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子墨 編輯:紫岸 分享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周國平的《只有一個人生》,想從幾個方面來講,分別是我為什么會閱讀這本書,作者的介紹,本書的內(nèi)容,我最喜歡書中的部分,以及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有本書的優(yōu)點。 1,為什么閱讀這本 首先講一下我為什么閱讀這本書呢,我知道這本書是今年過年在家的時候,看了白巖松主持的對白,在第二季中請了周國平老師來講他的周國平哲學啟蒙課——死亡愛情成功是什么? 我一直以來很想去知道到底死亡是什么,就想通過閱讀本書知道我們?yōu)槭裁炊?,如何去過好自己的一個人生,也想知道周國平老師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在這里我先對自己的個人身份做一個介紹,因為每個人對每個人的知識層面不一樣,然后對書的理解不一樣,那我可能的對書的理解會比較淺薄,但是僅作為分享,讓大家來探討一下,我今年30歲,目前是在體制內(nèi)工作,普通二本本科,我是今年的話覺得活了30年,回首自己過去的30年人生,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成功,或者是有說得出的成就可言。 因為一直以來的話,不管是讀書,學習還是說工作上,我覺得自己沒有去非常努力的去奮斗過,然后就是有點兒得過且過,日子過得不算太差,就覺得過得去。 2,作者的介紹 第二部分是關于對作者的介紹,周國平老師目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成名作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他的作品語言比較唯美,又富含哲思,我有看到在網(wǎng)絡上被稱為男不可不讀周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那我個人會比較喜歡閱讀周國平老師的作品,是因為我覺得他散文能夠安撫我不安的內(nèi)心,讓我比較從容平靜的去生活。 3,本書的內(nèi)容 本書其實是一個散文精選集,它精選的是周國平老師對于生活的感悟類,一共有130多篇,語言的話感覺比較真摯溫暖動人,而且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讀到后期是越看越覺得,就是每一篇文章讀下來會讓我覺得特別的興奮。 這本書的話一共是有11輯,主要圍繞的是活出真性情,然后去定義成功,享受獨處尋找人生歸宿如何看待死亡等其他方幾個方面展開的。 4,我最喜歡書中的部分 那我想重點講一下書中最喜歡的幾個部分,比較喜歡書中關于真性情,就是活出真我,享受獨處,以及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這三部分。 關于真性情,周國平老師定義了真性情,是一種不為利驅(qū),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然后他講到我們對于人生成功定義的話,其實是可以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做到完美,讓自己滿意就可以了。因為一個人要擁有豐富的內(nèi)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然后把喜歡的事情做好,在任何情況之下,內(nèi)心都會搞到感到充實和踏實。 他的第二部分講到成為自己,其實我覺得是一種真性情,到成為自己再到獨處,相互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那在成為自己部分的話就是什么是成為自己,他講到的是你對自己的事兒,你對自己,你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讓你的內(nèi)在放閃,放出個性的光芒,就是顯示出自己的個性。 他提到了如何去判斷自己是否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判斷有兩點,一個是有沒有自己真正的興趣,就是能夠安身立命的事業(yè),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感到內(nèi)在的愉快和充實,第二就是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 他的第二部分講到成為自己,其實我覺得是一種真性情到成為自己再到獨處,相互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然后再成為自己部分的話,就是什么是成為自己,他講到的是你對自己的事,你對自己,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讓你的內(nèi)在放出個性的光芒,就是顯示出自己的個性。 我個人會覺得就是在成為真我的過程中,可能是我們一輩子去追求的,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有很多的外在壓力,或者用身不由己來形容的話,我們可能很難做到,但是我覺得可以成為一點,就是給自己留一個空白點。 周國平老師有提到可以做自己忠實的朋友,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我們身邊的朋友很多,家人也很多,可能有時候我們對一些事情的理解看法都會存在的差異,那這個時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沖突,而且自己做自己的朋友的話,這個是能夠一輩子跟著你的。 做自己忠實的朋友,周國平的原話是,要能夠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須比那個外在的自己,站得更好看得更遠,從而能夠從人生的全景出發(fā)給他以提醒鼓勵和指導。 那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讀書的話,其實是能夠讓我們的思維增強遠見,然后去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進行解惑,讓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觀察力。 而如何去做自己忠實的朋友的話,我覺得就是去享受獨處,在獨處中去聽聽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與自己交流,逐漸形成一個比較有深度的內(nèi)在世界,因為這樣子,你能夠知道自己內(nèi)在的聲音。 同時的話,如何去培養(yǎng)自己與自己獨處,我覺得就是可以培養(yǎng)自己去觀照自己的思想的能力,我個人的話是覺得不錯的話,可以通過跑步和冥想,因為這也是比較好的辦法,我個人在實踐中覺得比較好的辦法,同時也是現(xiàn)在比較推崇的辦法,這樣子去冥想和跑步是能夠讓我們心境,那心境的情況之下,你對自己思維中閃現(xiàn)的一些想法,你就比較容易去捕捉到。 成為自己,是活出自己的真性情。而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有時候身不由己,但是,我們可以給自己留有一個空白地。方法是可以做自己最忠實的朋友。一個一輩子就跟著你的朋友。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忠實的朋友:要能夠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須比那個外在的自己站得更好,看得更遠,從而能夠從人生的全景出發(fā)給他以提醒、鼓勵和指導。 關于死亡這個模塊,使我這有提到他用的這個輯的標題是——未知死焉知生,我覺得這句話剛好是向死而生。之前我在尋找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時候,我認識了一位師傅,跟我說,就是從死亡去出發(f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那書中提到了雪萊的一句話,是沒有時間空間年齡預見可以讓使我們免于一死,讓我們不去想死亡,或者是只把它當作一件平凡的事來想。 其實我們對死亡的很多時候,對死亡的恐懼,是因為我們想要去是對生的渴望,所以導致我們對死亡是充滿了恐懼,而且這種恐懼的話我有時候覺得是無理的,是空白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樣子的,我之前會去恐懼,害怕的是死亡之前可能就是死亡的過程是痛苦的,在佛教的經(jīng)里面可能就有講到,就是你在死之前可能會經(jīng)歷。就是身體會經(jīng)歷過火燒冰寒五感盡失之類的,那我就對那個過程會充滿了恐懼,另外一個的話,活到30歲我會害怕死亡,是因為當下死亡,我害怕就是害怕上一輩對我們的死亡的離去會感到傷心或者是下一輩的,或者是年幼的孩子會無依無靠。 這個模塊的話我覺得就是,講一下個人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就是,主要是因為幾年前的話,就是我父親是得癌癥的,那我是全程,我是陪護的,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去直面死亡,在這個過程中我是事后去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得知這個病,我們就會拼命的想去治療,想讓他去過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到了癌癥過程是慢慢的讓你身體虛弱的,到了后期的時候,就是它能夠自己去一個人去散步,過正常的生活,我們就覺得很開心,到最后的時候,我覺得就是今天能夠吃下一口湯,喝下一口湯,吃下一口飯,我們就覺得特別的知足。 我就會想如果一切倒過來,從一開始我們看到他能夠自己吃飯,能夠自己出去散步,能夠自己去過好自己生活的時候,我們就會去感恩,而不是拼命的想要去治療或者是拼命想要去做一些無謂的掙扎,那我覺得就是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在這件事情上面也讓我學到,一定要學會感恩,就是感恩生活,感恩現(xiàn)在活著的。 對死亡的恐懼來自生命的欲望。個人覺得,對死亡的恐懼,有時候是無端的,無理由的。更多時候,我覺得學會感恩生活,知足常樂。這樣子,內(nèi)心的恐懼感就沒有那么強烈。本書對我的影響:尋找我的真興趣和慢慢放下對死亡的恐懼。 另外一個就是慢慢放下對死亡的執(zhí)著,把現(xiàn)在的日子過好,去充實自己的內(nèi)心,讓自己不再那么恐慌,可能就會比較好一些。 5,本書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本書給我的影響,一個是讓我就是對真性情的一個理解,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好,另外一個是對死亡的理解,學會和死亡和解,做好死亡的預備練習。 就是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就沒有那么恐懼,那在尋找真性情方面,我目前的話就覺得就是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因為我也不知道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那我就覺得從簡單的,一個是我喜歡讀書,就從閱讀開始,把閱讀作為我自己的一個興趣去學習,從簡單的自我學習到輸出去跟別人分享一點一點來做起來。 因為我覺得就是,雖然有時候會恐慌,我已經(jīng)30歲了,但是我想著接下來可能還有30年40年50年的時間,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也不算太差。 6,本書的優(yōu)點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讀,是因為我覺得現(xiàn)在社會的話,年輕人壓力會比較大,再加上就是各種訊息的撲滅而來,容易讓我們內(nèi)心充滿焦慮,容易隨波逐流,也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去迷失自己。 那本書的話,我覺得是能夠是把你從泥潭中拉回來,哪怕你沒辦法完全做自己,一些外在的壓力情況之下,你可能沒辦法完全做自己,至少我覺得就是你內(nèi)心給自己留一個空白的,是屬于自己的,而且總有一句話是擊中你內(nèi)心深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