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炮臺又稱為電光山炮臺,位于今日福建省連江縣琯頭鎮(zhèn)長門村的電光山,這里是閩江出??诘谋卑叮c南岸的金牌山(同樣修建了炮臺)相對,扼守著閩江最窄的位置,它是目前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和最大的炮臺。 長門炮臺 長門炮臺內(nèi)部 長門炮臺始建于明朝崇禎年間,到了公元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為了加強海防和防御臺灣鄭氏政權(quán)的侵擾,于是擴建長門炮臺和增建金牌山炮臺。同時在長門設(shè)置提督衙門、校場和兵營。到了1803年(清嘉慶八年),又增建黃霞寨炮臺。到了清末,因為對手都是從海上而來加上又在福州馬尾建立了福建船政局,所以閩江口的防御變得非常重要,1880年(清光緒六年)長門炮臺成為閩江口要塞的總臺部,統(tǒng)轄閩江口各炮臺和陸軍。 長門炮臺的克虜伯火炮 清朝時期的長門炮臺 長門炮臺的主炮臺設(shè)置在電光山,營壘為圓形建筑,墻高12米,厚1.5米,周長近300米,占地50畝。炮臺共安裝德國和英國造的大炮5門,駐軍145人,還裝備探照燈等照明設(shè)備,用于夜間監(jiān)視。到了1881年(清光緒七年)又增建禮臺,用于酬答各國軍艦禮儀,裝備德國克虜伯大炮9門,駐軍129人。后來為了增強防御,又從克虜伯軍工廠購入4門280毫米口徑后膛海岸炮,2門設(shè)置在長門炮臺,另外2門設(shè)置在廈門的胡里山炮臺(今日尚存1門,此炮為世界上現(xiàn)存的十九世紀制造的最大海岸炮)。 民國時期的長門炮臺 被長門炮臺擊傷的法國裝甲巡洋艦“拉加利桑尼亞”號 時間來到1884年,由于法國海軍在尚未宣戰(zhàn)的情況下進入了閩江,并停泊在福建船政局對開水域,導致長門炮臺無法阻截法國海軍在第一線,同時在馬江海戰(zhàn)爆發(fā)時也無法提供支援。但當法國海軍撤出時,雙方還是爆發(fā)了激戰(zhàn),長門炮臺的守軍奮勇抗擊法軍,并擊傷法國裝甲巡洋艦“拉加利桑尼亞”號,但炮臺大部分也被法軍的炮火摧毀。此后清政府在當?shù)亟⒄阎异艉蛷垊傆聦l簦◤垊傆略麨閺埖脛?,是長門炮臺的統(tǒng)領(lǐng),長門就是在他的指揮下與法國海軍殊死戰(zhàn)斗,因此在他殉國后,朝廷給予謚號“剛勇”)以祭祀和紀念陣亡的將士。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清政府在重建長門炮臺后又在主炮臺的左側(cè)增建劃鰍港炮臺,裝備大炮7門,配備官兵150人,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在主炮臺右方碼頭增建水雷營,安裝電控水雷和旱雷,駐軍108人,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增設(shè)講武堂和訓練所,次年又創(chuàng)辦閩口要塞炮科學堂,至1909年(清宣統(tǒng)元年)停辦,前后共畢業(yè)100名學生??箲?zhàn)期間,長門炮臺多次和日軍交火,并遭到日軍空襲,最終在1941年4月期間失陷于敵手,日軍占領(lǐng)炮臺后運走大量火炮并炸毀炮臺和燒毀營房。 長門炮臺石碑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將長門炮臺列入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政府也將長門炮臺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