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幾個月中,“覺醒年代”的相關(guān)話題紛紛登上熱搜,手繪壁紙妙趣橫生,人物表情包可愛搞怪,二創(chuàng)視頻激昂熱血,同人文學圓夢意難平……如此主旋律作品能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十分難得。 劇中鮮活再現(xiàn)的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蔡元培等知名歷史人物紛紛“圈粉”,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談論的焦點。其中令人最意外的便是魯迅,只要迅哥兒一出場,彈幕便飄過就是各種表白,令人頗感意外。 對于“魯迅”這個名字,我們已是再熟悉不過了。從三味書屋到社戲,從阿長到孔乙己,當年課本里面的諸多名篇伴隨著我們成才,都說“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覺醒年代》讓我們重新認識魯迅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伴隨著《覺醒年代》再去讀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以及雜文的時候,卻覺得太深刻、太有道理了,便不由地對魯迅先生心生敬佩。 魯迅曾在文中說過:“我的話已經(jīng)說完,去年說的,今年還適用,恐怕明年也還適用,但我誠懇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痹诂F(xiàn)代急功近利的年代,我們浮躁我們狂歡,但我們的內(nèi)心仍渴望知識的滋養(yǎng),以及對知識的無邊敬畏。我們不禁感慨,哪怕橫跨百年,魯迅的一字一句,沒有絲毫過時,仍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演。 低齡化犯罪的激增,校園霸凌現(xiàn)象的增多,實在讓我們感嘆,是時代的問題,還是教育的問題。犯罪問題心理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diào)整,孩子的問題也調(diào)整不了。所以當我們追隨這些案件的背面,都會發(fā)現(xiàn)教育在其中的缺席、錯位或失衡。要么溺愛,要么無視,要么從未試圖理解過自己的孩子。 對于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魯迅其實早在百年前里就說得明明白白。他認為父母的責任絕不只是給予生存,還有教新生命如何發(fā)展。一是理解,理解孩子的世界,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揣測。二是指導,長者是協(xié)商者,而非命令者。三是解放,讓其在時代里成為一個獨立的人。這幾點,當代千萬家庭,仍有無數(shù)父母無法做到。 現(xiàn)在說到性別議題,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新鮮事。為什么那么晚還不回家?為什么要衣著暴露?為什么要請異性朋友進家?在性侵犯的案件里,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性從女性身上找原因。好似男性的性欲望是一種特權(quán)與天性,而女性的原罪就是誘惑與挑逗。所以貞操依然是女性的枷鎖,理所應當成為純潔與否的標志。 這些現(xiàn)實難道只是在今天上演嗎?1936年,魯迅早在《我之節(jié)烈觀》一文里把男女不平等這回事說得個徹底。過去來說,女子死了丈夫,守寡一輩子。遇到強暴,自我了結(jié)生命。這類人物,值得表彰。反之,口誅筆伐,用道德壓死你,讓你生不如死。 《覺醒年代》讓我們重新認識魯迅 用魯迅的話說:社會的公意,向來以為貞淫與否,全在女性。男子雖然誘惑了女人,卻不負責任。譬如甲男引誘乙女,乙女不允,便是貞節(jié),死了,便是烈;甲男并無惡名,社會可算淳古。倘若乙女允了,便是失節(jié);甲男也無惡名,可是世風被乙女敗壞了!別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歷史上亡國敗家的原因,每每歸咎女子。糊糊涂涂的代擔全體的罪惡,已經(jīng)三千多年了。男子既然不負責任,又不能自己反省,自然放心誘惑;文人著作,反將他傳為美談。所以女子身旁,幾乎布滿了危險。除卻他自己的父兄丈夫以外,便都帶點誘惑的鬼氣。 當年歷史著名的影星阮玲玉,就是在社會輿論的重壓下服藥自殺。她留下的遺書里有那么一句話:其實我一死有何足惜呢,只不過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重復兩次的人言可畏,處處心酸。 明明對娛樂圈并不感冒的魯迅,得知此事后也寫了一篇《論人言可畏》,對噴子們發(fā)起抨擊。他寫:她們的死,不過像在無邊的人海里添了幾粒鹽,雖然使扯淡的嘴巴們覺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還是淡,淡,淡。麻木的人們把無謂之人當作談資,明明下菜陪酒的作料而已,可偏偏能夠?qū)⑷酥糜谒赖亍?/div> 信息還不發(fā)達的當時尚且如此,更別談說話大可不必負責的今日呢?明星雖名望在此,卻單槍匹馬無力反擊。民眾看似弱勢,卻人數(shù)眾多,還可以與媒體共謀。 當年的信息沒那么四通八達,如今惡反而被放大。如今網(wǎng)絡處處都給噴子提供了發(fā)泄渠道,舌上殺人刀,便是如此。用魯迅先生的話說:阮玲玉正在現(xiàn)身銀幕,是一個大家認識的人,因此她更是給報章湊熱鬧的好材料,至少也可以增加一點銷量。明星在他們眼里看來不過“發(fā)揚余威”之流,恨不得煽風點火,添油加醋。 奔入21世紀的我們,科技與消費以倍速生長。在自媒體與網(wǎng)絡大V隨手就能掀起熱點與情緒的今天,曾經(jīng)那個靠一篇嚴肅社論引起觀點浪潮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但這意味著魯迅離我們遠去了嗎? 當我們?yōu)樾芎⒆影l(fā)愁時,他說: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當吃瓜群眾圍觀起哄時,他說:倘使路上偶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當校園傷害案件頻發(fā)時,他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他離開了嗎?沒有。人心世相未變,他便一直活在我們之間。 之所以重讀魯迅,是因為這樣一個魯迅以前不曾有,以后也不會有。 《覺醒年代》讓我們重新認識魯迅 魯迅是一位戰(zhàn)斗者,他用文字吶喊,用批判的態(tài)度剖析人性,寫下撞擊心靈的文字。當我們見到局部時,他見到的卻是全面;當我們熱衷去掌握現(xiàn)實時,他已把握了古今與未來。要全面了解中國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以外,別無捷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