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總是年輕氣盛,往往不能容許自己,比別人落后,或是吃虧。比如要是我們被別人耍了,心里就會想著惡作劇,把別人也耍耍,從別人身上找回這個平衡來。要是自已吃了虧,我們也會想辦法,從別的什么地方占點便宜,彌補一下自己的損失,或是想辦法把自己的損失轉架到別人的頭上去。這雖然聽起來不太好,那也是理性人尋求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 所以,有的人如果收到假幣,就不會上繳銀行,或是讓它塵封起來,而是會想辦法把它用出去。他相信雖然自己一時大意收到了假幣,但一定有一個同樣大意,或更大意的人會接手這張假幣的,自己決不是最傻的那一個。這種因為相信自己不是最傻的,而愿意在一些冒險的活動的想法,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博傻理論。 ----------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后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愿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博傻是指在高價位買進股票,等行情上漲到有利可圖時迅速賣出,這種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場稱之為傻瓜贏傻瓜,所以只能在股市處于上升行情中適用。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是高價之上還有高價,低價之下還有低價,其游戲規(guī)則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都有利可圖,做多者有利潤可賺,做空者減少損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除了股票市場,在期貨和藝術品市場中人們所遵循的也是這個策略。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愿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藝術品的真實價值,但為什么你會花高價錢買下來呢?因為你預期當你拋出時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來買它。 有一天,有一個人去文物市場,有商人向他推銷一個錢幣,金黃色的,商人說這是金幣,要賣100塊錢。這個人一眼就看出來這是黃銅,最多只值1塊錢。于是這個人對商人說:1塊錢的東西,100塊錢我肯定不會買,但是我愿意以5塊錢買下來。商人看他是識貨的,不敢再捉弄人,最后以5塊錢成交。這個人的朋友知道了,對他說:你真傻,明知道是1塊錢的東西,你花5塊錢買下來,那不是傻瓜嗎?這個人說: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傻,我花5塊錢買來的東西很快就有更傻的人以10塊錢買走。這個傻瓜聽了別人的宣傳,認定是黃金,市場價值100塊,他買的還便宜呢。 這個人的理論是:自己買貴了無所謂,只要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人就成功了。 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愿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能否準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博傻理論是由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來的,他是怎么想到這個理論的呢? (本章未完,請翻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