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末代皇帝,大家都有這么一個印象,即:昏君!如果不是昏君,又豈會亡國?夏桀、商紂、秦二世等,都可謂殘暴不仁的昏君!因此,末代皇帝的名聲,通常都比較差。 然而,萬事總有例外,有時是天定勝人,末代皇帝有心救國,卻也無力回天。在中國20余個末代皇帝中,此人堪稱名聲最好的末代皇帝,順治稱他為大哥,死前留下的一句遺言感動千古!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皇帝死后,后來者會上一個廟號或別稱,從這一廟號或別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末代皇帝得到的評價。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廟號或別稱,來觀察末代皇帝的名聲如何! 在揭開答案之前,先說一說幾個重要的大一統(tǒng)王朝末代皇帝廟號或別稱。 (1)漢朝的漢獻帝,一個獻字,充分說明了他的一生,將國家獻給出去了。 (2)隋朝的隋煬帝,一個煬字,幾乎完全否定了楊廣一生。古代《謚法》云,“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3)唐朝的唐哀帝,一個哀字,說明了李柷(chu)的悲苦人生。 (4)宋朝的宋末帝,一個末字,說明了最后一位,因為趙昺是被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沒有獨自施政,所以無法評價,就用了末字! (5)元朝的元順帝,一個順字,說明是順從之意,表明了他的節(jié)操。 (6)明朝的明思宗,一個思字,說明了別樣的思念情緒,這是南明弘光帝給崇禎上的廟號!清軍給上的廟號是“ 愍”,還有給上“烈”等,但沒有思宗接受度高! (7)清朝的清廢帝,一個廢字,道盡了溥儀的作為,相當于是被袁世凱廢掉。 顯然,從以上七個末代皇帝廟號或別稱來看,只有崇禎的明思宗名聲最好,其他的都可謂“慘不忍睹”!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如今崇禎卻被嘲諷! 關于崇禎,歷史評價上爭議很大,東林黨就將亡國的責任,幾乎全部推給崇禎,但公正的說,崇禎雖有責任,但更多的卻是當時的黨爭和天災。其實,在崇禎時代,面臨著三線作戰(zhàn),(1)多股農(nóng)民起義軍的內(nèi)亂,(2)外有后金的劫掠,(3)遭遇小冰河期,四處都有天災。在這一情況之下,換成康熙乾隆就能處理好? 需要注意的是,明末的這種天災人禍,呈現(xiàn)出兩個要點,即:(1)慢慢出現(xiàn),此起彼伏的出現(xiàn),后果讓人根本無法預料,即便大戰(zhàn)略家,也無法看清最終真相,所以就猶如被溫水煮青蛙了,(2)互相交叉的出現(xiàn),天災導致起義軍,一旦明軍鎮(zhèn)壓了起義軍,后金入關搶劫!總之,這讓明朝疲憊不堪,難以應付。 所以,明朝的滅亡,主要責任并非崇禎,而是有深層次的客觀原因!或許,崇禎是有心救國,無力回天吧! 讓人驚奇的是,清軍入關之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卻稱崇禎為大哥!順治曾對工部發(fā)布詔書,“朕念明崇禎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朕用(因)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憫惻......又嘗登上陵,失聲而泣,呼曰:‘大哥大哥,我與若皆有君無臣。’上為后代所惓懷如此,況其臣民乎!”也可以說,死敵竟稱崇禎為大哥! 其實,這是順治執(zhí)政之初,猶如崇禎年間,雖然身為皇帝,卻根本不能掌握實權,比如多爾袞權傾天下。另外,當時南明還在抵抗,甚至一度有中興之像,所以順治擔憂,或者說想表達:“南明的李定國、鄭成功等這些人,為何不投降做順臣呢”! 值得一提的是,崇禎自殺之前,在藍色袍服上,蘸血寫了一道詔書,即:“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p> 雖說明朝滅亡,有崇禎的責任,但有勇氣去死,而且死前還能留下如此感動千古的遺言,配得上他“名聲最好的末代皇帝”之評價!古往今來,又有哪一個末代皇帝,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憑這一點,我們或許更應該指責野蠻的殘忍,而不是嘲諷崇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