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色的細碎短發(fā),濃重的煙熏妝,夸張的水晶耳墜,黑色緊身褲和超短裙。 上個世紀60年代,這張照片里的主角曾風靡一時,成為一代人的時尚icon。 她叫伊迪·塞奇威克,一個三十歲都沒活到的超級巨星。 在她短暫又熾熱的一生里,充斥著毒品、性、藝術,全是虛無縹緲的易耗品。 或許,對你來說,這個名字異常陌生。 但這部關于她傳奇人生的傳記,你卻一定不能錯過。 《工廠女孩》 在伊迪的生命中,有三個重要的男人:她的生父、安迪·沃霍爾、鮑勃·迪倫。 一個是生她養(yǎng)她,卻也給她身體和精神造成雙重摧殘的劊子手。 一個是視伊迪為繆斯,把她打造成大紅大紫超級巨星的伯樂。 一個是她唯一愛過的男人,伊迪一往情深的愛,幾乎全給了這位音樂才子。 電影就是圍繞伊迪和這三個男人展開, 講述了一段為人熟知卻模糊不清的風流韻事。 逃離家庭,似乎成為叛逆少年身上一個擺脫不掉的標簽。 身為富家女,伊迪本可以衣食無憂、平穩(wěn)富足地過完一生。 不想,命運早在父輩時就安排好了。 伊迪的父親是個家族顯赫的雕刻家、慈善家, 坐擁一家牧場,財富不計其數(shù),名氣遠揚在外。 早年,他曾被查出有精神疾病,當時,醫(yī)生不建議生育,他卻堅持己見。 從這開始,悲劇便不間斷上演。 伊迪的兩個哥哥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前后被送往療養(yǎng)院, 最后依然難逃厄運,一個上吊自殺,一個死于車禍。 在哥哥車禍那晚,伊迪也遭遇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車禍。 結果,哥哥死了,她卻痛苦地活了下來。 在外人看來,伊迪的生活完美無缺,放到現(xiàn)在,典型的白富美。 但事實并非如此,她的童年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因為,她的父親時常對她實施猥褻行徑, 每天睡覺前,小伊迪都是提心吊膽,生怕父親什么時候爬到自己床上。 當她向家人控訴父親的罪行時,卻無人出面管控, 甚至還把她送進精神病院,聲稱伊迪有病...... 住院期間,伊迪患上了厭食癥,不慎懷孕又流產,整個人瘦得皮包骨頭,像個未成年的小男孩。 換任何一個人,估計都無法忍受這般屈辱,更別提伊迪是如此向往愛與自由。 后來,她抓住交換生的機會,從劍橋逃到了紐約,像脫韁的小鹿,一路歡脫跳躍,宛若新生。 在紐約的一個畫展上,伊迪迎來了人中的第二個男人——安迪·沃霍爾。 電影就是從這開始,在遇到安迪之前,她是劍橋藝術學院的一名學生。 留一頭齊整的長發(fā),梳著乖巧的齊劉海,笑容甜美,是隔壁班男同學的暗戀對象。 在遇到安迪之后,她成了人見人愛、熾手可熱的超級巨星,一度被媒體贊美,比肩夢露。 電影里把兩人的相遇描繪地相當浪漫, 那時的安迪已經小有名氣,靠著敏銳大膽的藝術嗅覺,成為了波普藝術的領頭人。 那張用印刷、復制手法創(chuàng)作而成的《瑪麗蓮·夢露》曾震驚世界。 而同樣風格的人頭像《毛澤東》,2014年在英國以7663千萬人民幣的高價拍出。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伊迪認識安迪的時候,安迪還只是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 畫展初見,安迪就驚嘆于伊迪的美貌, 便邀請她加入自己的工作室,一個名叫“工廠”(factory)的地下電影公司。 就這樣,工廠女孩誕生了。 在安迪的調教下,伊迪的造型成了傳世經典。 從保存的影像資料中可以看到,眼前這個消瘦蒼白、精靈般的女孩,既有脆弱而危險的美麗,又帶著天真的男孩氣。 “中性”成為她身上一個受萬人追捧的特質。 很快,伊迪成了時尚雜志的寵兒,找到伯樂的千里馬,開拓起新的疆域。 兩人經常頻繁出席各種派對,伊迪稱安迪是天才,安迪說伊迪是天生的超級巨星。 盡管兩人不是夫妻,但在圈內人眼中,他們的親密和默契卻超過了普通夫妻。 安迪從不帶女人回家,他卻帶伊迪見了自己的母親。 就在大家以為伊迪將打破安迪是同性戀的傳聞時,兩人卻不歡而散了。 伊迪長期沉迷于毒品,支撐她活下來的有兩樣東西:尼古丁和海洛因。 她曾啞著嗓子說:我知道,我活不過30歲的。 誰知道一語成讖,預感變成了預言。 28歲死于藥劑過量的伊迪,估計早就想到,自己會有這么一天。 她用煙酒和毒品麻痹自己的神經,生命仿佛她踩在腳下的煙頭,隨時可以掐滅。 在安迪的電影中,她也像剛剛吸過毒一樣,顛三倒四,充滿迷幻的危險。 在拍攝片場,藥物引發(fā)的抽搐經常讓她失控,有時甚至不得不綁住她。 一天夜里,她在床上吸煙,不小心睡著了,一場大火吞噬了她的公寓。 于是,她搬到了著名的切爾西旅館, 在那里,她遇到了生命中最后一個重要的男人——鮑勃·迪倫。 電影中,兩人的相遇是在一場表演的后臺。 目光交匯的一瞬間,兩人幾乎同時被對方深深吸引,這一幕,剛好被媒體拍下來。 毫無疑問,第二天,安迪也看到了報紙娛樂版面的頭條,明里暗里的爭風吃醋必然少不了。 因為電影采用的是偽紀錄片的手法, 很多地方的細節(jié)都是編劇根據他人的口述,還有坊間流傳八卦杜撰出來的。 尤其是導演將伊迪的死,間接歸罪到鮑勃身上的這一做法, 不僅引起了樂迷的強烈不滿,還一度被鮑勃·迪倫告上了法庭。 這段在外人看來糾纏不清的三角戀,三個當事人沒有一個站出來說句明白話。 伊迪的確愛著鮑勃,在她眼中,鮑勃跟安迪一樣,都是天才藝術家, 但鮑勃更浪漫溫和,能彌補她童年時期缺失的愛。 在電影后半段,導演著重描繪了兩人墜入愛河的細節(jié), 盡管大多不實,卻成為本片為數(shù)不多讓人感覺溫暖的瞬間。 湖邊談理想,對視大笑的美好場景,不禁讓人動容。 木屋曖昧纏綿的一夜,讓我們看到了伊迪最開心、最健康的一面。 還有晨霧中騎馬散步的伊迪,純真得像個孩子。 只是,這些溫情片段維持沒多久,兩人的關系便止步于鮑勃的移情別戀。 在和安迪的一次爭吵中,她得知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鮑勃結婚了,新娘卻不是她。 當時,伊迪渾身發(fā)抖,幾近崩潰,她離開了“工廠”,再也沒回來過。 幾近破產的她能去哪?她無處可去,窮困潦倒。 雖然出身顯赫,但伊迪的奢靡作風卻也是出了名的。 六個月內,她花掉了800000美元的遺產,全拿來買衣服、珠寶、化妝品,以及替朋友支付賬單。 出演安迪的電影,她沒拿到一分錢,卻在這位藝術大師為她營造的夢工廠中,徹底淪陷。 從萬人擁護,到跌至谷底,她的花期短得讓人心疼。 事業(yè)、情感的雙重打擊,導致伊迪的精神狀況非常差, 后來,她住進祖母的公寓,偷走古董,賣給毒販,甚至不惜用肉體交換海洛因。 電影的最后,一位舊友來看她時,她正被幾個男人圍著,赤身裸體,臀部青紫,滿身都是注射器的痕跡。 這位舊友是伊迪劍橋時的同窗,看到曾經暗戀的女孩,如同一塊被撕扯的破布躺在床上時,竟哭出了聲。 他拿出一張照片,照片里的伊迪笑靨如花,明眸皓齒, 最讓人驚艷的是,笑容里的純真和眼睛里閃爍的光芒,永遠定格在了回眸的那一瞬。 只聽朋友問:還記得她嗎? 看著伊迪臉上的表情,從稀奇、陌生、驚喜、失落到傷心、崩潰逐漸轉變。 答案已經明了,她不記得了,曾經那個她早已消失不見。 那些美麗的花不都是如此,在開得最燦爛的時刻,已經開始凋零。 仿佛宿命一般,命運把伊迪這朵明媚之花,毫不留情的拖進了更黑暗的深淵。 1971年,在療養(yǎng)院住了幾個月后,決心戒毒的伊迪重新開始,她嫁給了一名病友。 沒有了聚關燈,卸下煙熏妝,蓄長了頭發(fā),素面朝天的伊迪看起來平靜、溫和。 她似乎真的放下了一切,名利、藝術、愛情,亦或追求了大半輩子的自由。 同年11月,參加完一場時裝秀后,伊迪再次用藥過量, 死于睡夢中,終年28歲。 她悲劇般地印證了“活不過30歲”的預言,卻也留給后世無限的猜想和追憶。 伊迪去世當天,媒體采訪安迪,問他對伊迪的死有什么看法。 安迪卻用不帶一絲感情地語氣說:“我都不怎么了解她......” 伊迪是誰? 她不過是一個渴望愛的小女孩,別人只要給她一個吻,她就會開心得又蹦又跳。 像夜空璀璨綻放的煙火,點亮黑暗、匆匆逝去, 更像是曇花一現(xiàn)的幻象,凋零后,徒留下一縷香氣,任人回味。 在這真實和虛構之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嬌小的身影,舞動著輕盈的軀肢,緩緩走來, 越走越近,近到看見了她眼中流動的笑意,嘴角生動的美人痣,標志性的煙熏妝... 不知為何,竟讓人有種想落淚的沖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