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基礎理論》、《黃帝內(nèi)經(jīng)》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聊打哈欠這件事兒。 打哈欠,人人都做過。這也算病嗎? 來,我給你講個真實的醫(yī)案故事。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52歲,姓邱。 這個人啊,大概從1976年的八月末、九月初開始,就總想打哈欠、伸懶腰。 最開始,他是晚上睡覺不好,白天神疲胸悶,容易驚悸,口苦,食欲不振。難受的時候,他就打哈欠、伸懶腰,這樣會緩解一些。 到后來,他打哈欠的頻率越來越高。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內(nèi),打哈欠少則數(shù)十次,多則上百次。打完哈欠,涕淚橫流,懶言乏力,肢體癱軟,就好像好多天沒睡覺一樣。 這到底是啥病???家里人帶他就醫(yī),到處去看,看不出結(jié)果來。有些大夫還說呢,這就是睡眠不足,困的唄,不用看! 但是患者和家屬知道,這個事兒肯定是異常表現(xiàn),于是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找到了一位中醫(yī)來看。 刻診,見患者苔薄黃膩,脈象弦滑。結(jié)合以往的經(jīng)歷和表現(xiàn),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枳實9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2克,薤白10克,瓜蔞15克,菖蒲15克,遠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jié)果,用藥6劑之后,患者困倦打哈欠的事兒明顯減輕,胸悶緩解,食欲有所恢復,不像從前那么惡心了。但是,睡眠還是差,舌脈變化不大。 這時候,醫(yī)家遵原方,加入丹參24克,酸棗仁15克,梔子10克,夜交藤30克,再服6劑。這時候,打哈欠這個事兒沒了,睡眠和飲食進一步轉(zhuǎn)佳。 再后來,上方稍作調(diào)整,調(diào)理善后,患者終獲痊愈,隨訪3年未曾復發(fā)。 這里頭,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如果你經(jīng)??次睦蠋煹奈淖?,應該對上文患者的舌脈,比較熟悉了。脈象弦滑,苔薄黃膩。這是不是典型的痰熱之象???有痰濕,所以脈弦滑。苔黃膩,說明濕中有熱。 那么,這個痰熱,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從患者的全身癥狀中可以看出來。這就是肝郁。 你看,因為肝郁,氣行不暢,所以患者的胸中覺得悶。肝郁日久而生熱,所以患者就煩悶,睡眠不好。肝郁克傷脾土,則胃納不佳,所以食欲不振,伴隨惡心。肝膽之氣不平,膽氣上行,所以口中覺得苦。 接下來,有個關(guān)鍵問題,肝郁氣滯、痰熱內(nèi)阻的狀態(tài),怎么就可以引起打哈欠、犯困呢? 其實,關(guān)于打哈欠這個事兒,中醫(yī)典籍《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頭有解釋。古人認為,打哈欠是因為“陰陽相引”。原文是“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shù)欠”。 啥意思呢?就是說,人的清陽之氣啊,在上頭。陰濁之氣,在下頭。清陽之氣是要往上升發(fā)的。升發(fā)起來,腦袋就清醒了。可是,如果清陽之氣不足,上升乏力,它就不得不受陰濁之氣的“吸引”,想升還升不起來。就在陰陽二氣相互吸引,清陽之氣將升不升的時候,人就打哈欠了。 那么,人的清陽之氣,之所以升不起來,除了它本身不足之外,還可能有外界因素使然。在這些外界因素里頭,肝郁氣滯、痰熱阻滯是不可忽視的。肝郁氣滯,陽氣升而不暢。痰濁阻滯,清氣難以輸布。如此一來,患者當然要打哈欠了。 可見,上文醫(yī)案里的患者,打哈欠犯困的根由,就在于肝郁,以及由肝郁引發(fā)的痰熱。 問題找到了,接下來,該怎么處理呢?咱們看看醫(yī)案里的方子—— 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枳實9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2克,薤白10克,瓜蔞15克,菖蒲15克,遠志10克。 這個配伍,其實是柴胡疏肝散和溫膽湯的化裁。 這里頭,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實負責疏肝解郁,通暢氣機。半夏、茯苓、竹茹、陳皮、薤白、瓜蔞,負責化散痰熱。菖蒲和遠志,負責醒神開竅,讓患者清醒一些。 這個是最簡單的方義理解了。 到后來,醫(yī)家增入梔子來清熱,夜交藤、酸棗仁來安神,丹參來清心熱,以求全效。 你等患者肝郁得解,氣滯得暢,痰濁得化,元神得醒,身體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這是中醫(yī)用疏肝解郁、清熱化痰之法,治療頻繁打哈欠的典型案例,在業(yè)內(nèi)很有名氣?,F(xiàn)代醫(yī)學視角看,這就是用中藥,治好了所謂“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讀者朋友借鑒、參考吧。 說起來啊,打哈欠、總發(fā)困這個事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太常見了。能說所有人都源于肝郁嗎?不能。你得看患者的具體情況。除了典型的舌脈之外,還應該有諸如口苦、嘔逆、食欲下降、煩悶、睡眠不好等表現(xiàn)。這是需要綜合判斷,才能確定的事情。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此類人還真就不少啊。有些人,可能未必如醫(yī)案中這么嚴重,但是具備相關(guān)的特點。這時候,我們就得考慮到,肝郁氣滯、痰熱內(nèi)阻的問題。 文中這個配伍,是常規(guī)的方劑配伍,不過是切中病機,所以取得良效。非專業(yè)讀者如果想借鑒應用,請務必在中醫(yī)師的當面辨證指導下來進行,切不要盲目嘗試。你要找中醫(yī)好好看看。有一些人打哈欠、困倦,源于心脾兩虛。有些,屬于中氣下陷。還有的人,心火偏亢,夜寐不安,白天也打哈欠。這就需要辨證施治。大家伙面對湯藥,務必要謹慎,稀里糊涂地吃,不但容易無效,反而還可能有害。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和你聊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