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周代貴族的服制,《禮記?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絹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它指出了,國君是穿著白狐皮衣外再罩上錦衣;諸侯穿著黃色狐皮衣,再罩上錦衣;而低級貴族的『士』只能穿著用狗皮或羊皮的皮衣,而且不能罩上一件外衣了。由此可知,穿著『羊羔』皮,是最低等的貴族的上朝的服制。 解析:聞天語 誦讀:薛 紅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在《詩經(jīng)》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氳的千年的書香里,走進那個遙遠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們的情感。 相傳中國周代設(shè)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而這首《羔羊》就是一首反映當時在位官員與老百姓和諧相處的篇章。周成王時,召公與周公分陜而治。自陜而西,召公主之,自陜而東,周公主之。召南,就是自陜以西的南方諸侯國之地。 按周代貴族的服制,《禮記?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絹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凰赋隽耍瑖谴┲缀ひ峦庠僬稚襄\衣;諸侯穿著黃色狐皮衣,再罩上錦衣;而低級貴族的『士』只能穿著用狗皮或羊皮的皮衣,而且不能罩上一件外衣了。由此可知,穿著『羊羔』皮,是最低等的貴族的上朝的服制。 原文: 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釋: 1. 皮:(羊皮做的)外袍。 2. 素絲:白色的絲線。 3. 五,通“午”,岐出、交錯的意思;紽(tuó):古代的量詞,表示絲線數(shù)量的量詞,五絲為一紽。這里指縫制細密。 4. 食(sì):古代的官員在散朝之后,公家供卿大夫吃的飯。 5. 退食:節(jié)儉膳食,比照慣常的膳食標準,有所削減。自:從。公:公門。這句是說從公門下朝在去供卿大夫吃飯的地方去吃節(jié)儉膳食。 6. 委蛇(wěi yí):悠閑自得的樣子。 7.革:皮革。緎(yù):古代量詞,表示絲線數(shù)量的量詞,絲二十縷為緎。這里指縫制細密。。 8.縫:衣服接縫處,縫合之處。 9.總(zǒng):古代量詞,八十根絲為“總”。表示絲線數(shù)量的量詞。總,聚束、系扎。 譯文: 穿著羔羊皮細細縫制的舊皮袍, 用白色的絲線縫了五條明顯的痕跡。 退朝后吃完飯去辦公,他多么從容自得啊。 穿著羔羊皮細細縫制的舊皮袍, 用白色的絲線縫了五條明顯的裂紋。 他多么從容自得啊,退朝后吃完飯去辦公。 穿著羔羊皮細細縫制的舊皮袍, 用白色的絲線綴了五塊雜色的毛皮。 他多么從容自得啊,吃完飯去衙門里辦公。 天語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一位召南士大夫兩袖清風、廉潔自律的官吏安貧樂道的詩。此詩主要描寫了卿大夫穿著打著補丁的朝服,因為忙于公務(wù),吃著簡單的工作餐還悠然從容自得的樣子。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四字成句,四句成段,是《詩經(jīng)》的標準句法、章法。為了產(chǎn)生和諧悅耳、間斷有序的聲音效果。詩中用小羊羔毛皮的潔白贊美了君子一心為公,坦蕩無私,心地光明,正直節(jié)儉的品德。 首章寫了“羔羊之皮”,寫的是羔羊皮做的外袍,是上朝穿的官服。齊詩中說“羔羊皮革,君子朝服”。也就是說這是一位穿著朝服的官員。素絲五紽。素是白色。五紽:古人五絲為一紽,表示絲線的量詞。那么絲線是作什么的呢?絲線有兩種用途:一種是繡花,一種是縫衣服打補丁用的。在這兩種用途中雖然現(xiàn)在我們不知道是什么用途,到底是裝飾還是補丁,因此就有了兩種不同的說法。是諷刺還是贊美?我以為是縫補。詩中的主人公穿的服飾,穿著羔羊皮細細縫制的羊羔皮袍,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中說“卿大夫入朝治事,公膳于朝?!?意思是在朝為官的卿大夫處理完了公事之后,在朝中餐廳里吃工作餐。而他本人呢是非常心安理得,從容悠然自得的樣子。 二章“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span>《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皮革。這時還指朝服。緎(yù):古代量詞,表示絲線數(shù)量的量詞,絲二十縷為緎。這里指縫制細密。因為絲線很細,要有許多根擰在一起才可以縫衣服。這首詩里所提到的'五紽’、'五緎’和'五總’,是說這件羔羊皮做的朝服被縫縫補補了好多次。還不舍得丟棄,這不正表現(xiàn)了這個君子的節(jié)儉么?這位卿大夫雖然身穿縫補的破皮衣,但是依然悠然自得,不正好說明了他的美好的品德啊!生活簡樸一心撲在公務(wù)上,這不更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嘛! 第三章與前二章大體相同,縫是指衣服結(jié)縫。三章之中的末句“退食自公,委蛇委蛇?!?nbsp;“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委蛇委蛇,退食自公?!眱?nèi)容完全一樣,只是文字的順序有了變化的按換韻方式,目的是為了不使詩歌吟唱起來乏味。讀起來含蓄又耐人尋味。末句的意思是說士大夫在退朝后去,供卿大夫吃飯的地方去吃節(jié)儉膳食。依然從容悠然自得的樣子。也可以說是安貧樂道。 從整首詩來看,他沒有過多的修飾,只是用白描的寫作手法,寫出了一位擔當著社會責任與繁忙公務(wù)的官吏,身上穿了一件破裂不堪的舊皮袍,從容悠然自得的樣子,下朝吃完簡單的工作餐,仍然去衙門辦公。他的性格溫順謙和,品德像“素絲”那樣的潔白高尚。沒有正面描寫,只是從他的衣食神態(tài)表現(xiàn)他一心為公的高尚品德,可以說是一筆傳神。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曾說:“賢臣亦三等。畏法度者為下,愛名節(jié)者為次,乃心王室,但知國計民生,不知禍福毀譽者為上?!边@就是說,那些能夠遵紀守法,惟恐觸犯律條的,算是下等。那些愛重名節(jié),因而廉明公正的,算是中等。只有那些忠于朝廷社稷,一心憂國憂民,從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的,才是最上等。詩中的官吏已經(jīng)過起了極為儉樸的生活,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有著一顆從容而悠然自得的心。詩中的官吏已經(jīng)過起了極為儉樸的生活,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有著一顆從容而悠然自得的心。 《道德經(jīng)》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span>《召南·羔羊》究竟是贊詩還是諷刺詩,已經(jīng)聚訟千年。也正因為不同人有了不同的見解,才使得流傳千年。也許我們期望的父母官都應(yīng)該永遠保持這種純善的、沒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天語小詩: 為《召南·羔羊》而作 文:聞天語 那件羔羊皮做的 朝服 已經(jīng)穿了很多年 潔白的絲線 將它們緊緊相聯(lián) 習慣了 在歲月中 悠然而行 讓梅花的暗香中 在兩袖中 伴著清風 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