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雪林 豫南的冬天,大地蕭索,了無情趣,一下雪,就大不同了。待到雪后初霽,天地之間迅速活躍起來,孩子們紛紛從家里跑出來,三五成群地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玩耍。兒時一到冬天,我就特別盼望下雪,不光是可以痛痛快快地玩雪,大伙還可以興致勃勃地拿竹竿走東家串西家敲房檐下的冰條子玩,還可以吃呢,像夏天嚼冰棍一樣,涼徹心脾,特別過癮。 小時候的冬天,母親常教我們唱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節(jié)令到了數(shù)九寒天滴水成冰的日子,老天常常會飄起雪花。一連幾天下得世界白茫茫一片。低矮老舊的街巷一下子變得比平時可愛多了,房頂和地上像是鋪了一層厚厚的棉花。街巷雖依然看上去局促擁擠、墻壁屋脊棱角分明,但卻好像柔美了許多。顏色也讓人賞心悅目,一水的青磚灰瓦和院落間光禿禿的樹木,一律頂著晶瑩的白,黑白明晰,素雅純凈。 孩子們在雪地里撒歡、打滾、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滑冰,有的還鬧著讓大人幫做雪橇和雪車,玩得不亦樂乎。 雪中的快樂很短暫,天一放晴,地上的雪就會融化。此時,雪中玩樂該謝幕了,孩子們開始抬頭尋找冰條子了。 冬天太陽的威力是有氣無力的,還落得早。白天沒怎么覺得,天就暗了,氣溫下降到冰點,房頂上融化的雪水順著一道道瓦槽流到檐口,在房檐下遇到冷空氣,滴著滴著就滴不下去了,在每處檐口下結(jié)成冰滴。傍晚,瓦上的雪又吸收屋內(nèi)人們生活散發(fā)的溫度,繼續(xù)融化沿著原路慢慢往下淌,持續(xù)凝固成冰滴。不斷累積后,一條條垂吊在房檐下的冰條便悄悄形成了,上粗下尖,像冰錐亦像寶劍,兒時我們都叫它冰條子。 冬天孩子們睡得早,睡前冰條子還小得可憐,第二天一起床發(fā)現(xiàn)房檐下的冰條子已經(jīng)很長很粗了,有的竟有一兩尺長,根部也有兒童的胳膊粗,讓人驚喜不已。孩子們開始呼朋引伴,偷偷地搬來小凳拿著竹竿磕冰條子。大人們擔心孩子爬高上低會摔著,不允許我們?nèi)タ谋鶙l子。冰條子的主人家也不喜歡孩子們來敲,怕戳壞了房檐或打碎屋瓦。 不是所有的冰條子都可以吃,要選擇晶瑩剔透看上去無雜質(zhì)的冰條子。雖然那時污染很小,豫南雨水也足,所有人家的房頂一年到頭不知被雨水沖刷過多少回,但要磕到干凈能吃的冰條子還是得費點小工夫的。得趕早,晚了冰條子會被其他孩子磕走,還得背著主人家去屋后磕。記得那時我們往往會在街巷里前前后后跑好幾處院落,才會找到理想中的冰條子。 磕冰條子時,若竹竿夠不著,必須踩凳子,還得兩個人用罩衣或棉襖撐開在底下接著,不至于掉在地上沾上塵土和泥水??牡绞趾螅蠡镆缓宥?,搶著一條或是半截,也不怕冰涼,抓在手里就往嘴邊送,卡吧卡吧咬著,還笑著比試看誰嚼得響。不能吃的冰條子我們一般都會當作玩樂來磕,站在凳子上,舉起竹竿照準房檐下冰條的根部揮去,十根八根冰條子同時被磕下,獲得快感的同時,并可聽到冰條子齊刷刷落在凍土上發(fā)出悅耳的碎裂聲,叫人心情舒爽。 上初中了,每到冬季我還愛磕冰條子,但已懂得吃冰條子并不衛(wèi)生。這時候只為重溫兒時的快樂,那顆心依舊爛漫著,美妙的感覺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