉。故而方后附曰:“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彼杂弥嗾撸o其胃氣也。 點擊下方鏈接復(fù)習近三條傷寒條文: 字帖獲取請點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