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由譚鳳環(huán)創(chuàng)作,薛永年題款,李俊峰提供。 羅浮山是蓬萊仙島中的一個小島。據說,浮山隨著風浪從東海漂浮到南海,最后停在羅山旁,兩山合而為一,因此命名為羅浮山。羅浮山素有仙境的美譽,山上有一個沖虛道觀,道觀中有葛仙祠。與大殿內其他神像龕不同,葛仙祠中還供奉著一位女子的塑像。在中國歷史上鮮有女性得到如此受尊重的地位,這個人是誰?她與葛洪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鶼鰈情深 這位端莊秀美、神態(tài)安然的女子,就是東晉名醫(yī)葛洪的發(fā)妻鮑姑。 鮑姑(約309—363),名潛光,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她出生于一個官吏及道士之家,其父鮑靚(亦名靜),字太玄,曾師從真人陰長生學習煉丹術,道學水平較高,且兼通天文地理、河圖洛書。鮑靚曾多次被朝廷征召,官至黃門侍郎,后來出任南海太守。鮑姑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對道教、煉丹、醫(yī)學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鮑靚在南海期間,結識了同樣篤信道教的葛洪。他十分看重葛洪的才識和品性,便將鮑姑許配與他。葛洪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博物學家和煉丹術家。鮑姑與葛洪志同道合,夫唱婦隨,這對神仙眷侶在羅浮山隱居清修,過著恬淡悠閑的逍遙日子。他們常常一起在山上辨藥、采藥,共同研習醫(yī)術,為百姓治病,在中國古代醫(yī)學史上留下了一段“醫(yī)界伉儷,鶼鰈情深”的佳話。 作為一名封建時代的女性,鮑姑并沒有局限于廳室之間,廣東南海、番禺、廣州、惠陽、博羅等地的崇山峻嶺、溪澗湖畔之間都留下了她采藥的身影。清代王言在《西華仙箓》中記載:“萍花溪相傳洪崖先生煉丹地,嘗有老姥采萍其間,莫測所自來,問之曰:吾鮑姑也。忽不見?!逼渲校捌肌敝傅氖侵兴幐∑?,具有宣散風熱、透疹、利尿的功效,臨床多用于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水腫尿少之癥。通過這段文字的描述,我們仿佛看到了鮑姑頭戴斗笠,身背藥簍,爬上云霧繚繞的高山,步入人跡罕至的萍花溪畔采藥的景象。古代醫(yī)門大都是男性的世界,鮑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性醫(yī)者”的偉大與神圣。 鮑仙姑與艾灸 鮑姑醫(yī)術精湛,尤擅灸法。所謂灸法是中國古代先民首創(chuàng)的一種物理療法。鮑姑為了治療當地患者的贅瘤和贅疣等難治疾病,認真總結了前人的治療經驗,就地取材,以當地盛產的紅腳艾作灸材,制成艾絨條,取一點用火點燃,熏于人身,贅疣便全部脫落,這一事跡至今仍可見于地方縣志、碑記文獻中。如《南海縣志》記載,鮑姑用“約岡天產值艾,以灸人身贅瘤,一灼即消除無有。歷年久,而所惠多”。 也許是受到妻子的影響,葛洪對灸法也非常重視。他認為對于百姓而言,艾草易得,灸法易學,這種簡單、方便、廉價、有效的治療方法應該大力推廣。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記載了109個針灸醫(yī)方,其中有90余條是灸方,尤其對施灸部位、灸用壯數、注意事項等論述十分詳細,使針灸醫(yī)學的內容得到充實和完善。這些很可能得益于鮑姑在灸法上的經驗總結。葛洪和鮑姑還改進了傳統(tǒng)艾灸的方式,首創(chuàng)隔物灸療,包括隔鹽灸、隔蒜灸、川椒灸等,減少艾灸給患者帶來的直接創(chuàng)傷。這些灸法奠定了艾灸學的雛形,一直影響至今。 醫(yī)跡頌傳 由于鮑姑的事跡廣泛流傳,民間更是把她列入神仙行列,稱她為“鮑仙姑”“女仙”,她所用之艾也被稱為“神艾”。相傳鮑姑升仙后,常?;頌榉踩说绞篱g游歷,行蹤不定,如遇有緣之人即施以援手,事了則翩然遁去。 據野史小說《太平廣記》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一個叫崔煒的人,早年家境不錯,但因他不善于治理家業(yè),又性情豁達,很崇尚豪士俠客,沒過幾年,他家的財產全都用光,只好經常住在寺廟里。當時正是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廣東百姓都在廟里陳設珍肴異饌,在開元寺中也有許多人唱戲,崔煒也去看熱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一位要飯的老婦人跌倒后不慎打破了別人的酒甕,因為無錢賠償而正遭受著毆打。崔煒看到后,非常同情她,就脫下自己的衣服抵償酒甕錢。事畢,老婦人竟沒有感謝他便悄然離去。 幾天后,崔煒在路上又遇到老婦人,她說:“謝謝你為我解圍,我擅長用灸法治療贅疣,現在給你一些越崗山產的艾葉。以后如果遇到患有贅疣者,你只需要點燃一根,灸一炷后,不僅贅疣會消失,而且還能美容皮膚?!贝逕樃吲d地接受了。數日之后,崔煒游玩海光寺,遇到了一個耳部患有贅疣的老和尚。崔煒便用老婦人傳授的方法為他治療,果然效果顯著。后來崔煒用艾草先后灸治了富商、神龍,一路上遇仙歷險,最終成家立業(yè),衣食無憂。 他在機緣巧合中得知,那位送艾草的老婦人正是鮑姑,乃東晉鮑靚之女,葛洪之妻,一生在嶺南一帶行醫(yī)救人。崔煒聞言,遂生求道之心,于是散盡萬貫家財,攜妻室至羅浮山尋訪鮑仙姑去了。這段奇幻絕倫的傳說背后,充分體現了鮑姑灸術的流傳廣泛及療效顯著,以及后人競相追求的情景。 鮑姑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她用醫(yī)術惠澤蒼生,行醫(yī)濟世名震嶺南,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國的針灸學體系,值得贊賞傳頌。(李敏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趙歆 甄雪燕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來源: 中國中醫(yī)藥報 |
|
來自: 西醫(yī)也在學中醫(yī) > 《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