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六味地黃益腎肝,山藥丹澤萸苓摻。 【組成】 熟地黃炒,八錢(24g) 山萸肉 干山藥各四錢(各12g)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去皮, 各三錢(各9g) 【功用】 填精滋陰補腎。 【主治】 腎陰精不足證。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舌燥咽痛,牙齒動搖,足跟作痛,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知柏地黃丸 (《醫(yī)方考》, 又名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方) 再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 即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鹽炒 黃柏鹽炒,各二兩(各6g) 功用:滋陰降火。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癥見頭目昏眩,耳鳴耳聾,虛火牙痛,五心煩熱,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遺精夢泄,骨蒸潮熱,盜汗顴紅,咽干口燥,舌質紅,脈細數。 杞菊地黃丸 (《麻疹全書》) 六味再加杞與菊,目視昏花治可痊。 即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 菊花各三錢(各9g) 功用:滋腎養(yǎng)肝明目。 主治:肝腎陰虛證。癥見兩目昏花,視物模糊,或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等。 都氣丸 (《癥因脈治》) 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氣虛喘安。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二錢(6g) 功用:滋腎納氣。 主治:肺腎兩虛證。癥見咳嗽氣喘,呃逆滑精,腰痛。 麥味地黃丸 (《醫(yī)部全錄》引《體仁匯編》, 原名八味地黃丸) 地黃丸中加麥味,咳喘盜汗皆能挽。 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錢 (15g) 五味子五錢(15g) 功用:滋補肺腎。 主治:肺腎陰虛證。癥見虛煩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鑒別】 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都氣丸、麥味地黃丸均由六味地黃丸加味而成,皆有滋陰補腎之功。知柏地黃丸偏于滋陰降火,適用于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之證;杞菊地黃丸偏于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肝腎陰虛、兩目昏花、視物模糊之證;都氣丸于補腎陰中兼有納氣斂肺之功,適用于腎不納氣之虛喘證;麥味地黃丸偏于滋腎斂肺,適用于肺腎陰虛之咳嗽。 左歸丸 《景岳全書》 左歸丸內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 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方第一。 【組成】 大懷熟地八兩(24g) 山藥炒,四兩(12g) 枸杞四兩(12g) 山茱萸肉四兩(12g)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9g),滑精者不用 菟絲子制,四兩(12g) 鹿膠敲碎,炒珠,四兩(12g) 龜膠切碎,炒珠,四兩(12g),無火者不必用 【功用】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 【主治】 真陰不足證。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舌干,舌紅少苔,脈細。 左歸飲 (《景岳全書》) 左歸飲用地藥萸,杞苓炙草一并齊; 煎湯養(yǎng)陰滋腎水,既主腰酸又止遺。 組成: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9~30g) 山藥 枸杞子各二錢(各6g) 炙甘草一錢(3g) 茯苓一錢半(4.5g) 山茱萸一二錢(3~6g),畏酸者少用之 功用:補益腎陰。 主治:真陰不足證。癥見腰酸遺泄,盜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飲,舌尖紅,脈細數。 【鑒別】 左歸飲與左歸丸均為純補之劑,同治腎陰不足之證。然左歸飲以純甘壯水之品補益肝腎,適用于真陰不足之證;左歸丸則在滋陰之中又配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陽之品,用于腎陰虧損較重者。 大補陰丸(原名大補丸) 《丹溪心法》 大補陰丸知柏黃,龜板脊髓蜜成方; 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亢陽。 【組成】 黃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兩(各12g) 熟地酒蒸 龜板酥炙,各六兩(各18g) 【功用】 滋陰降火。 【主治】 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痿軟,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 虎潛丸 虎潛足萎是妙方,虎骨陳皮并鎖陽; 龜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嘗。 二至丸 二至女貞與旱蓮,桑葚熬膏和成圓; 肝腎陰虛得培補,消除眩暈與失眠。 桑麻丸 桑葉芝麻蜜和丸,疏風祛濕益腎肝; 頭暈眼花皆可治,濕痹肢麻亦能蠲。 一貫煎 《續(xù)名醫(yī)類案》 一貫煎中生地黃,沙參歸杞麥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氣,陰虛脅痛此方良。 【組成】 北沙參 麥冬 當歸身(各9g) 生地黃(18g) 枸杞子(9g) 川楝子(6g)(原著本方 無用量) 【功用】 滋陰疏肝。 【主治】 肝腎陰虛,肝氣郁滯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亦治疝氣瘕聚。 【鑒別】 一貫煎與逍遙散均能疏肝理氣,主治肝郁不疏之脅痛。但逍遙散疏肝養(yǎng)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兼血虛、脾虛之脅肋疼痛,常兼有頭痛目眩、神疲食少等癥;本方則重在滋養(yǎng)肝腎之陰,主治陰虛氣滯之脅肋疼痛,而見咽干口燥、吞酸吐苦者。 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絲蓯; 青葙草決犀羚角,參味連苓蒺草風; 再與杏菊山藥配,養(yǎng)陰明目第一功。 補肺阿膠湯 補肺阿膠馬兜鈴,牛蒡甘草杏糯勻; 肺虛火盛最宜用,降氣生津咳嗽寧。 月華丸 月華丸方擅滋陰,二冬二地沙貝苓; 山藥百部膠三七,獺肝桑菊保肺金。 龜鹿二仙膠 人參龜板鹿角膠,再加枸杞熬成膏; 滋陰益腎填精髓,“精極”用此治效高。 七寶美髯丹 七寶美髯歸杞烏,苓膝故紙芝麻菟; 筋痿骨軟齒動搖,重在滋水與涵木。 益胃湯 《溫病條辨》 益胃湯能養(yǎng)胃陰,冰糖玉竹與沙參, 麥冬生地同煎服,甘涼滋潤生胃津。 【組成】 沙參三錢(9g) 麥冬五錢(15g) 冰糖一錢(3g) 細生地五錢(15g) 玉竹炒香,一錢五 分(4.5g) 【功用】 養(yǎng)陰益胃。 【主治】 胃陰不足證。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