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思想周刊』的第106篇文章 -START- 韓雪在TED演講中說自己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而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意味著接受你可能會失敗和犯錯的事實,然后積極的投入在過程之中。?!胺e極的悲觀主義者”這個詞,我是第一次聽。但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這種人生策略。 韓雪在演講中提到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她做制片人制作電視劇,想要嘗試4K分辨率在電視上播放。這種技術(shù)目前中國只有少數(shù)電影在適用,西方電視劇采用的設(shè)備和頻道和中國的不同,而且價格昂貴。韓雪和她的團隊歷經(jīng)6個月,終于克服了這一難關(guān),電視劇成功上映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收視率。第二件事,是她參加《跟著貝爾去冒險》。平日里缺乏鍛煉、恐高的她不僅跟著貝爾上山下河,而且在左臂受傷的情況下,攀爬繩索穿越河流。有些事,你以為做不到,但多堅持一下,多嘗試一下,也許就成功了。 通俗地來說,『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就是認識到自己的不可能,設(shè)想到事情最壞的處境,然后努力去嘗試去改變』 為什么說是悲觀主義? 因為接受現(xiàn)實往往讓我們很痛苦。現(xiàn)實是,我們的很多愿望基本上不會實現(xiàn)。比如,我們希望我們只要努力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事實是,除了死亡的結(jié)局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之外,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們不知道現(xiàn)在的付出是否能夠給我們帶來確定的收益?接受現(xiàn)實等于承認我們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東西不一定能學會,想得到的東西不一定會滿足。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最終都會離開我們。想想,都覺得很沒意思。當然是很悲觀的一個狀態(tài)。 而悲觀主義,又有消極的和積極的區(qū)分。 由于悲觀是一種痛苦而沉重的感覺,人們不喜歡留在這種感覺里,所以很多時候習慣采用大量的防御來讓自己遠離事實,以逃離當下的痛苦。這種狀態(tài)我們稱為消極的悲觀主義。比如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開始之前就想到種種失敗的可能,能力不足怎么辦,資金不足怎么辦,出現(xiàn)了問題要怎么處理。大量的關(guān)于失敗的幻想,讓人十分挫敗和痛苦,為了避開這些痛苦的感覺,干脆就不再嘗試。 我有一位朋友,辭掉上一份工作之后,很長時間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某次聊起,我問他怎么不繼續(xù)。他說,找本行業(yè)的,現(xiàn)在不好做?,F(xiàn)在這個行業(yè)掙錢都不多了。換一個行業(yè),也不一定能夠掙錢。 我說,那你可以慢慢積累呀。 他說,這個年紀,重新學習是很困難的。 我又問,那當初為什么要辭職呢? 他說,因為那家公司老板不是很大方。 至此,已多說無益。所有失敗的可能性他都想到了。確實足夠悲觀了。他期待著可以找到一份沒有遺憾,沒有沖突,能夠滿足自己所有愿望(經(jīng)濟,成就感,關(guān)系)的工作。這種幻想實際上是避免接觸客觀事實中必然會存在的種種不愉快的感覺。也是因為一直維持這樣的幻想,各種失敗的可能性都想到了,他也無法積極的行動。少了行動,他失去了大量可能的經(jīng)歷和機會。這種消極的悲觀主義,是期待著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來主動滿足自己。 有一些有人際交往障礙的人,內(nèi)在的機制也是跟這個有關(guān)。仔細去觀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都有一個內(nèi)在的愿望,他們希望如果自己拋出橄欖枝,就不會被拒絕。直到百分之百的確定自己不會被拒絕之后,才愿意跟別人來往。外在現(xiàn)實顯然永遠無法滿足這個期待,所以他們寧愿一直被動的等待。 凡是想要通過改變他人,改變外在環(huán)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的人,都是消極的悲觀主義者。說得夸張一點,我們都知道最終的結(jié)局是死亡。如果上帝不改變這個結(jié)局,我們就不想活了。然后每天想著上帝怎么這么不公平,為什么這樣對待自己,一直憤憤不平。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這些情緒上。這就是消極的悲觀主義。 積極的悲觀主義又是怎樣的? 同樣面對死亡的結(jié)局,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選擇向死而生的態(tài)度:接受這個既定的結(jié)局,然后積極投入在當下的每一天。具體來說,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有兩點主要表現(xiàn): 第一,要放下內(nèi)心不現(xiàn)實的幻想。許多人總是說我想努力,每年制定了很多計劃,但就是沒辦法執(zhí)行。歸根結(jié)底,還是跟無法徹底放下心中的幻想有關(guān)?;孟胫约旱脑竿麜詣訉崿F(xiàn),幻想著自己付出一點點就馬上就收獲。叔本華在《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中提到:“生活幸?!本褪侵浮吧畈荒敲床恍腋?。”——即度過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面對種種不幸還能保持平靜的人,表明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許多可怕的事會發(fā)生。積極的悲觀主義,就是承認我們的需要有可能會被拒絕,但為了滿足愿望,還是要冒著被拒絕的風險繼續(xù)行動。而人生的體驗,就是在這些同時有挫折和滿足的經(jīng)歷中不斷的累積起來的。正因為積累了這些豐富的體驗,人生才會變得豐富多彩。 第二,坦然接受喪失,讓過去的成為過去。那些拒絕接受現(xiàn)在,讓自己停留在過去的美好之中的人,看似活著,生命的發(fā)展早已停滯不前,再也無法體會到新鮮的內(nèi)容。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知識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那些從小被夸獎,覺得自己很聰明的孩子,一旦投入到現(xiàn)實努力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會遇到大量的困難。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自己很挫敗,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聰明還不足夠讓自己有所收獲。于是,有的人會選擇告訴自己,都是因為自己還沒有投入,如果投入的話,困難就不存在了。為了維持這種幻想,他們根本就不敢真正的投入。一投入,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沒有比別人有太多的優(yōu)勢,甚至很多方面可能比別人糟糕。 另有一些人,他們能夠很快接受自己原來知道得不夠多。自己以前的聰明還不足以讓自己得到更多。接受這個事實之后,反而能夠平靜下來,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學習積累知識的過程之中。也因為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別人那里有很多好的知識,所以他們常常從別人那里吸取到不一樣的觀點和想法,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這類人遇到的貴人就會比較多。貴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識別出來的。這兩類人,就是消極的悲觀主義者和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區(qū)別。 年少的狀態(tài)和成長之后的狀態(tài)總是不同的。盡快接受現(xiàn)實,才不會消耗太多無謂的精力。承認過去的成就只是過去的,從而把精力有效的使用在積極的建設(shè)現(xiàn)在的生活上。 笨鳥先飛和龜兔賽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笨鳥早早承認自己笨,要付出得比別人更多才可以,所以每天都比別人更早起飛。如果我們也能夠承認說,現(xiàn)在的自己懂得的不夠多,所以要多聽,所看,多觀察,多學習,那么知識的累積一定快很多。那些覺得自己現(xiàn)在什么都懂得人,基本上,不會懂得更多。因為他們不太有機會看到和學到自己還不懂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知識發(fā)展就停滯了。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不論過去的美好還是痛苦,都能夠讓過去成為歷史,活在當下。面對同樣悲觀的客觀事實,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還是積極的態(tài)度,最終決定了我們在過程中的收獲和積累。 成為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意味著放下內(nèi)心不現(xiàn)實的幻想,接受喪失。就是要接受我們會死亡的事實,接受我們曾經(jīng)失去的,尊重現(xiàn)在的客觀事實,投入在當下,用心的活在當下,一步步走向死亡。唯有如此,生命的過程才會豐富多彩。 一個人在社會上扮演著很多的角色,而這不同的角色要求一個人要從不同的立場來演好自己的這場人生大戲。或許,她在職場勵志劇中是一個工作狂,對下屬嚴厲,是一個叱咤風云的女強人。但同時,在家庭情景劇中,她很可能是一個溫柔賢惠,能夠負責好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相夫教子的妻子、母親。 對生活、對人都是以積極地態(tài)度來面對,但并不是一個只知道享受物質(zhì)生活,忽略豐富自身靈魂的人。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內(nèi)心愈為充實,對他人的需求就愈少?!睘槭裁凑f這是一種悲觀主義者,因為這似乎和人本身的特點相悖,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割裂人與人的社會關(guān)系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說面對這樣的情況,這類人既要保持內(nèi)心堅持,也要做到樂觀面對現(xiàn)實,這是一種無法忽略的矛盾。 古語有云:“君子慎獨”。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最能看得出內(nèi)心的力量是否強大,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一群人的熱鬧并不是真正的快樂,那些人或許該說是外表樂觀下的悲哀。正如拉·布魯耶所認為的“我們所有的禍害都來自于不能獨處”。不能獨處,不能以一個悲觀主義者的姿態(tài)來審視自己,對自己進行約束,只是一直追求群體的合拍,群體的活動,最后迷失自我,忘記自己,僅憑著一腔所謂的熱血,做一些不理智、沒頭腦的事情。 我欣賞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因為,他們足夠理智,他們在這個信息爆炸,有些混亂的社會能保持足夠的清醒,足夠的思想獨立。甚至可以說,他們就像是超然世外,靜靜地觀察這世界每時每刻發(fā)生的事件,但他們不同于沉默的大多數(shù),不同于魯迅先生筆下的冷眼看客。對于對的事情,他們搖鼓吶喊、沖鋒陷陣,對于錯誤的事情,他們有勇氣說不,絕不同流合污。 也正是由于悲觀主義的特質(zhì),他們對于每件事都不會盲目樂觀,他們會做好面對失敗的充分準備,把每件最糟糕的結(jié)果都考慮在內(nèi),在真正面對的時候,做到真正的從容不迫。反觀另外一群人,對于一件事情,從來不會準備第二套方案,從來都會說:“應該沒問題的吧”明明不確定,卻總是無動于衷,等到事情真正的發(fā)生,手忙腳亂的匆忙應對,往往只會慘淡收場。 在這片土地土生土長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聽到過一些特別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這些故事,仔細一聽,毫無邏輯,完全是為了說理而說理,就像現(xiàn)在的雞湯文、成功學一類的書。只是為了煽情、加大藝術(shù)效果,用的夸張毫無人性,這大大破壞了一個人邏輯思維的建設(shè),也無怪乎社會上如此多的奇葩事件,因為你根本無法理解,是什么樣的理由讓這些人去做那樣的事情??膳碌氖?,一旦一個人思維固定之后,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的,和這樣的人交流,分分鐘逼死本就是悲觀主義者的人,而作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只能淡淡笑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來緩和氣氛。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這是奧地利心理學學者維克多·弗蘭克,在歷經(jīng)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痛苦煎熬后,最深刻的感悟。 積極的悲觀主義——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積極的悲觀主義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選擇積極、從容應對的一種世界觀。相比前面的積極的樂觀主義,這種世界觀擁有先發(fā)優(yōu)勢。在面對任何不確定的境遇的時候,他們看得比誰都清楚,他們更能把握趨勢,或者至少在大的方向上他們能確保自己是正確的。權(quán)衡之下,明眼人都知道積極的悲觀主義,才是我們最應該奉行的一種世界觀。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在對生活的真相了然于胸的時候,仍然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你看到的是生活的希望,而不是背后的黑暗。 你早就把失敗當成了一種常態(tài),當最終真的面對失敗的時候,你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從容和篤定。在斯多葛派哲學看來,就是只關(guān)注自己能控制的東西,對于自己無法控制的局面,則選擇性忽視。持有積極的悲觀主義的世界觀的人,他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還是一種“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智慧。 不過,誰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的?誰從一開始就能做好的?誰不是從一開始跌跌撞撞的狀態(tài),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所以,更確切地說,完整的人生狀態(tài)應該是,積極的樂觀主義和積極的悲觀主義的整合。前半段是積極的樂觀主義,后半段則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蛘呒毣骄唧w的每個技能的學習或是某個工作項目中,這個結(jié)論同樣適用。 一段時間大家都喜歡談幸福指數(shù),在黃磊接受的一次采訪中,記者提到,中國人的幸福感都不太高,黃磊反對說:“我超高?!?/span>在我們眼里,黃磊是“幸?!钡拇~,主持表演、鉆研廚藝、經(jīng)營家庭,他總是把生活過的熱氣騰騰。于是記者問他通往幸福感的路徑是什么?黃磊回答說,那個路徑就是一定要悲觀?!澳愕们宄庾R到,人生整體就是結(jié)束,就是早晚的問題。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整體是悲觀的。最糟糕的是整體樂觀的那些人,每天都說明天會更好,這是不太現(xiàn)實的。” “你會離開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從二人世界到老兩口,有一天總會離開。那么干嘛不用更好的一種方式,平和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然后快樂?!?/span>悲觀是一種認知方式,很難改變,但如何對待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你可以選擇采取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周國平說:“悲觀主義在理論上是駁不倒的,但生命的實踐能消除它?!?/span> 劉若英在隨筆集《我敢在你懷里孤獨》里提到,她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而這種悲觀并不是表現(xiàn)在她消極地對待人生,只是在對待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沒有那么高的期待。面對很多事情,她會先去想最糟糕的結(jié)果,如果真的發(fā)生了,那也沒關(guān)系,因為這本來就在她的預期之內(nèi)。而如果最糟糕的結(jié)果并沒有發(fā)生,哪怕只比她預想的好一分,那么就是賺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防御性悲觀主義”,即事前就把事情的結(jié)果想得很壞,等到最壞的結(jié)果真的發(fā)生時,因為他們在意識層面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備,所以真實經(jīng)歷時受到的打擊也就沒那么大。積極的悲觀主義讓人不至于太容易被失敗擊倒,反而在面對結(jié)果時有種“小確幸”的滿足。 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一書中說:悲觀主義不是情緒,是你對世界的基本態(tài)度和認知,我不是一個死氣沉沉、郁郁寡歡的人,我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不強迫自己“必須樂觀”,是在認清生命的真相后,懷著對生活極大的善意,去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span>也正因如此,“生活的最佳狀態(tài)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所以我們活成了“那個在黑暗中大雪紛紛的人”。 接受這個世界的薄情,投入對當下的深情,我們活血才能活出樂觀的真正模樣。悲觀主義是知識的初級、知識的終極,誰不是憑借甘美的絕望,而過盡其自鑒自適的一生。 人,生來就注定是悲觀的,因為,在這人生路漫漫,大家都是奔著死亡的大道而去,或早或晚罷了。積極的去面對人生的過程,這是必然的,趨利避害沒有錯??墒?,作為一個人,首先要想到的不是口頭上的“大義”,而是落到實際的行為;不是對于同類的惡意八卦,而是在充分了解別人的情況下,選擇傷害最小的方式去提醒對方;不是盲目從眾無視社會規(guī)則,破壞最基本的底線,而是理智思考事件的可行性,再進行行動策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