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覺飽,初四尪落地,初五假開,初六拍囡仔尻川,初七忙,初八忙,初九敬天公,初十人抬尪公,十一吃福,十二人拍酷,十三人點燈,十四結燈棚,十五元宵瞑。
您剛剛聽到的童謠就是閩南人的春節(jié)。閩南的春節(jié)有好聽的說法,叫“新正”(xīn zhēng),正月里親戚朋友見面了要互道“新正如意”。 除夕夜的圍爐把天南地北的家人聚在一塊,說長話短。除夕當天閩南不少地方的主婦會特意盛出一碗米飯,插上一朵“飯春花”,供在灶臺上。閩南方言里“?!迸c“春”的發(fā)音相近,寓意五谷豐登,歲有余糧。這個習俗在現(xiàn)在的泉州、臺灣等地依然十分常見。
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起早,打開大門,點上一串“開門紅”,此為“開正”?,F(xiàn)在市區(qū)城區(qū)不能燃放煙花爆竹,但正月初一起早開大門迎喜慶的習俗還是保留著。新年的第一餐吃長壽面、長壽菜,寓意福澤綿長,闔家辛福。也有吃“菜頭”,寓意“好彩頭”。龜是長壽福澤的象征,形似烏龜?shù)摹褒旔煛笔情}南過節(jié)的重要角色,春節(jié)更是少不了。家家戶戶包龜馃的熱鬧景象便是節(jié)日的前奏。 古時候,漳州人過年有“游公爺街”習俗。公爺指的是黃梧,他原是鄭成功的部下,管理海澄,后歸順清廷,朝廷為表彰他,便在城里賜他一個府第,府第上的路便被稱為“公爺街”。
公爺街在今天薌城區(qū)的南昌路。中共漳州市委黨校歷史學教授何池對公爺街的印象深刻,他說:“小孩子會去那邊買玩具,大人會去那邊看薌劇。還有看打槍賣膏藥、雜耍那些。還有吃一些地方小點。那個地方是最熱鬧的,相當于北方的廟會?!?/span>
解放后,公爺街的春節(jié)活動被政府組織的游春場取代。游春場在今天延安北路,漳州市人民醫(yī)院附近,它也給市民帶來很多歡樂。 閩南的儺戲也是春節(jié)活動的重頭。漳州薌城區(qū)浦南鎮(zhèn)每年春節(jié)都會來一場儺戲。在閩南,儺戲也被稱為“弄大尪”、“大頭尪”,臺灣的“電音三太子”便是儺戲的一種現(xiàn)代表達形式。人們以此來表達辟邪消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不僅主婦們在家里祭拜玉帝,在漳州市區(qū)的玉尊宮里場面也是十分壯觀,上百頭的豬羊的大祭禮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祭拜玉帝的儀式也有講究。祭祀用的雞要全雞完整,雞的心臟要叼在嘴巴上。發(fā)糕、甜糕、龜馃等等更是一樣都不能少。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少不了鬧花燈?,F(xiàn)在的花燈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吸引人們駐足拍照。漳州城區(qū)人以及沿海人有吃海蠣面線糊習俗。吃海蠣面線糊,意味著好人來相交。何池教授說吃牡蠣煮面線糊,便有好人來相交。吃了牡蠣面線糊意味年也就過了,開工了,努力了便有貴人來幫你。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jié)是上一年的休整,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希望2020庚子年,你能擁有“鼠”于你的那份甜蜜和幸福,開啟新一年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