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又丑 看到小米也來造車的消息。不禁很疑惑,電動車的門檻真的那么高嗎? 特斯拉就不說了,奔馳,寶馬,寶時捷,大眾…… 都造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這些一線品牌之外,國內的一汽,比亞迪,五陵,北汽,力帆。各品牌也造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 目前,徹底把自己牌子搞砸了的是北汽,利用當?shù)氐谋Wo,在出租車市場大量推行,但是它的運氣不好,所處地是北京…… 冬天零下 20~30 度的低溫,把自己的短板徹底暴露,出租車司機們深受其苦,寧可開老舊的燃油車,也不愿意開北汽的電動車。北汽只恨自己在北京,如果是在沒有冬天的深圳,廣州,多好呀。 對北汽電動車最大的報怨,不是內飾,也不是有沒有智能駕駛,而是老掉牙的 —— 電池續(xù)航。尤其是在冬天,完全讓人無法忍受。 目前,最受市場認可的電動汽車還是特斯拉,雖然,各種投訴和爭議不斷。但是,消費者不是傻子,四年前的特斯拉汽車,充滿電依然能跑幾百公里,冬天即使嚴寒天氣,也能續(xù)航 200km 以上。這才是它最牛的地方。 電動汽車只要采用一線廠商電池,解決好續(xù)航問題。就行了,當然,價格也就起來了。 總的來說,感覺這玩意兒門檻并不是特別高呀,只要能造車的基本上都能造電動汽車。 如果,電動車的門檻很低的話,只造電動車的新勢力憑什么享受那么高的估值? dreamzqw 我來說一下吧,目前在某地產造車擔任小小工程師,以前是在汽車零部件廠,畢業(yè)工作已經十多年了。 1、汽車零部件定制化程度高(不同廠商的零件完全不兼容),且零部件數(shù)量多,一臺車通常由幾千個零件組裝而成。各零件必須嚴密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心之浪跡 門檻有,但是別想的太夸張了,就拿燃油車來說,桑塔納那個時候上汽老總說的多夸張,要二十年之后才能開發(fā)新車型,才能降價,結果呢,吉利,奇瑞,力帆一個個都把車做起來了。 汽車這東西說到底就是資金密集型企業(yè),開局是需要很大資金投入的,生產線需要上規(guī)模才能降低成本,萬一車不被接受那昂貴的生產線一個個都要打水漂,所以門檻自然是很高的,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做的。特斯拉股價的暴漲也是因為上海生產線的啟動,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而不是特斯拉突然在技術上有了進步。說句不好聽的話,要是門檻真的那么高,特斯拉也是從無到有做起來的,也不應該比豐田大眾這些老牌車企強。 電動汽車的門檻和基礎還比國產燃油車好得太多了,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市場還是很大,任何一家都有機會,比如五菱宏光,在他推出 mini 之前誰能想到他的電動汽車能拿下銷量冠軍。 所以大家都在拼,資本也是多方投注,要是再拼幾年,大家的地位都定了,那就是該退潮的退潮,該倒閉的倒閉了。 哲少 66 是一個看著貌似很低,可一上手卻無比的高。傳統(tǒng)車企轉型一大半從零做起,想引進卻是昂貴無比的配套。這就是為啥出現(xiàn)一堆跨行業(yè)造車的。汽車已變得越來越像一部手機。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和價格的不斷下降,5 年一換已是趨勢。技術更是落后一年,甩之千里。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chshch 作為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和電動汽車車主,我覺得電動汽車真不是泡沫,真是個確定性的趨勢。開過電車的車主,基本不愿意回去開油車了,體驗比油車好太多了。 電車適合城市通勤,家有車位能安裝充電樁的場景。那它和油車比跑高速,沒太大意義。 像賈躍亭那樣造幾輛樣車,難度很小。但大規(guī)模量產,真是很多坑,難度真的很高! 另外,現(xiàn)在大家對電動汽車的定位,不單單是個電車那么簡單了,而是智能化的電子產品。這一塊是傳統(tǒng)車企的短板,也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強項。所以才有蘋果、小米這些企業(yè)躍躍欲試。 行業(yè)從業(yè)者要賺錢,感覺比投資買雙低轉債都還難?。?! sm1314 造出來其實很簡單的,但是要做到便宜、可靠、耐用,是非常難的 魔豆 如果我們從汽油車零部件的進口國,變成電動車的電池,電機和整車的出口國,那么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彎道超車?我們打造電動車全產業(yè)鏈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 mrwangting 反正,我絕對不相信,10 年后,全世界市值第二大的車企會是比亞迪,第三大的車企是蔚來。 腳踏實地 會不會等國內零部件供應鏈成熟后,造車就如造手機一樣,主要就是設計好給代工就行了。 小鎮(zhèn) 這東西是可以彎道超車的。 比如磁帶錄音機,磁帶錄像機,只有日本能做,德國都不行,可是 MP3,韓國就超車了,蘋果也超車了。 單反也是的,自動對焦的鏡頭,別的國家做不了膠片的單反,但是現(xiàn)在采用三鏡頭,華為也可以拍月亮了。 10 速的變速箱,別說長城,連大眾也做不好,所以就指望電動車超車了。 來學習 好的電動車會有門檻,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都有門檻,電動車也確實有前途,但現(xiàn)在估值太高了,有上世紀互聯(lián)網泡沫的影子,上世紀互聯(lián)網泡沫破滅時很多股價跌的就剩零頭,當然后來優(yōu)秀者又起來了,你即使選對了標的,中間嚇死人的調整也會讓你萬念俱灰。 浩瀚紅鷹 為什么一開始大家拼命投錢,賠錢也要搞,是因為很多專利你搞出來,后面的人要么就用更麻煩的方案,要么就得花錢買你的方案。 汽油車時代傳統(tǒng)車企積累了大量的專利,后面的人沒法越過這個門檻。 問題是這樣一來,傳統(tǒng)車企已經投入巨資搞的廠房設備、錯綜復雜的供應鏈怎么辦?結果就是傳統(tǒng)車企失去了優(yōu)勢。 bba 推出的電動車,全部慘敗。因為和新勢力比,要啥沒啥,價格貴還不好用,沒有任何吸引力。bba 都這樣,就別說別的傳統(tǒng)車企了。所以,對電動車企來講,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片藍海,而且是空曠發(fā)展空間巨大的藍海,只要 10%-20% 的汽油車轉成電動車,這些企業(yè)就可以大吃一頓。 門檻低,發(fā)展空間大,自然吸引資本,小米、蘋果都想進去分一杯羹也很正常。 Chengxi 核心在系統(tǒng)和電池,一個華為和蘋果,一個是寧德時代和松下。其他就是組裝,和手機差不多,主要是汽車高消費,而且可以作為平臺綁定很多其他產品,比如說小米駕駛系統(tǒng)高配小米手機,一輛車把你捆綁,最后培養(yǎng)消費情懷,米粉,果粉,特斯拉粉。人一旦形成感情,賠錢的事情自己還幫人家數(shù)錢。舉個例子,果粉只要出新蘋果手機就要換,不然就渾身不舒服。 mrwangting 個人感覺,電動車的難度,相對于汽油車,是直線下降了。 零件數(shù)從 3 萬多個,下降到 1 萬多個。 但是,智能汽車可能難度在軟件上,所以,為什么蘋果, 小米,華為,百度,這些都說要造車了。 winwinuu 如果是從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角度,門檻高到爆炸。 其實很傳統(tǒng)車廠很類似。傳統(tǒng)的零部件技術都需要時間堆起來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一樣是時間堆起來的玩意。 這個未來將顛覆整個人類出行體系。電動車是數(shù)字信號,油車撐死就是個模擬信號。別人家都是 4K 高清了,你還看模擬,誰更落后點一目了然。 電動車的估值并不是給賣車的,而是給的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沒有這個的都是假估值,看它起高樓,看它宴賓客,看它樓塌了。 這角度來看三家,小鵬似乎是比較有前途的,畢竟直接抄的老版特斯拉技術,蔚來就一個玩圈子的假貨,搞神教一流其余末流。理想走的中間路線,結果很可能兩頭不到岸。 小鵬這個” 抄襲 “被 Musk 噴過幾次了,都不是抄襲,直接偷的老版技術,然后現(xiàn)在特斯拉 FSD8.1 換了全人工智能技術,接下來就是看小鵬后續(xù)技術會如何選擇了。個人預計還是堆老版的雷達技術而不會走攝像頭 + 人工智能。哪個才會是這個時代最后的選擇?我不知道,所以最好辦法就是:兩頭下注。 來源:集思錄 微信號:jisilu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