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這么一地兒,名字叫橋,可實際上可沒有橋。東直門內(nèi)大街、交道口東大街、東四北大街與雍和宮大街的四街交界處,就叫北新橋! 千古疑云 北京民間一直流傳著有關(guān)北新橋的傳說。廣為流傳的有過去的北新橋鎖龍井,更有近代日本人拉鏈子、北京修地鐵繞路等傳說。 過去的北新橋地區(qū) 相傳北京城有條孽龍,被劉伯溫困在海眼里。人龍相約等這里舊了龍就可以出來,從此這里便得名:北新橋。海眼在原東北角的精忠岳廟里還是能看到的。 傳說中的那口井 后來在抗戰(zhàn)時期,一群日本鬼子曾嘗試拉鐵鏈子,但井里涌出腥味與黑水,還伴隨著怪聲...日本人立馬嚇得不敢動了。 其實黑水腥味怪聲這些都是真事。黑水和腥味是由于井水長期靜止而變質(zhì)造成的,聲響也是由水流和空間回響造成的現(xiàn)象。 在六幾年精忠岳廟被拆掉,那是人們最后一次看到海眼。在2004年,據(jù)說修建地鐵5號線的時候海眼重出水面,為了保護好文物,地鐵也只得繞開修建。 過去的北新橋 北京的超市史上,北新橋也有這非常重大的意義。1984年,北新橋路口東北角的大華商場正式開業(yè)。這里一時間成了北京的“紅人”。 大華商場的售貨員 大華商場首次嘗試的自助式服務吸引了不少人。二樓自選一樓傳統(tǒng)柜臺式的商場開啟了現(xiàn)代自助服務的先河,只是剛開始失竊現(xiàn)象嚴重。 從大華出來往北走,孩子們放學后必去的圣地——寶龍。各種文具,合卡,小玩意兒。開學第一天家長們也得來這買書皮。 在北新橋東南角的郵局南邊還有個澡堂子。老北新橋人民的夜生活除了逛大華以外就是去洗澡了。洗完了順路買兩張VCD回家看。 在北新橋路口西南角有一個高臺階冷飲店。小時候考好了的孩子們都會讓家長帶著去吃上一個杏仁豆腐跟三色布??! 要說稻香村還真得感謝北新橋 要說北新橋還有個街道企業(yè):稻香村!曾消失多年的稻香村曾找到過北新橋,在這里建廠房做點心。不少北新橋人民都上稻香村當過營業(yè)員呢! 不少北新橋人現(xiàn)在都會包匣子 大華再往東一溜的鐵皮小攤,還有一家糧店。小攤上賣什么的都有,賣菜的、漫畫、VCD上這來您全能買到。 這條在當年為了“搞活經(jīng)濟”的街道俗稱為“東內(nèi)自由市場”。兩側(cè)滿是居民房的馬路就是人們嘴里的“東直門內(nèi)大街(東內(nèi)大街)”,也就是今天的“簋街”。 “鬼街”?簋街? 當時的東內(nèi)大街在白天很少有賣小吃的。到了晚上,幾百個攤位人去樓空,只有幾個水果攤搖身變成賣灌腸、炸串、鹵煮的攤。 過去的東內(nèi)大街 后來晚上的小吃攤才多了起來。當時還有一位特有名的大爺,白天賣水果,晚上出來賣灌腸。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還在攤位上賣賣風車。 到了90年代,北京人的夜生活豐富起來之后,簋街兩邊的居民都把平房后墻打開。成為了東內(nèi)大街上的第一批飯館。 一到晚上燈火通明的東內(nèi)大街就像過去的“鬼市”一般。一說吃晚飯,北京人嘴里最常出現(xiàn)的也變成了這里,“鬼街”。 現(xiàn)在的簋街更像“鬼街” 不知怎的,后來就變成了“簋街”。要說怎么就變成了“簋”字誰也說不清。但簋街人民倒能接受,畢竟簋街聽起來更有文化。 還是東內(nèi)大街好聽 現(xiàn)在的北新橋 現(xiàn)在的北新橋仍是北京夜里最火熱的一個地帶。深夜的北新橋永遠人聲鼎沸,甭問,一看就知道是去吃鹵煮的。 每天深夜,北新橋鹵煮店門口都能看見喝花了的老爺們一邊在地上畫著蛇一邊喊著“我要吃大腸”,就這樣殺進鹵煮店。 深夜吃碗鹵煮太舒服了 與其說它是一家鹵煮店,其實它更像過去的茶館。各種奇人異事都能在這里聽說。出來跟人聊天都是:“那天我跟北新橋聽說......” 而簋街自從上個世紀第一家賣小龍蝦的門臉“胡大飯館”的開業(yè),也讓小龍蝦在這里成了氣候。連外國首相也得來簋街嘗嘗。 簋街最早一家賣麻小的 現(xiàn)在的簋街一到飯店就人山人海,想吃頓麻小得排上半天。兩三個小時那都算快的,逢年過節(jié)排六七個小時才進得去的比比皆是。 現(xiàn)在的北新橋,是北京城中心的一個小世界。糖果躁動的表演,燈紅酒綠的工體,行色匆匆的立交橋都影響不了它。 每個人到了北新橋都不是局外人,也不是匆匆來過的食客。大家都是北新橋的一部分,陪著它見證這里的變遷,也陪著它保護著珍貴的昨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