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祥,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日友好醫(yī)院首席專家,原中醫(yī)大內(nèi)科主任。 《華祥醫(yī)塾》 史載祥教授喜歡用陽和湯,廣泛用在治療陰證的癌癥、良性腫瘤、哮喘、鼻炎、體虛、紫癜、骨質(zhì)增生、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多種疾病,有不少寶貴的使用經(jīng)驗。 陽和湯, 該方劑出自清朝名醫(yī)王洪緒的著作《外科證治全生集》,是王家的一張祖?zhèn)髅胤健?/p> 史教授使用原方劑的劑量為: 熟地40g,鹿角膠12g(烊化),白芥子8~12g,生甘草4g,肉桂4g(后下),炮姜2g,麻黃2g。 史教授治療癌癥中療效最好的兩例都是用的陽和湯,都是陰證。 在一例乳腺結節(jié)病人治療時,用陽和湯加減,療效卓著。 陽和湯偏于溫補,但是沒有大劑量桂枝、附子、肉桂等造成的“火起鍋干”后患,陽和湯當中熟地、鹿角膠都是補血佳品,有這兩味,陰血不至于因陽和湯的溫燥而枯竭。 但是在春夏兩季,以及部分陰虛火旺者,用陽和湯確實有溫補太過的風險。此時不是要放棄陽和湯,而是加減藥物,避免隱患。 對于肺火旺盛的,史教授用“桑麥陽和湯”,在陽和湯基礎上加桑白皮6~12g,麥冬6~12g,可以抵消陽和湯溫燥副作用。 春夏季節(jié)用陽和湯,可考慮瀉腎濁,潛肝陽,史教授用“澤苓陽和湯”,陽和湯加澤瀉8g,茯苓8g,豬苓8g,牡丹皮8g,白芍12g。 瀉腎濁,瀉腎熱,柔肝潛陽,抵消陽和湯陽亢火旺副作用。 素有痰濕者,加用二陳湯;濕在下者,加味薏苡仁、牛膝、車前子等。 已有瘀血頑痰者,用“二活陽和湯”,陽和湯加羌活6g,獨活6g。 祛風散寒,消頑痰,去瘀血,療效較陽和湯更為迅速。 若寒邪在患者太陽經(jīng)證,出現(xiàn)背痛、腰痛、頸項痛,可加味葛根、桂枝、赤芍等加強療效。 陽和湯的臨床應用不可以呆滯,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加減進退。 只要運用得當,陽和湯的療效非??煽?。 陽和湯合腎著湯案例 《背冷三年,一方而瘥》周志遠,民間中醫(yī) 2017-09-26 林XX,女,于2016-9-12初診 后背冷三年,位置在正中,惡風,腰冷,氣候變化時加重,偶手顫,飲食正常,大便偏稀,舌苔薄白微膩,邊尖嫩紅,脈沉細短,尺弱。 辨證為陽虛寒凝水停,治擬溫陽散寒利水,以陽和湯合腎著湯。 熟地黃30g,鹿角膠6g(烊化),炮姜15g,肉桂6g,麻黃6g,白芥子15g,炙甘草10g,淡附片10g,茯苓30g,炒白術15g。 14劑,水煎服。 2017-9-11 患者背冷、腰疼、手顫、便稀均已消失。此次因別的病癥來求診。并追問背冷,藥后未再復發(fā)。 解讀: 患者冷的部位在于后背正中,此為奇經(jīng)八脈中的督脈行經(jīng)之處,“督脈主一身之陽”此處冰冷說明患者陽虛,經(jīng)絡不通,寒凝瘀滯,水濕內(nèi)停于四肢,故而手偶有瞤動,患者舌體邊尖嫩紅,脈沉細短,尺部弱,辯證為陽虛寒凝水停,與陽和湯合腎著湯加減。 陽和湯,出于《外科全生集》:“主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p> 方中重用熟地溫補營血;鹿角膠血肉有情之品,具有增津補髓,強壯筋骨;炮姜、肉桂溫中有通;麻黃開腠理;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之痰二者合用能使血氣宣通,且又使熟地、鹿角膠補而不膩;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功效,溫補營血不足;解散陰凝寒痰溫通經(jīng)脈。但外科方可治內(nèi)科病,不可忽視。另方中溫陽藥中,但以地黃“育陰逐痹”《景岳全書》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 另患者腰疼、便溏、脈沉尺弱,選用腎著湯。 腎著湯,也叫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出于《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主之?!?/p> 該方主要功效暖土勝濕,寒去濕化,主治寒濕下侵之腎著病。方中茯苓滲水利濕,干姜溫中逐寒,回陽通脈,白術健脾燥濕,以除痰飲,甘草調(diào)和諸藥。方中再加淡附片以助溫陽祛寒。 |
|
來自: 阿根212 > 《文件夾1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