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劉協(xié),算是古代帝王中最憋屈的一位。原本,劉協(xié)少時聰慧過人,他不僅能斷是非,還對時局有著清晰把握,就連史學家范曄都直言“圣主聰叡,有周成之質(zhì)”??上h獻帝“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竟接連遇到董卓、李榷、曹操等亂世梟雄。故而自始至終,漢獻帝這位聰明皇帝也一直充當著“傀儡”的角色。一生仰人鼻息,處處受制于人。 俗話說的好:“兔子急了也咬人?!睗h獻帝長期看人眼色行事,心中早有怨言。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面對野心家對自己的控制,漢獻帝再也無法忍受,爆發(fā)之下一怒喊出一句話來。有意思的是,這短短十幾個字,卻讓一代梟雄曹操嚇得汗流浹背,急忙俯身在地告罪。 據(jù)《后漢書·獻帝紀》記載: “操后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偈┭銮蟪?。舊儀,三公領(lǐng)兵朝見,令虎賁執(zhí)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span> 顯然,這是漢獻帝說過最硬氣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當中為數(shù)不多的輝煌時刻。不少讀者在為他舒口氣的同時,也同樣對曹操的行為表示不解:一向膽大包天的曹操,為何會在這個時候裝慫?說到這,便不得不提到曹操早年間的辛酸了。 曹操早年間的崛起之路,并非世人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尤記討董之戰(zhàn)時,參與關(guān)東聯(lián)軍的各路諸侯,不是州郡長官,便是向袁紹這樣的門閥士族。而反觀曹操,只有區(qū)區(qū)五千兵馬。《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世語》說:“陳留孝廉衛(wèi)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若不是曹操是討董之戰(zhàn)的發(fā)起人之一,他在關(guān)東聯(lián)軍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即便如此,曹操的話語權(quán)依舊不高,以至于董卓敗退之后,曹操建議追擊,竟無一人選擇相助。無奈之下,曹操只好率本部大軍自行追擊,不料在滎陽遭到徐榮伏擊,五千家底幾乎損失殆盡。若非曹洪及時將自己的戰(zhàn)馬獻出,曹操恐怕很難脫身。 可想而知,曹操早年間的處境有多么辛酸了。好在,曹操的發(fā)小袁紹伸出了援助之手,所以袁紹便是曹操第一個貴人。從曹操本傳中可以看到,曹操早年間是聽從袁紹指揮的。也正是在曹操的庇護之下,他才安穩(wěn)渡過了中原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直到曹操進入兗州,迎漢獻帝到許昌,他依舊要看袁紹的意思行事。 第二個貴人自然是漢獻帝,這點毋庸置疑,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這才確保了自己在政治立場上的不敗地位。 另外,曹操順利將漢獻帝迎到許昌,其實離不開另外一個貴人的幫助,此人便是董昭。《三國志·武帝紀》還說:“(曹操)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wèi)將軍董承與袁術(shù)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strong>當時的議郎董昭,不忍心漢獻帝依舊受制于楊奉、韓暹等人,遂以曹操名義寫了一封信給楊奉,說是要幫助他趕走韓暹。后者大喜,在漢獻帝面前為曹操極力美言。于是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八月進入洛陽,隨后又設計趕走楊奉、張楊等人,“暹、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寇徐、揚間”。如此一來,曹操如愿被漢獻帝加封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假節(jié)鉞。 雖說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zhàn)略已經(jīng)初步實現(xiàn),但他依舊離不開袁紹與漢獻帝兩人的支持。所以此時的曹操,還是非常善于隱忍的。上文中提到,漢獻帝只是一句呵斥,就能將曹操嚇得汗流浹背,其實也不難理解。 因為在當時的朝局中,董承一系的力量,算是與曹操分庭抗禮。因此曹操抬頭看虎賁衛(wèi)時,才會發(fā)現(xiàn)不少陌生面孔。倘若漢獻帝與董承合謀,要將曹操直接殺死在宮中,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到此處,曹操自然是汗流浹背。 由此可見,曹操在迎奉天子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其處境依舊艱難。為了保證自己的計劃能緩步發(fā)展,曹操不得不向漢獻帝認慫。就連老大哥袁紹,曹操也是恭恭敬敬地對待?!度龂尽ぴB傳》注引《獻帝春秋》記載:“紹恥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當死數(shù)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太祖聞,而以大將軍讓于紹?!?/strong>漢獻帝開始封曹操為大將軍,而老大哥袁紹為太尉。后者聽聞表示不滿,于是曹操趕緊將大將軍讓給袁紹。這件事,倒是與曹操向漢獻帝認慫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然,曹操早期是有些心酸,但與他人不同的是,曹操這位梟雄能屈能伸,懂得暗中發(fā)展自己的力量。當初曹操欲迎奉天子時,董承便表示拒絕。故而曹操的實力逐漸壯大以后,董承的動作也越來越明顯。 不少人覺得董承是一位忠臣,他幫助漢獻帝籠絡一批大臣,意圖謀誅曹操。但在筆者看來,董承也非常渴望權(quán)力?!顿Y治通鑒》對于這一點看得很透徹,司馬光說道:“韓暹矜功專恣,董承患之,因潛召操?!?/strong> 司馬光認為,曹操能順利迎奉天子,不單單是董昭的幫忙,也有董承的支持。 另有《后漢書·獻帝紀》中提到:“(伏)后手持縑數(shù)匹,董承使符節(jié)令孫徽以刃脅奪之,殺傍侍者,血濺后衣。”可以看出,董承倘若真的完全忠心于漢室,他不會對伏皇后如此無禮。漢獻帝也是聰明人,他利用董承與曹操的分庭抗禮,尋求自己的主導地位,這也是他的帝王心術(shù)。 于是,才有了開頭提到的那一幕。漢獻帝一身呵斥,曹操驚嚇不已。但這次認慫事件,也讓曹操這位梟雄更加奮發(fā)。后來曹操掌控漢獻帝的標志性事件,便是衣帶詔計劃的流產(chǎn)?!顿Y治通鑒》中說:“車騎將軍董承稱受帝衣帶中密詔?!?/strong>司馬光寫下這句話,取材于《后漢書》,但他卻多加了一個“稱”字。也就是說,他認為是董承自作主張,以漢獻帝名義暗中聯(lián)絡群臣。顯然,這是董承見曹操勢大,擔心后者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很不幸,曹操的實力已經(jīng)遠超他的強大,所以董承事敗身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衣帶詔發(fā)生在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先后平定袁術(shù)、呂布等梟雄,早已是實力大增。他摩拳擦掌,準備與袁紹進行正面對抗。因此在這之前,他必須要加強對漢獻帝的統(tǒng)治。董承的動作正是一個借口,讓曹操趁此發(fā)難,一舉掃清后宮中的所有不穩(wěn)定因素。 《三國演義》為董承安排了一個漢獻帝老丈人的身份,從而為董承的動作尋了一個借口。不過在正史記載中,曹操才是漢獻帝的老丈人。建安十八年(213年)七月,曹操一口氣將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這件事,同樣是曹操加強對漢獻帝控制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因為在兩個月之前,曹操進封魏公,他的政治地位已經(jīng)如日中天,與魏王只差一步之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