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有人給我推薦了一篇連岳的文章。我和連岳同齡,他90年上班當老師,我91年上班當老師。后來他當了記者,成了專欄作家,而我選擇了當個體戶。 當然,連岳是從《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第一財經》走出來的大記者,特別是89年之后,這幾家報紙算是中國報業(yè)的靈魂。《南方周末》、《第一財經》在2000年之后還能依然堅持媒體人的良心,也讓人對這幾家報紙的從業(yè)者肅然起敬。 朋友推薦給我的連岳文章,是他對一個年輕老師的問答。連大叔現在是婦女之友、情感專家、人生指導師兼社會正能量的傳遞者。 原來連岳不這樣,2018年之前還能批判時政,有時還很犀利,雖然和也是《南方周末》出來的獸爺沒法比,但還是有點當年《南方周末》的那股勁兒。2018年之后,鐘曉勇就一點也不勇了。對了連岳的真名叫鐘曉勇,“獸樓處”的獸爺叫張育群。 作為自媒體大號,保護好自己是首要,無可厚非。不過連岳這兩年開始越來越左,有唯恐跟不上主旋律的擔憂。比如,人家說,能讓鐵樹開花;他馬上說,我嗅到味了,真香! 當然,“咪蒙”之死讓大號看到了恐懼,做點過頭兒的表態(tài)、提前站隊也是必要的。 給連岳寫信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學女班主任,說現在學校搞課后看護,早上六點半到校,一天連軸轉,要晚上八點才到家。一是老師休息不好,二是老師利用課后看護時間講課,不但給學生增加了負擔,還造成了嚴重的內卷。 問連大叔,一個身體極度疲勞,睡眠不足的老師,如何調整自己,擁有好心態(tài)? 連岳先扯了一套政策的執(zhí)行,意思是課后看護要全面進行,現在是執(zhí)行階段。還講什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課后看護這種改革處于決策執(zhí)行期。 接著就表達了一系列的政治正確。 除了中國哪個國家成功防疫了疫情?那個國家徹底消滅了絕對貧困?時代變了,不再是別人做不成的,中國肯定做不成,而是別人做不成的,只能讓中國來做。
你是一線的老師,哪怕只是解決此次教育改革中一個最小的具體問題,都是人生的大成就。這樣的機會,并不多見的。 意思是趕緊往前沖,你就是英雄。 我看了之后真忍不住,人家女老師說,連大叔,我好困。你說往前沖,咋沖,閉眼睛沖?那還不掉坑里。 三年前的連岳絕對不會這樣說,他會說,人生是自己的選擇,累了困了可以選擇休息,成功的道路千萬條,以利再戰(zhàn)。 當然,我倒不是想說連岳不好,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現在當老師很辛苦,這是事實,辛苦到了比996還狠的程度。 連岳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時代變了,教育也變了》,那么,變啥樣了呢? 2 2021年6月2日教育部發(fā)了一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廣部分地方義務教育課后服務有關創(chuàng)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 意思是大人5、6、7、8、9點下班,小孩兒3點半就放學,咋辦? 老問題,幾十年了。 《通知》說,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一項“順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家長負擔的重要舉措。 也就是把小孩子留學校,學校進行課后看護服務。 《通知》中教育部遴選確定了首批23個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典型案例單位。就是課后服務辦得好的,是典型,是范本。讓大家有樣學樣兒 我看了一下,沒啥具體的招兒。 《通知》要求:推動課后服務全覆蓋、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強化課后服務保障。 也就是說,這項工作要全面展開了,就是連岳說的政策執(zhí)行期。 這里的一個問題是,課后的服務誰來服務? 教師一天的工作任務是滿的,教育部有中小學教師工作量標準,現行工作量一般都超國家標準,再加上一個課后看護,老師一定受不了。也就是給連岳寫信的女班主任說的那樣——一個個疲憊不堪。 《通知》里說,完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通過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學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具體政策由各省份制訂,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建立健全以學校教師為主、校外專業(yè)人員或志愿者參與的課后服務師資隊伍,完善參與教師和人員補助政策。 也就是說,可以收費,可以給補貼,還可上校找人。 3 《通知》的主題是推廣課后服務有關創(chuàng)新舉措和典型經驗,難道這就是創(chuàng)新嗎? 課后看護的問題一直存在。我國中小學基本都是全日制,國外全日制的不多,特別是公辦中小學全日制的更不多。你像德國、日本的小學有很多都是半日制,那么放學了怎么辦? 一種是放羊,家長自己想辦法。比如美國的低檔社區(qū),孩子自己管自己。1990年代之前,中國也是這樣。 另一種是社區(qū)提供看護服務。也就是社會有專門的少兒服務機構,有專門人員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課后服務。你像美國的有錢人社區(qū)、歐洲的發(fā)達國家都是這樣。從業(yè)人員一部分是義工,而另一部分是社區(qū)雇工,費用出自物業(yè)費,一般地區(qū)這個物業(yè)費也就是房產稅。 我們也有大量政府建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兒活動中心、青少年宮,都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計劃經濟年代其實發(fā)揮了作用,現在都是擺設了。 第三種是留學校里瘋玩,連上房揭瓦都行,就是不能學習。德國就是這種,因為德國會給雙職工家庭上很高的所得稅,兩個人上班不上算,所以,女性都在家看孩子,更喜歡到學校去當義工。孩子瘋玩這段,都是家長看著。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由宗教機構為家庭條件差的家庭提供課后服務,可以到教堂去。 在中國古代,是有錢人家辦私塾,本族的孩子都可以去上,還管吃住?!都t樓夢》里寶玉上的私塾就是這樣,有本族兄弟,也有像秦鐘這樣親戚朋友家孩子。 4 現在上小學、初中孩子的家長都是80后、90后。在這些家長上小學、初中時,課后看護就有了。也就是我剛上班的時候。 所以,現在全面推行的課后服務,既不是創(chuàng)新,更不是改革。 從1990年到2000年,黑龍江的政策是這樣的,城鎮(zhèn)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可以自愿申請參加學校辦的課后看護班。 最開始是每人每月6元,后來漲價到8元。父母是雙下崗職工免費,有一個下崗減半。這在當時是一項很正規(guī)的制度,有收費許可證。有意思的是納入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收支入帳,接受財政監(jiān)督。每年政府督導檢查的重點看課后看護費的使用是否違規(guī)。 要說的是,城鎮(zhèn)中小學才可以,農村中小學沒有,家長不上班,孩子放學直接回家干活。 當時我在小學當老師。課后看護是下午3點到4點40分。剛好是兩節(jié)課和一個課間。因為,我們采取就近入學,一般孩子4點40分放學,回到家也就5點,家長也就下班了,住的都家屬房,家長上班更近。還有一個問題是,那時很少有家長接送孩子上學,都是自己去,自己回。 1997年之前,小學老師的工資都在500元以下,剛上班的年輕教師就200左右。 當時課后看護的工作是這樣安排的,主要任務是班主任,課任教師一周看兩節(jié)。 以后來每生每月收8元為例。2元歸班主任,2元由課任教師分,2元學校留用,2元上繳。 對于班主任而言,標準班45-50人,一個月是近100元,對于300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點了工資的30%—50%。其他課任教師不多,每人每月在30塊左右,占工資的10%。所以,那個時候班主任不愿意放寒暑假,因為沒有課后看護班錢。 當時的課后看護也是正常上課,但沒人講新課,小學、初中那點東西,正常課就夠用了。主要就是寫作業(yè)、復習、預習。 在這段時間里,學校還組織興趣小組和專業(yè)團隊。如繪畫小組、手工小組、音樂小組、科技小組、合唱隊、鼓號隊、足球隊、籃球隊、跳繩隊、滑冰隊等,由任課教師任教,不是長期有,主要是應對各種比賽。 我當時大隊輔導員,負責鼓號隊,天天領著30多個孩子打鼓吹號。巴拉嘣巴拉嘣、巴拉巴拉嘣,噠嘀噠嘀噠,嘀噠大嘀噠。天天下班耳朵叫。 學校留下的2元是很大一筆錢,如果是1500人的學校,一個月就是3000塊,當時是一筆大錢,是一年上級撥款的辦公經費。這筆錢原則上用于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辦公條件。其實,大部分被領導層消費了,有一半分了,有一半吃喝了。一般領導層不到10個人,也就是一個人一月近300元。 這是中等學校,當時我所在的齊齊哈爾市鐵鋒區(qū),最大的兩個學校都在3000人左右,一個班都七八十人,年輕班主任一個月的課后看護費和工資一樣多。自然領導分的錢也就更多,非常富。 1995年之前,有的一家人一個月收入也就是200多塊錢。如果有兩個孩子,看護費就是16元,占了家庭收入的8%,相當于現在的500塊左右。 1997年香港回歸,從97年開始漲工資,中青年教師的工資也都800以上了,相對的就是物價上漲。這樣2000年之后,一個月100塊錢的課后看護費對教師就沒有吸引力了。再加上社會看護、培訓、輔導班的興起,接替了校內服務,使服務多樣化,還有專門管飯的。大概是2005年,黑龍江省校內的課外看護班就停辦了,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2000年我就下海創(chuàng)業(yè)了。 那么,為什么又出現了現在這種往回走的現象,我講的是20年前的事,早一點都30年前了。當年的孩子現在都40歲了。 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大政府的概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責任越來越重。 二、經濟下滑,社會壓力加大,教育矛盾更加突出。 三、存在著不同程度地打壓市場,從今年開始針對校外教育輔導的打壓非常狠。 這是錯誤的。 反映到教育上的矛盾其實是經濟問題,經濟好了,掙錢多了,服務也就多樣了,也就沒人去挑政府的問題了。 想讓經濟好,就不能打壓市場,政府的雪球也不能滾太大。 現在的老師是不好當,問題是隨著經濟的下滑,想當老師也越來越難了,小學老師都碩士畢業(yè)了。然而當了老師才知道,根本就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現在教育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社會把孩子當弱智,啥都得有人看著,好像不看著,要不就出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