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衡(1209--1281),字仲平,號魯齋。元代著名理學家、政治家。祖籍為懷州河內(nèi)(今焦作市李封村)人。金大安元年(1209)生于河南新鄭縣,元至元十八年(1281)卒于李封村,享年72歲。 許衡自幼聰明好學,"嗜學如饑渴","所授章句過目輒不忘"。七歲上學,就向老師提出讀書何為?老師說:"取科第耳"。許衡不以為然地說:"如斯而已乎"。老師對七歲幼童有如此天資,感到非常奇怪。由于他在學習中經(jīng)常提出一些老師難以解答的問題,所以先后三個老師都以"吾非其師"而辭教。許衡青少年時,家境貧窮,為了能多學知識,讀一本好書,他經(jīng)常跋涉百里借書抄讀。金大興二年(1233年),蒙古兵臨新鄭,許衡眾人由洛陽過黃河經(jīng)河陽(今孟縣)北上逃難,盛夏酷暑季節(jié),人們又饑又渴,眾人見路邊有一梨樹,都爭著摘梨吃解渴,唯有許衡獨自-道旁乘涼。有人勸他說:在這亂世中,梨園主人也不知逃到哪里去啦,摘幾個梨吃有何妨?許衡卻說:"非其取而取之不可也,梨無主,我心獨無主乎?"許衡北上到了河北大名府,開始辦學讀書。由于他能恭謹,"人見有其德……",求學的人很多,并匾其齋為"魯齋",白此號稱"魯齋先生"。不久,他聽說提學姚樞棄官隱居蘇門,就專程前往求教,刻意憤讀儒家經(jīng)典。他重視經(jīng)世致用,痛感北方的社會混亂,立志治國安民。 蒙古憲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出王秦中(今陜西省),設(shè)京兆宣撫司進行封建統(tǒng)治。經(jīng)賢達推薦,許衡被忽必烈任命為京兆提學。許衡讓各郡縣都設(shè)立學校,規(guī)定"民至八歲,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子弟,皆令入小學",從幼小教起。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自覺學習,讓人懂得"知"與"行",告誡人們在學習上切不可自滿。由于他"皆設(shè)學校,民大化之",使得秦地文化有了很大發(fā)展,有力地維護了忽必烈的統(tǒng)治。在秦地治學數(shù)年,備受秦地民眾稱贊。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任許衡為國子祭酒,總攬全國教學。1261年,許衡因病辭職還故里,元世祖讓他帶病兼理懷孟教育工作,下詔任他為懷孟教授制。 至元二年(1265年)的一天,元世祖問翰林侍講學士竇默:"我很想得到一個象唐朝魏征那樣的人,能敢于給我提意見,以幫我改正缺點,不知朝中有無這樣的人。"竇默說:"犯顏諫諍,剛毅不屈,則許衡其人也"。于是,元世祖命許衡為議事中書省。許衡在中書省任職期間,"不為利誘""不為勢屈",時有"元代的魏征"之稱。他通過對歷史和當時社會狀況的分析,先后給元世祖上了五道奏疏,為元朝統(tǒng)治者提出了很多立國治世的好建議。他斷言,蒙古貴族要想長久統(tǒng)治中原,必須實行漢法,其關(guān)鍵在于"立法"、"用人",而其根本則是"農(nóng)桑學校"。認為"能是二者,則萬目皆舉。不能是二者,它皆不可期也"。這種比較切合實際的思想,對維護元朝統(tǒng)治起到了鞏固作用,倍受元世祖信賴。 至元六年(1269年),許衡受命同太常卿徐世隆定朝儀,接著又同太保劉秉忠、左丞張文謙等一起議定官制,實行簡政改革,定出了中央集權(quán)機構(gòu)的設(shè)置,減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冗長增置的臺院"。這新的官制利國利民,得到了元世祖的恩準和贊賞。至元七年,許衡為中書左丞,當時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在朝擅權(quán),不少大臣對他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而許衡卻對其針鋒相對。有一次阿合馬想要安-的兒子忽必辛為樞密院事,掌管兵權(quán),唯獨許衡執(zhí)議反對。許衡說:國家事議無非是財、民、兵三項,現(xiàn)在你作父親的已經(jīng)掌管了財、民兩項,今又讓你兒子掌兵權(quán),這樣國家大權(quán)集權(quán)于一家怎么得了。由于許衡說的在理,元世祖沒有讓忽必辛掌領(lǐng)兵權(quán)。阿合馬父子從此對許衡懷恨在心,挾嫌報復。許衡忿然不屈,以辭職表示抗議。適逢政府要開設(shè)國子監(jiān),忽必烈便改任許衡為國子祭酒。至元八年(1271年)許衡以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主持國子監(jiān),忽必烈親自選擇蒙古族子弟到國子監(jiān)學習。對于這些蒙古族子弟,許衡教以孔孟之道,君臣之禮,使他們接受封建文化。至元九年(1273年)"權(quán)臣屢毀漢法,諸生廩食或不繼"。許衡活動受到了阻礙,于是他只好辭職表示抗議。許衡一生以從事教育為樂事,在他二十七年的仕途生涯中,剛直不阿,不附權(quán)勢,八次被詔入朝做官,又八次辭歸故里躬耕桑糧。 許衡博學多才,在天文星學歷法方面也有較高的造詣。至元十三年(1276年),許衡與太史令郭守敬等共-定歷法,經(jīng)過五年的努力,到至元十七年(1280年),修成新歷法,元世祖授名為《授時歷》。這是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妒跁r歷》告成后,許衡因病返回家鄉(xiāng)。至元十八年(1281年)卒,謚文正。 許衡死后,葬在現(xiàn)焦作市中站區(qū)李封村南許家世代老塋。當?shù)胤Q許墳,也稱許天官墳。墓地占地總面積六百余畝,蒼松成林,翠柏參天,墓前石刻造象并列,祀壇與歷代碑刻林立。清乾隆皇帝朝月山路過此地時,還親臨許墳刻碑留念。可惜這些歷史遺物,在-時被劫洗一空。 許衡在當時的條件下,竭力對蒙古貴族推行封建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利于蒙古族的漢化,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要求,成為元代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著有《魯齋遺書》傳世。 [以上內(nèi)容由"傷心人"分享。] 許衡相關(guān)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2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281年)去世的名人: |
|
來自: 濤兒_dlwangtao >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