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中風后遺癥 【概述】 腦血管病又稱腦血管意外,腦中風或腦卒中。是由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但以動脈疾病為多見。中風后遺癥,指中風病治療后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統(tǒng)稱為中風后遺癥。中風后遺癥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以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病,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以及并發(fā)癥多的'四高一多'特點。 主要表現(xiàn)為肢體癱瘓,失語,口眼喝斜,吞咽困難,思維遲鈍,聯(lián)想困難,記憶減退,煩躁抑郁等。 【現(xiàn)代灸療文獻】 1.艾炷灸 (1)劉慧林等隔姜隔鹽灸治療中風后排尿功能障礙對照研究。治療方法∶主穴為神闕。方法∶食用鹽填滿肚臍(神闕穴),把生姜切成厚度約0.17~ 0.18 cm,形狀近圓形的姜片,其最小直徑不小于 4 cm。將艾絨捏成底面直徑約 3 cm、高約 3 cm 的圓錐體,置于姜片之上,再將姜片和艾絨置于填滿食鹽的神闕穴上,點燃艾絨,待其全部燃盡,連續(xù)灸 2壯,每日1次,患者同時接受針對卒中的常規(guī)針刺治療,取曲池、合谷、內關、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為主穴加減,平補平瀉手法。以上治療均每周治療5次,連續(xù)治療 3 周。治療結果∶治療前治療組和對照組尿失禁等級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0.05;治療后,治療組尿失禁等級的改善程度明顯,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0.05。(劉慧林,王麟鵬.隔姜隔鹽灸治療中風后排尿功能障礙對照研究.中國針灸,2006,26(9)∶621~623)(2)王玉華等灸療與針刺治療腦卒中偏癱效果比較。治療方法∶在接受一般性西藥治療基礎上,七處灸組給予灸療,針刺組給予針刺治療,七處灸組選穴∶百會、曲鬢、肩井、曲池、足三里、絕骨、風市,以凡士林作黏附劑涂在穴位上,將艾炷置兩側穴位,按從上至下、先健側后患側快速點燃艾炷,病人有熱燙感迅速取下艾炷,灸 7遍。偶有燙傷,可用燙傷膏處理,次日在穴位附近稍遠處施灸。針刺組選穴∶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陽陵泉、懸鐘、太沖;肌張力高者可選用透穴,合谷透后溪,曲池透少、陽陵泉透陰陵泉、懸鐘透足三里。2 組治療均 1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 天,共做6個療程。治療結果∶2 組治療后,上、下肢評分均較治療前增加,差異有顯著性(t=3.560~4.152,P< 0.05)。兩組間比較,治療前上、下肢評分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評分差異均有顯著性(t=3.762~4.201,P<0.05)。(王玉華,宮麗莉,王保才,等.灸療與針刺治療腦卒中偏癱效果比較 。齊魯醫(yī)學雜志,2003,18(4)∶435) 3)王玉華等多穴齊灸與針刺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療效比較。治療方法∶病程大于半年的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 組,即艾炷灸組 25例,針刺組 26 例。艾炷灸∶取穴∶百會、曲鬢、肩井、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豐隆、懸鐘、復溜、太沖。將艾炷放在標記穴位上,同時點著以上穴位?;颊哂X得微燙立即取下,9遍/次,1 次/天,5 次/周,10次為1個療程,共5個療程。每個療程進行 1次。針刺組∶患者取上述穴位,行針刺治療。5 分鐘行針1次,留針0.5 小時后按從上到下的次序起針,療寧程同艾炷灸組。治療 5 個療程。治療結果∶51例患者全部進入結果分析,無脫落。艾炷灸組患者治療5 個療程后,運動功能、關節(jié)活動度及疼痛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而針刺組治療 5 個療程后,運動功能、關節(jié)活動度及疼痛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意義。(王玉華,王保才,宮麗莉,等 .多穴齊灸與針刺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療效比較 .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1)∶155~156) 2。艾條負 【1)孫毓等灸氣海關元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臨床觀察。治療方法∶病人取平臥位,暴露下腹部,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的氣海、關元穴上,距離皮膚 1.5~3 cm 進行重灸,灸至皮膚稍有紅暈,以不引灼痛為度,病人自感有溫熱感,一般每穴灸 10~ 0分鐘,每天 2 次。局部知覺減退患者,通過醫(yī)生手指的觸覺來測知患者局部受熱程度,以隨時調節(jié)施灸距離,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灸療如同針一樣,也有得氣的現(xiàn)象,在一般情況下,施行溫熱灸法只在局部有溫熱感,集中1穴連續(xù)較長時間的施灸,以出現(xiàn)溫熱感向下、上傳導為佳。在施灸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小心,防止艾條灰塵脫落,引起燒傷。對于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應防止燒傷后化膿感染,若施灸過重,皮膚出現(xiàn)水泡,只要注意不使水泡擦破,即可自然吸收,若水泡較大,可用無菌針頭刺破水泡,放出滲出液,再涂以甲紫。另外在進行灸療操作時,一般讓病人仰臥自然,在施灸過程中病人不可隨便移動,以防燙傷皮膚,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治愈∶小便失禁癥狀消失;顯效∶小便失禁癥狀明顯消失;好轉∶小便失禁癥狀有所減輕;無效∶小便失禁癥狀無明顯改善。痊愈 15 例,占 57.7%;顯效7 例,占26.9%;好轉2例,占7.7%;無效2例,占7.7%??傆行蔬_ 92%。(孫毓,張志剛,趙素杰.灸氣海關元穴治療中風后尿失禁臨床觀察,針灸臨床雜志,2005,21(2)∶51) (2)丁德光等針刺加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假性球麻痹的臨床研究。治療方法∶治療組(針刺加灸組)針刺選穴∶廉泉、聚泉、啞門、風池、人中、內關;針具∶蘇州產華佗牌 0.32 mm×25~40 mm 不銹鋼毫針;針刺操作∶皮膚用 75%酒精常規(guī)消毒,選準穴位,以毫針刺入,先點刺啞門、廉泉、聚泉,有酸脹感不留針,再刺風池、人中、內關,得氣后留針 30分鐘,內關行平補平瀉手法;艾灸取穴∶關元、足三里,選用清艾條,針刺同時,在上述穴位施行溫和灸,艾條距患者皮膚 2~3 cm,以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 30 分鐘。對照組、針刺組取穴與治療方法同針刺加灸組中針刺治療。2組均每日治療 1次,6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天,上述治療過呈中除了必要的降壓、降糖、抗感染治療外,不加用其他藥物療法。所有病例 4 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 價。治療結果∶針刺加灸組∶痊愈 13 例,有效 16例,無效1例;針刺組痊愈8 例,有效 20 例,無效 2例。經分析 P<0.05,表明針刺加灸組療法優(yōu)于針刺組。(丁德光,孫國杰,李家康.針刺加灸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假性球麻痹的臨床研究 .中醫(yī)藥學刊,2006,24(5)∶948~9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