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27歲的李白隱居湖北安陸。在安陸他也時常外出游歷、以詩會友。在這期間他結(jié)識了年長他12歲的孟浩然,由于兩人都生性豁達(dá),于是成為摯友。 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到長安趕考,但是進士落榜。在長安蹉跎兩年,在仕途沒希望后,孟浩然于開元十七年(729年)離開長安,準(zhǔn)備漫游吳越、游歷山水以排遣仕途遇挫的苦悶。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途中要去廣陵(江蘇揚州),于是便托人帶信給孟浩然,邀請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一聚。 他們相聚江夏后,游覽江夏名勝美景,幾天后孟浩然在黃鶴樓辭別李白,啟程前往揚州。李白在江邊看著孟浩然的船漸漸遠(yuǎn)去,有感而發(fā),一揮而就寫下了這首不落俗套、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可惜的是這一次竟是兩人最后一次見面。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詩的絕妙之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點明了原因和地點,即好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辭行。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兩位詩人江夏相聚時也多次游覽此地。另外有傳說一個仙人在黃鶴樓飛升成仙,而孟浩然也正是在黃鶴樓辭行前往揚州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兩者在李白的心目中構(gòu)成一種浪漫的、詩意的聯(lián)想。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一句說明了送別的時間和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盁熁ㄈ隆绷醴w、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短短四個字,詩人便傳神地寫出了陽春三月的明媚春光,在讀者眼前鋪展開一副美麗的春天畫卷。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而開元盛世時期的揚州三月更是花團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迷人。所以對于孟浩然在揚州風(fēng)景最好的時節(jié)前往,李白對于好友的旅途的羨慕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看似寫景,卻蘊含了一個充滿情誼的細(xì)節(jié):詩人在江邊看著朋友的船漸行漸遠(yuǎn),最終消失在天水相接處,眼前只剩浩浩蕩蕩不斷奔流的江水,仍翹首凝望、久久不愿離去。兩句景物描寫將詩人送朋友離開后的心潮起伏、依依惜別、對朋友目的地的向往,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說到送別,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離愁別緒、依依不舍、傷感萬分,詩歌的總體基調(diào)總是帶有一種濃濃的傷感,比如關(guān)漢卿的“自送別新難舍,一點相似幾時絕”、韋應(yīng)物的“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孟浩然的“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都表現(xiàn)了離別時的肝腸寸斷、難舍難分。這首詩之所以能夠在萬千詩歌中脫穎而出、獨占一席之地,并且能夠選入我們的小學(xué)教材,是因為這是一首送別詩明麗快意、充滿浪漫的氛圍。 李白和孟浩然的這次相聚,正是處在李白年輕快意之時,他還有沒經(jīng)歷挫折,心中沒有憂傷,他眼中的世界充滿美好。而分別時又處在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連孟浩然要去的地方,沿途順江而下,一路繁華似錦。所以這個時期的李白心中充滿希望和快意,而他又是一個浪漫、愛好游歷的人,所以李白這首送別詩的氛圍是浪漫的、對前行的目的地充滿暢想的。 但是此時的李白不知道的是,這次分別直至10年后孟浩然離世,兩人再沒有見過面,李白再沒有為孟浩然做過詩。所以這首《送孟浩然之廣陵》也就成了李白寫給孟浩然的絕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