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文章首發(fā)于牛虻公眾號 ——女王節(jié)的思考 女性似乎是哲學的絕緣體,并不是說女性不愛智慧,更不是對廣大女性朋友們的性別歧視,而是就人類自古以來的普遍現(xiàn)象所做的一個思考。 事實的確如此,翻開各類哲學書籍,起碼在我所讀過的哲學書中很少涉及,例如時下主流的不同版本不同作者的哲學史中幾乎是找不到女性哲學家的。我們所能見到的女性哲學家鳳毛麟角,但是并不是說沒有,像上個世紀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情人或者媳婦波伏娃就是一個很著名的哲學家。她的成名作是《第二性》,個人沒有讀過,也就不再多說。 說女性是哲學的絕緣體,這絕非偶然,但也并不是無跡可尋的。為什么說女性是哲學的絕緣體呢?思考這一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是哲學自身的特性;第二是女性的天賦與母性;第三是女性和男性思考問題的差異。 01哲學自身的特性 哲學一詞是在近代才傳入中國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以倫理學為主,在關(guān)于認識世界的三對關(guān)系上,人對人、人對社會占據(jù)主要地位,人對自然相對少一些。而中國哲學發(fā)端于先秦諸子百家時期,隨著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思想更趨統(tǒng)一。尤其是儒家思想被定為官方統(tǒng)一思想以后,女性在社會中幾乎沒有什么地位可言。 在儒家思想中,講究“夫為婦綱”,也就是女性在中國歷史上是沒有什么地位可言的。但是也有女強人的存在,然而她們并不能左右整個社會的主流大勢。像漢初的呂后專政、唐初的武則天稱帝以及晚清時期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基本上是信托皇帝帝位而上位的。也就是說,在大的環(huán)境下,女性沒有地位也沒有權(quán)力進行哲學思考。 再來看看先秦哲學的發(fā)展,大體可分為中國哲學的萌芽、諸子前哲學和諸子哲學3個階段:
可以看出,中國哲學從萌芽之初與宗教密切相連,然后是宗法制度息息相關(guān),最后直接是統(tǒng)治思想,作為皇權(quán)世襲的中國歷代政治變遷,客觀條件上是不允許女性有獨立自主意識的,“三從四德”將她們牢牢地禁錮在思想的牢籠里。 在西方,哲學是“愛智慧”之學,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思考需要有兩個條件:首先是好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無論在最初還是在現(xiàn)在,人們都是由于好奇而開始哲學思考的;其次,是閑暇,“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備的時候,在那些人們有了閑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樂,也不以滿足必需為目的的科學才首先被發(fā)現(xiàn)”。 與中國歷史類似,把持西方統(tǒng)治地位的是教皇,女性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低下的。直到啟蒙運動以后,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以后,尤其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以后,才涌現(xiàn)出個別女性哲學家。如沃斯通克拉夫特、波伏瓦、漢娜·阿倫特等女性哲學家,尤其是沃斯通克拉夫特,這個本身就生活在啟蒙運動時代的女性。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應該記住她的名字。 沃斯通克拉夫特在1792年發(fā)表的《女權(quán)辯護:關(guān)于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書里,她公開地為女性辯護,她說:
今天,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視作是女權(quán)主義哲學家的鼻祖之一,而女權(quán)主義者們也經(jīng)常會提到她的生活與作品。 沃斯通克拉夫特 所以,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抑或從哲學自身的角度來看,哲學史上女性為什么那么少,根源在于女性所處的社會地位。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盛行,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涌現(xiàn)很多女性哲學家。然而,女性似乎是哲學的絕緣體還與其天性是分不開的。 02女性的天賦與母性 母性其實是女人的天賦,這一天性是女性的本能。母系社會是人類氏族社會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guān)系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tǒng)和繼承財產(chǎn)的氏族制度,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緣,崇拜共同的先輩。隨著原始農(nóng)業(yè)及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作為其發(fā)明者的婦女在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 沃斯通克拉夫特 女性的母性決定了女性天生具有撫養(yǎng)孩子、保護孩子的使命,與男性根本不同的是,她們思考問題是以孩子、家庭為第一要義的。為了撫養(yǎng)孩子、保護孩子,她們耗去了大部分時間,甚至所有的時間,她們沒有哲學思考所需要的條件:閑暇。 母性是高貴的,母性是神圣的。她帶給了每一個人最初的溫暖和愛,而且這也是人性中最簡單而又最恒久的。從本能上講母性也是人類文明滾滾向前的原始推動力之一。在關(guān)于哲學思考的時候,自己有過這么一個理解:
母愛是女性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它既超脫于宗教又凌駕于哲學之上,卻又是科學所無能為力的。可以這么說,正是女性的母性耗盡了她們的精血,才導致女性從天性上缺乏哲學思考的空間。 03女性和男性思考問題的差異 如今網(wǎng)絡上流行著很多關(guān)于兩性問題的話題,更多側(cè)重于情感。男性重理性,女性重感性;男性重邏輯,女性重情感;男性多崇尚思辨,女性多注重態(tài)度;男性重結(jié)果,女性重過程……其實,女性和男性思考問題代表著非理性主義和理性主義,男性是理性主義的代表,女性是非理性主義的代表,這才是二者思考問題的根本差異所在。 哲學上所說的非理性主義是什么呢?“非理性的”這個術(shù)語,通常含有“為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用邏輯概念所不能表達的”等涵義。非理性主義往往將理性同直觀、直覺、本能等對立起來。非理性主義在現(xiàn)代哲學和倫理學中流傳頗廣。如信仰主義者的非理性主義宣揚非理性的信仰;叔本華宣揚無意識的意志,斷言理性和科學不適用于道德范圍;尼采宣揚“權(quán)力意志”論,主張非道德主義;柏格森宣揚直覺;存在主義宣揚存在不是客體而是主體,“存在先于本質(zhì)”(薩特),否認道德規(guī)律的客觀性等等。這些都是非理性主義的表現(xiàn)。 非理性主義的先驅(qū):叔本華 非理性主義作為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流派之一,它是以反對傳統(tǒng)哲學而存在的。而女性的思維方式恰恰是非理性主義的,也就是說,她們的思維方式與哲學是背道而馳的,這也難怪女性似乎是哲學的絕緣體,與哲學碰撞不出火花來。相反,在文學、藝術(shù)、音樂、倫理、道德等非理性領域,則是女性擅長思考的方面。 綜上所述,女性思維方式的非理性主義特征,加之時代與環(huán)境所致,歷史上才會出現(xiàn)這種女性似乎是哲學絕緣體的現(xiàn)象。隨著男女平等思想的盛行,還有女性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屬于她們的時代應該就會到來。 2021/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