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爸不見了 打視頻回老家,發(fā)現(xiàn)只有我媽一個人在看電視。 起先我不覺得奇怪,聊了兩句之后,忽然想起:
往常這個點,他都是在和我媽看電視啊。怎么今天沒見著? 我就問我媽: 我爸睡了?怎么沒看見? 我媽說話就有點不自然了,支支吾吾地??吹侥莻€樣子,我心里咯噔一下: 壞了,別又是生病了吧。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三四年前,有一天跟老家視頻,很偶爾地發(fā)現(xiàn)到我爸手上貼了一個創(chuàng)口貼。 當(dāng)時追問下來才知道,他肺炎已經(jīng)快一個星期了。 醫(yī)生要他住院,他不肯,而是選擇每天中午自己去醫(yī)院打吊水。又覺得告訴我也沒用,我又不是醫(yī)生,也不能因為他肺炎就回老家啊。 我那個火大啊,又痛,又恨,又無奈。 老人家大意,他們不知道,年紀(jì)大了,感冒、肺炎都會死人的。 或者就算知道了,只要事情還沒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就認(rèn)為永遠不會發(fā)生??墒钦娴牡鹊桨l(fā)生了,還來得及嗎? 2 一天大概掙一百塊吧 所以,這一次視頻里沒看見他,我第一個就想到了“生病”。 還好不是。 問了幾句,我媽說了實話:
因為這兩天天冷,地凍了,老板就改到九點多上工,然后一直干到晚上七八點收工。今天是最后一天,要趕工期,會遲點。 我多少放下了心,想想又無言以對。 這兩年,只要是在老家住,我爸就會出去找活干。 大多是零活,給小區(qū)栽花種樹、工地上收材料、埋線管、鋪磚頭。一天大概掙一百塊吧。 有時候干一兩天天,有時候干三五天。 年紀(jì)大了,活也不好找。 有一次干著干著,包工頭對他們?nèi)鍌€人說:明天有領(lǐng)導(dǎo)來檢查,你們都是老頭,形象不好,回家歇幾天吧。 歇了幾天就再也不叫了,等于是變相辭退。 3 有這種困擾的,不是我一個人 對我爸打零工這件事,我很糾結(jié)。 夏天我不太擔(dān)心。但是,冬天,確實風(fēng)險很大。 自從知道和他一起干活的老頭,有好幾個都出事了,不是摔斷了腿,就是腦溢血了,我就勸他不要干了。 我還怕他是擔(dān)心生活費不夠,生活費每個月多給一千塊。 嘴皮都說干了,還是沒用,他還是偷偷地跑出去找活干。 這一次,要不是我多嘴問兩句,我都不知道這幾天他都是干到晚上七八點呢。 南方冬天的夜晚,也是很冷的。 我曾經(jīng)很想不通。 明明不缺那個兩百三百的,為什么還要干? 明明親生兒子都反對了,為什么還要干? 我一度認(rèn)為是我掙得少了。 正是因為我掙得少,老人沒有安全感,所以才出去干活。 否則,大冬天里,誰不樂意窩在家里看電視,打麻將? 我還發(fā)現(xiàn),有這種困擾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很多朋友都遇到過。 我有一個朋友,帶爸媽住到城里小區(qū)了,他媽還會偷偷地去垃圾桶撿快遞盒、礦泉水瓶子。家里陽臺堆得滿滿堂堂,都是一些撿來的“垃圾”。 子女也反對,也說,但也是說破了嘴皮,不管大用。“我爸為什么撿垃圾”,成了他好幾年的困惑。 最后做兒女的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到底是為什么? 4 媽媽上當(dāng),馬東做法奇怪 前幾天我看到《奇葩說》馬東說的一個故事,似乎有點明白了。 馬東說的故事,大意是: 馬東的媽媽每天都看電視購物。 有一天,電視播一款歐洲皇室訂做的包包,原價19800元,現(xiàn)在只賣930元。 馬東的媽媽被說動心了,就打電話訂購了這款包。 其實我們都知道,什么皇室訂做,都是胡扯。原價一萬多,現(xiàn)價幾百塊,也完全就是一種營銷手段,說不定只值幾十塊呢。 如果這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會立即勸阻媽媽“不要買”。 但是馬東的做法有點奇怪,他沒有當(dāng)面戳穿這個“騙局”,而是眼睜睜看著媽媽打電話訂購了這款包包。 為什么不阻止,不揭穿? 馬東說了一番話,解釋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
5 一個解釋:沒有滿足“安全感” 這番話一說完,我就覺得馬東真是活得通透。 我們一般人當(dāng)然不可能像馬東那樣土豪,看著家人上一千塊錢的當(dāng)也不阻止。 但是道理卻是相似的。 我爸不顧勸阻,跑出去干活,當(dāng)然是為了多賺一點錢。 但是在賺錢之外,恐怕還有更復(fù)雜的心理動因。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而出去干點活,多少有點收入,則會給他帶來“我還有用”的安全感。 為什么他沒有安全感呢?其實也和馬東的媽媽差不多了。 子女不在身邊,陪伴太少了。 我們常常認(rèn)為,那些上電視購物的當(dāng),上保健品、高利貸的當(dāng)?shù)睦先?,是因為和社會脫?jié)太久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認(rèn)知能力。 這些都有道理。 但是再看看那些上當(dāng)?shù)睦先?,往往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 子女不在身邊。親子感情一般,甚至于淡漠、惡劣。 歸根到底,他們的安全感,情感需求沒有在子女身上得到滿足,只要好寄托于電視了。 所以,我爸也就出去干活了。 6 解決:坐下來,多聊會 戀人分手會互相抱怨“你讓我沒有安全感”,上班白領(lǐng)會想“這份工作朝不保夕,沒有安全感”。 其實老人也一樣。 對他們來說,世界漸漸失去確定性,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在走向衰老,心里的安全感、情感需求其實遠比年輕人要大。 可惜的是,我們大部分做子女的,上有老下有小,忙忙碌碌的,很多時候,根本想不到。 即使想到了,也覺得不是個大事,不耐煩。 比如我自己,每一次回家,其實都是東跑西跑,很少坐下來和爸媽聊聊的。 我也不知道他們想什么,他們也不太知道我在干什么。 老人也有情感需求,渴望安全感,這一點我們忽略太多。 在一種互相隔膜中,我們恐怕都是在各自為戰(zhàn),尋找滿足自己安全感的方式。我爸是打零工,我是在寫作。 換一句話說,如果子女姿態(tài)平等一點,兩代人坐下來,有事沒事,街頭巷尾的八卦都嘮嘮,也許問題也就根本不會成為問題了。 對我們做子女的來說,這是一個體會,也是一個提醒。今天寫下來,一起參考。 今日互動 你爸媽有哪些行為,你覺得難以理解,但最后又釋然了?比如吃咸菜,囤積糧食,收集紙盒?歡迎留言聊一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