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文化洋為中用, 繽紛世界和而不同。 《論語》第十三篇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譯文】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茍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p> 【悟讀】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wěn)心安。 該楹聯(lián)掛于喬家大院中堂西南院正院門樓。意思是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之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心安夢穩(wěn)。 本章夫子闡明了“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兩個概念,以之作為鑒定君子和小人之主要標(biāo)準(zhǔn)之一。 “君子”與“小人”,有著多種含義。最早是指等級,后來又指品級。君子,君之子也。君,可為國君,亦可為家君。按照宗法制度,唯有嫡子,即只有嫡長子,才能成為“君”,君的兒子即“君子”。 “君之子”作為嫡系,比之小宗之人,所受教育程度要好,要求之規(guī)格也高,占有之資源也多。如此一來,“君子”的修養(yǎng)越來越高,以至和“小人”差距越來越大。這里說言“修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道德修養(yǎng),即“品格”;二是審美修養(yǎng),即“品位”。品位和品格都是“品”,故“君子”與“小人”,就不僅意味著等級之差,也意味著品級之差。 “和而不同”是夫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該有三層意思: 其一,道德高尚的人,為了“和”之目的,爭相亮出各自優(yōu)秀方法,力圖把事做得更好;小人為了一件事混在一塊,各自各懷鬼胎,同床異夢。 其二,君子可與他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但對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獨(dú)立思考和觀點(diǎn),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dú)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不講原則,實(shí)際上也不求真正之和諧融洽。 其三,和而不同,即對上不盲目附和,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力圖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不同意見,與他們和睦相處,相互切磋。同而不和則反之。 自古和同可鑒人。面對復(fù)雜之人性,世人需要的是擦亮自己的慧眼。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