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在生活中有自律性,在學習上有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然而,在生活中,往往很多事情,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需要一步一步去解決,就像吃飯一樣,急于求成,反而會弄巧成拙;循序漸進,才能穩(wěn)扎穩(wěn)打。如果遇到了困難,就急吼吼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那怎么能自律,怎么能穩(wěn)定好情緒,不斷前進呢?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教孩子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家長要深刻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從點點滴滴開始,而不是做樣子給孩子看。 在做事之前,要有包容和承載之心。這樣,就可以把事物的來龍去脈,思考的更全面和透徹。如果剛遇到,就開始暴露情緒,那怎么去想更多呢。比如,孩子不喜歡學習,家長一直催著學。家長聽到家長的催促,就顯得啰嗦了。那還有更多心思,去投入到學習中呢?要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并不一定要靠嘴巴上說出來。換個角度來想問題,可能解決的更快一點。孩子貪玩,不寫作業(yè)怎么辦呢?家長可以不用催著寫作業(yè)。而是催著孩子睡覺,如果孩子玩其他的游戲,看動畫片,完不成作業(yè)。第二天,到學校的時候,老師自然會批評孩子。這樣,讓孩子認識到一定要先完成作業(yè)。家長每次催孩子睡覺,就給孩子一個信號“一定要在家長催之前,完成作業(yè)”。 教孩子在生活中解決問題,不必東奔西跑。其實,陪伴孩子一起來完成,在事上,恢復對自己的信心。如果教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要趁早。面對問題,怎么解決呢?就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危險和艱難,在此基礎上,也能夠有所行動。這個行動,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危險,或使得自己陷入困境。如果孩子能夠為了大家的問題,而去想著解決,前往的過程中,自然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在人生中,能夠真正為自己解決問題的,實在是很少的。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在為大家而做貢獻,為大家排憂解難。 就像地里的莊稼干旱了,怎么辦呢?下一場雷雨,就能夠很快解決了。其實,教孩子解決問題。首先,要有目標和需求。不知道目標是什么,就很難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其次,要能付諸于實踐,并盡快完成。否則,容易養(yǎng)成拖拉,懶散的習慣。在學習上,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明白這些問題,是在考驗自己哪個方面的能力呢?不要等著讓別人給自己解決。主動性,自覺性,就凸顯出來了。最后呢,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解決問題,一定要做事后管理,學會總結和歸納。也就是收獲結果的階段,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能總結體會,這件事的主動權就在自己手里。否則,還是要被情緒干擾,被事物變化牽著鼻子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