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xí)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璩向東,江西余干人,中學(xué)教師。2006年退休后賦閑在家,樂于讀書和爬格子,寄人生喜怒哀樂于筆端。曾在璩氏家族西安網(wǎng)和“黃金埠之窗” “贛東鄉(xiāng)村”等公眾平臺發(fā)表作品多篇,重要代表作:(散文)《走進(jìn)秋之七0河森林公園》《雨后茶香思祖地》《重陽洲島賦》等;(小說)《第二次牽手》《魂斷松山湖》等;(詩歌)《相約楓林》《同游干越城組詩》《霧霾愁》等;(考證文章)《侯墓之迷》《試為蘧改璩之說正名》《貴溪暨余干璩氏源流綜述》等。 三時三祭回憶錄 人們在清明、七月半與過年三個時節(jié)里祭祀逝者,是具有深遠(yuǎn)意義而并非迷信的三大隆重的紀(jì)念活動。祭祀時除了對逝去者供奉雞、肉、魚、蛋等祭品外,以燒紙送冥錢給逝者為主,借此以寄思念。 一、清明祭祖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毙鹿谝咔楸l(fā)之前的那年清明與往年清明一樣,我攜子孫一道回老家掃墓。 一反多數(shù)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天氣,那年清明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艷陽高照,方便人們祭掃。 深艷的紅杜鵑在故鄉(xiāng)的山嶺上綻放,像朝霞染林,紅光萬重,璀璨奪目。數(shù)只杜鵑鳥在樹林里悲啼,給人造成喧騰而傷感的氣氛。 我們荷鋤提籃,一步一步登上不算高的祖墳山。 我們先用鐵鋤清除曾祖父母、祖父母和我父親的墳周圍的灌木和雜草,再在各座高大的水泥墳冢的墓碑前點燃香燭,焚燒紙錢。 在光與熱中,香燭紙錢的青煙直上,祖父母和父親的音容笑貌,以及我想象中的曾祖父母的樣子,全都在我腦海里漸漸清晰。在平日里,我想起他們的時間實在不多。 紙錢很快燒完了,煙、火、光、氣味消失了,暖意也沒有了。唯見“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燃放爆竹后,我們對著墓碑頂禮膜拜,剎那間一種凄涼、肅穆的感覺涌上心頭,加重了我對墓中親人們的思念! 我們在離開祖墳山之前,確認(rèn)了那一攤攤還留在地上的紙灰已經(jīng)完全熄滅,又澆了幾瓶水,怕大火燒了山,更怕燒了祖先安寢的地方。 如今,祖墳山上的墳冢都用水泥或紅石固化了,尤其是殯葬改革實行火化之后,各村各家各姓逝者的骨灰都集中安放在公墓處?,F(xiàn)在清明掃墓,不必給墳?zāi)构尾?、添土、貼草皮了,已省去了不少麻煩。 從前,每到清明時節(jié),后人都要挖一堆黃土,先將墳上的雜草刮干凈后,再用手將黃土一抔又一抔地添到墳上。添土后,又用鋤頭鋤成一塊塊臉盆似的帶土草皮,將草皮整齊踏實地從墳脊底部一直貼到墳頂上,還在墳頂上多蓋幾個草皮。這樣,墳?zāi)咕蜁兏咦兇?。越久遠(yuǎn)的墳?zāi)梗w積就越大。而許久沒有添土蓋草皮之痕跡的舊墓,則非常矮小。 如果某處平地上一叢雜草和灌木長成墳?zāi)沟妮喞?,基本上可以斷定是一座無人祭掃的老墳。這大概是家族的那一支脈已經(jīng)沒有后代了。即使有后代,像這樣數(shù)典忘祖,也和絕種了沒有什么區(qū)別! 完成了祭掃自家祖墳的任務(wù),我接著就在靠近我家祖墳的同一支脈的兩位先人的墓前點了香,燒了紙,并用香在其墳頂上插了幾片黃紙。掃墓者看到用香插在墳頭上的黃紙,就知道是至親關(guān)照過此墓了。 我的故鄉(xiāng)的家族分為九支,九條支脈僅存三支,我家屬于第二支。不知在哪個封建王朝,也不知何因,其余六條支脈全部消失殆盡。 我定居他鄉(xiāng)后,和三條興旺的支脈之間,除了每年的春節(jié)、清明、冬至節(jié),或出席家族子弟錄取名牌大學(xué)舉行的升學(xué)宴會有時相聚之外,平時交往極少。但每家每年清明祭掃時,都會在鄰近的同一支脈的先人墓前點香燒紙,并在墳頭上插紙?;蛟S,這是敬畏先人、同宗友好的一種禮儀吧。同宗同族再生疏,也有割不斷的血脈親情,拆不散的同宗之誼??! 二、七月半祭祀 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鬼節(jié)一一一俗稱七月半,是鬼過年的日子。佛教叫孟蘭盆節(jié),道教叫中元節(jié)。 我的老家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一一一提前一天,即七月十四日,全村一百六十余戶人家,有的包餃子,有的打麻子果里(老家方言,麻子果里即為糍粑),設(shè)午宴過七月半。晚上點香燭,上供品,燒紙錢,請祖宗過年。 明亮的燭光,徐徐飄升的縷縷香煙,照耀和指引著祖宗和新逝親人的靈魂,從另一個世界走向陽關(guān)大道回轉(zhuǎn)家鄉(xiāng),接受一年中最為豐厚的供奉。他們在餐桌上斯文地用餐,盡情地享用美味佳肴,愉快地過年;飯后,他們先老后幼,互相禮讓,各自拿了后人為他們準(zhǔn)備的巨額壓歲錢。這一切,使他們深感子孝孫賢而十分高興。 家家戶戶一邊請祖宗過年,一邊在自家門前或十字路口點燃香燭,焚燒紙錢,擺上供品,讓孤魂野鬼也過個好年。 銀色的月光下,燃燒過的紙錢成灰,片片飛舞,仿佛幻化成孤魂野鬼模糊的人影,在空中,在山林,在曠野飄浮。爆竹炸響發(fā)出的點點星光如同他們不斷眨著的鬼眼。他們憑借香頭的紅光窺視著,突然飛身拼命爭奪著美食和金錢,希望自己在一年一度中得到一次滿足。 那些饑不擇食,見錢就搶的孤魂野鬼,目睹祖宗們高尚的人品,文雅的風(fēng)采,博大的胸懷,自慚形穢。 祖宗們冷眼鄙視著那群孤魂野鬼,似乎在警告他們:在生造惡,死后煉獄。若再不改邪歸正,必將打入十八層地獄,永遠(yuǎn)不得投胎為人! 三、大年宗族祭祖 過年,是中華民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jié)日。每年過年的前二天,我家鄉(xiāng)的族人會在祠堂里集體祭祖。集體祭祖已代代相傳,成為一種雷打不動的習(xí)慣。 集體祭祖的這一天,全村族人排著長長的隊伍,三人一排,面向神龕上的祖宗位牌三跪九拜。 供桌上擺滿了供品。供桌前碩大的香爐青煙繚繞,燭光搖曳,紙灰飄飛。濃郁的爆竹香煙味經(jīng)久不散。 族人總認(rèn)為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著家世的昌盛,子孫的繁衍。祠堂祭祖已成為族人血脈匯聚、增進(jìn)感情和認(rèn)同先賢精神的自覺行動,已成為族人必做的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課。 除了過年祠堂集體祭祖之外,每家過年時隆重祭祀自家祖宗,顯得更加重視,更加虔誠,重復(fù)著必修的人生功課。 身居他鄉(xiāng),每到過年,我就會想起我的祖母曾經(jīng)對我講過的話:人要敬祖祭祖,不忘祖宗。人吃飯菜,祖宗只吃飯菜中的汽水。于是過年時我就準(zhǔn)備好雞、肉、魚、蛋等等供品,點香燒紙遙祭在故鄉(xiāng)的祖宗,讓食物的香氣隨著甑中米飯的蒸汽飄忽而上,供列祖列宗享用,并告訴老天,祖先永遠(yuǎn)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不會忘記他們。 任何時侯,任何祭祀儀式和習(xí)俗,重在心意,而不是形式。若祭祀只是為了燒紙而燒紙,還不如不燒!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刊發(fā),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文學(xué)鑒賞與寫作,ID:wjjz17),必要時請聯(lián)系后臺授權(quán)轉(zhuǎn)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