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嗚咽,大地含悲。 昨日袁隆平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一大早,陽明廳外就擠滿了人。 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自發(fā)來到殯儀館,送袁老最后一程。 所有人都在安靜地排隊,哪怕隊伍十幾二十分鐘不曾挪動,也沒有人有怨言。 人群中,既有白發(fā)蒼蒼的長者,也有年輕的學生,還有滿臉童真的孩子。 不知道為什么,看著大家自發(fā)地前往悼念袁老,我亦被感動流淚。 圖|源于網(wǎng)絡 明陽山殯儀館外,擺滿了鮮花和寄語。 每束鮮花上都有一張卡片,上面寫滿了對袁隆平院士的緬懷哀悼之情。 “青年定當不負你所望” “聽著您故事的孩童長大了,我們會頂起國家的未來”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會繼續(xù)努力,做到'醫(yī)食無憂” 挽聯(lián)、鮮花和書信匯成了花海。 這兩天,長沙許多花店,紛紛貼出菊花免費的消息。 花店老板娘夏女士說,當天凡是購買鮮花祭拜袁院士的一律免單。 “我不賣的,我是送的。 ” 有客人下單鮮花配送至明陽山殯儀館,她打電話一一退錢給買家。 前后加起來,她免費送去了“幾百枝扎成的大花”。 可是你們知道嗎? 這可是一個星期的銷售量了! 但夏女士說,送給袁老的花,都是心意。 少掙點,沒什么。 外賣小哥陳師傅帶著6份訂單趕往市民吊唁廳。 外賣箱里,滿滿都是菊花、金色稻穗、和寫著“山河無恙,感恩有你”的卡片。 早上6點多,他就騎著摩托車穿梭在殯儀館外面的大馬路上。 這些訂單,來自全國各地。 無法前來悼念的人們,委托外賣小哥來送花,寄托哀思。 陳師傅一天送了四趟,代表著近30位網(wǎng)友的心意。 放好花后,陳師傅摘下帽子,鞠了三個躬。 然后走了。 他想繼續(xù)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表達對袁老的敬意。 圖 | 源于網(wǎng)絡 殯儀館外,身穿藍色襯衣的“雷鋒車隊”舉起了悼念橫幅。 一排出租車整齊地停靠在路邊,車窗玻璃上貼著“免費接送車”字樣。 圖 | 源于網(wǎng)絡 幾百輛出租車和公交車自愿停運,司機劉浩輝說:“大家自發(fā)組織起來,免費接送從外地趕來的人們?!?/span> 只要在路上看到拿花的人,他們都會搖下車窗,問問需不需要用車。 的哥們在還微信上發(fā)起號召。 的哥吳冠軍在微信群看到一則消息: “悼念袁隆平院士,目前已有數(shù)百臺出租車前往高鐵站杜花路地鐵站免費接送前往悼念的人群!我們號召更多出租車兄弟前往參與免費接送活動!” 圖 | 源于網(wǎng)絡 正準備去找下一單生意的吳冠軍想都沒想,掉頭前往長沙南站。 今天的生意,不要就不要了! 他希望更多人紀念袁老。 紀念這個讓大家擺脫饑餓,有飽飯吃的人。 圖 | 源于網(wǎng)絡 25歲的青年胡勝濤從660公里外出發(fā)。 他摸著天亮出門,從廣州乘坐最早的高鐵。 幾乎花掉半天時間,卻只為深深鞠一躬,下午就要返回。 “人太多了,我只在遺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鐘。” 但很值得。 圖 | 源于網(wǎng)絡 很多人特意從外地趕來。 來自江西九江的朱先生,前一天獨自駕車5小時從家鄉(xiāng)來到長沙。 一大早,他6點趕到殯儀館。 他說,“我是袁老家鄉(xiāng)人,他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未及說完,他已哽咽。 昔日老鄉(xiāng),國之脊梁,他必須趕來見他最后一面。 圖 | 源于網(wǎng)絡 85歲的蘇丙梅老人家在邵陽綏寧,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后,她第一時間趕到長沙。 為了參加袁老的送別儀式,老人早上5時就起了床,趕往殯儀館。 “我是農村人,種了一輩子水稻,袁老解決了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我們打心里懷念他,舍不得他走!”蘇奶奶說。 蘇奶奶的步伐雖然緩慢,但是望向袁隆平靈堂的眼神卻很堅定。 小時候,蘇奶奶一家常常填不飽肚子,有一頓沒一頓。 她們比誰都明白饑餓的滋味。 現(xiàn)在能吃飽飯了,她們更懂得“雜交水稻”的價值,也更懂得“袁隆平”這個名字背后意味著什么。 奶奶說,做人不能忘本。 盡管85歲高齡,但老人執(zhí)意要來參加袁老的追悼會,送袁老最后一程。 年過七旬老人周秀英今天也和全家5口來送別袁院士。 “袁隆平在我心中是個偉大的人,沒有他我們家種的糧食就沒有這么多,我們農民就沒有這么好的日子?!?/span> 說話間,老人紅了眼眶,掉起了眼淚。 老人家里是種田的,以前稻子畝產只有500來斤,后來種上了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畝產有1000多斤。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今日神州,風吹稻田千重浪。 今日盛世,終于能讓這個從泥土里來的追夢人,安心地乘著白云歸去。 市民吊唁廳門口,一個男人身姿筆挺,紋絲不動地站著。 他是一名退伍軍人,連夜從杭州趕到長沙。 還沒來得及放下行李,就直奔吊唁廳。 背著書包,站著標準的軍姿。 他說,要給袁老站最后一班崗。 守在袁老身邊,向他致以軍人最高的敬意。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國的一腔熱血在沸騰。 圖 | 源于網(wǎng)絡 隊伍中,一個小男孩用雨衣,小心翼翼地為稻子遮風擋雨。 他知道,這些稻子是袁爺爺辛辛苦苦培育出來的。 圖 | 源于網(wǎng)絡 有個小男孩向袁爺爺敬了個標準的少先隊禮。 圖 | 源于網(wǎng)絡 還有很多學生,主動給旁邊淋雨維護秩序的武警官兵們打傘。 圖 | 源于網(wǎng)絡 更讓人感動的是,有一個人,給袁老的照片撐了一把傘。 不能讓袁老淋著了。 圖 | 源于微博網(wǎng)友截圖 看到了嗎? 這群年輕人,遠比想象中的熱情。 他們在用行動告訴這個世界: 他們可以成為中國未來的中流砥柱! 圖 | 源于網(wǎng)絡 自發(fā)前來送別袁老的隊伍,延綿了好幾公里。 她們有的連傘都沒打,淚水和雨水一起刷下。 隊伍當中,有一對母女。 女孩七八歲,是母親專程帶她前來吊唁的。 她說,袁爺爺?shù)墓适拢龔男【椭馈?/span> “袁爺爺是研究雜交水稻的,就是我們吃的大米飯。” 圖 | 源于網(wǎng)絡 她的母親說,來送別袁老,是因為從深處感謝他,帶著小孩來,是想讓袁老的精神傳承下去。 他們已經排幾個小時的隊了。 只為最后悼念的那一刻。 動圖 | 源于中新視頻 現(xiàn)場還有很多志愿者。 一大早從瀏陽驅車趕來的郭偉,駐足路邊,身后的私家車上堆放了5000個口罩。 他正在為祭奠袁院士的民眾免費發(fā)放口罩。 直到昨晚十點多,郭偉還未離開。 一天下來,他派發(fā)了3000多個口罩,一分錢也沒要。 “袁院士為我們奉獻了一生,我們奉獻一天沒什么?!?/span> 圖 | 源于網(wǎng)絡 盡管前一天長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卻沒有阻擋長沙10萬市民的腳步。 他們冒雨前來,悼念袁隆平院士。 航拍鏡頭里,送別的市民隊伍延綿了三公里。 動圖 | 源于網(wǎng)絡 中國人從來忌諱和死亡有關聯(lián)的一切: 殯儀館、太平間、棺材、墓地、火葬場......
長沙城里,擠滿了絡繹不絕的緬懷人群。 圖 | 源于網(wǎng)絡 還記得小時候,家里老人去世,我媽會跟我說,他去天堂了。 我早已不相信這些“善意的謊言”了。 但這一次,我想當個小孩: 袁老沒有離開這個世界。 他只是換了個地方,守護著萬頃良田,守護著天底下所有辛苦耕作的人。 我不知道,今天前來悼念的人,有多少是從小就看著他的故事長大的。 我是其中一個。 禾下乘涼夢,倉滿無饑恐。 粒粒皆辛苦,后輩不敢忘。 袁老,請放心離開。 我們會繼續(xù)努力,幫您把種子,撒向更遠方! 圖 | 源于網(wǎng)絡 資料來源: 1. 瀟湘晨報:《袁隆平遺體告別儀式舉行,有人從江西趕來,有人哀哭暈倒》 2. 新湖南:《現(xiàn)場直擊丨今天,一起送別袁隆平院士!》 3. 廣州日報:《記者直擊袁隆平追悼會:長沙市民排2公里長隊送“雜交水稻之父”》 4. 南方都市報:《今天,全城送別袁老!一幕幕讓人淚目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后臺 / 本文編輯:鯨魚小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