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一座城(上) 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里的一道風(fēng)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也許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有朝遇見了,心便會停下來,不再流浪。――題記2017年的古城正定,可以用奇跡來形容。我,一個土生土長的正定人,一個愛在正定的街頭走一走的人,也就幾天沒出門,竟然不認(rèn)識路了。這座古城,無論是舊日城墻,還是今日修繕,一磚一石皆是百般好。這山河歲月里,有如此歷史沉淀下來的故鄉(xiāng),值得驕傲!感到自豪!愛上一座城,我的正定。愛上她的前世今生梁氏宗祠,亦稱梁家祠堂,是正定縣梁氏家族供奉先祖進(jìn)行祭祀活動的場所。祠堂始建于明代,位于正定城內(nèi)燕趙南大街東側(cè),2008年10月20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初年,由梁聚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遷居真定(今正定)北圣板村,至梁夢龍六世而大顯,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人稱“梁閣老”。其曾孫梁清標(biāo)與兄梁清寬、堂弟梁清遠(yuǎn)同列“九卿”,時稱“三梁”。可以說梁氏家族數(shù)代為官,“一堂榮五代”,官位顯赫,盛極一時。 祠堂面闊五間,進(jìn)深三間,是一座單檐、硬山五脊、青瓦蓋頂式建筑,正面五間均置六抹方格隔扇門四扇,梁架為七檁前后單步廊。結(jié)構(gòu)簡潔明快,為明代晚期遺物。 那日,尋得梁家祠堂,輕掩門扉。我小心推開門,只見綠意蔥蘢,祠堂樣貌還未尋見。管理人員道:未開放。我只得拍照一張,退出祠堂,不打擾昔日榮耀的梁家諸先人了。 王氏雙節(jié)祠,是民國總理王士珍的家祠,位于正定縣西門里內(nèi)(今中山西路)。路北是王士珍故居,路南即為王氏雙節(jié)祠。 王士珍和段祺瑞、馮國璋并稱“北洋三杰”,以其才識高下,又有王龍、段虎、馮豹之說。 遠(yuǎn)觀王士珍故居,古香古色,如果一直修葺,比喬家大院不遜色。 天寧寺,凌霄塔。聽我的同事說過,她曾和昔日的戀人一起登過凌霄塔,也叫木塔,磚木結(jié)構(gòu)。90年代初期,一把手電筒,就可以帶你登上木塔。如今的凌霄塔,周圍翠竹環(huán)繞,更有千年古槐相伴。繞塔一周,感覺心清氣爽。 開元寺寶貝多:鐘樓威武歷史久,須彌峭立力士撐,赑屃巨大院中臥,三門樓殘垣訴說著開元寺的淵源和歷史……廣惠寺華塔樣兒美,寺院流連緩緩歸。三關(guān)雄鎮(zhèn),我大正定。修復(fù)南城門很久了,第一次通過長樂門來到甕城,四周高高的圍墻,讓人忽生一種逼仄感。出了迎薰門,來到月城,彎彎的月牙走過,走到九省通衢,三道城門,牢牢地守護(hù)著古城正定。一道一道城門走過,腳踩著存留著古車轍的城門地面,抬頭望著藍(lán)天白云,身邊游人如織,頓生一種幸福感。登上古城墻,望得見古塔和新建的南關(guān),護(hù)城河上青橋一座,大紅燈籠高掛在店鋪兩邊。真喜慶,恍若來到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里……一直不明白陽和樓為什么修建在道路中間,這段時間,看了不少正定的歷史,對陽和樓有了更多的了解。當(dāng)這座有著“九樓之首”的“鎮(zhèn)府巨觀”拔地而矗,免費(fèi)開放時,我迫不及待,一瞻它的雄姿。陽和樓建在高敞的磚臺上,南面為正面,正中懸掛寫有“陽和樓”的楷書大字牌匾,“廣大高明”橫匾則懸于樓外北側(cè),東側(cè)有階梯可上下。磚臺下穿左右兩洞門,兩門之間,南有關(guān)帝廟,規(guī)模不大,設(shè)置十分完備。最前面有多層月臺,第一層的后半上有一對獅子和一對旗桿,第二層上還有一對石獅,第三層上有牌樓三間,牌樓后面,有兩層平臺,圍著精美的石欄桿。陽和樓一帶,過去曾有“廟夾道、道加廟、十字路口五條道”的歌謠。隨著熙攘的人流,登樓遠(yuǎn)眺:晴空萬里,四塔分立,游人如織,古建筑灰色瓦楞林立。突然想起站在大理古城墻上的眺望之境,竟十分相像。“每登于斯,南瞰滹水,北瞻恒岳,右挹太行之晴嵐,左觀滄海之旭日,飄然若出塵世,御天風(fēng)于九霄之上。”這是《修陽和樓記》中的文字。歷代帝王官員、文人雅士,喜歡登陽和樓把酒臨風(fēng),吟詩作賦,聚集在陽和樓上研討作品,交流創(chuàng)作心得。就是在陽和樓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從民間俚語入詩,轉(zhuǎn)向創(chuàng)作的文人化、專業(yè)化的全面過渡,最終成為“一代之文學(xué)”??梢院敛豢鋸埖卣f,陽和樓就是元曲的搖籃。站在陽和樓,仰望頭頂?shù)拇窘诲e,木香入鼻。人們無不嘖嘖稱贊,家鄉(xiāng)正定古跡眾多,歷史悠久。坐一把紅木凳,扶一角八仙桌,耳邊仿佛聽到那首《墻頭馬上》……(未完待續(xù))作者:雪落無聲◆雪落無聲: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