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無論時代怎么變遷,無論產(chǎn)生什么人文差異,都能經(jīng)受時間的沉淀,在起起伏伏的歷史長河中,散發(fā)著強大的獨特魅力。
而這些能夠穿越數(shù)千年的“美”,都有一個龐大而又源遠流長的生命力,叫做:文化。
文化,不僅僅是躺在紙上的文字,也不僅是世俗奉行的習俗,而在我們?nèi)菀缀雎缘纳胶又g,也藏著沉淀了數(shù)千年的藝術瑰寶。
它們靜謐無聲,它們不與萬物爭搶,安靜的躺在那山河之間,綻放自己獨特的美,如同默默無聞的老者,無聲的影響著那些山河中走出來的炎黃子孫。
它就是以“大足石刻”為代表的文化瑰寶。
大足石刻,一個躺在深山中的文化,一個顯現(xiàn)在山石之間的藝術瑰寶。
大足石刻承載的不僅僅是歷史的烙印,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那些本身存在于信仰中的“儒、釋、道”文化,以雕刻的形式顯現(xiàn)在山中時,大足石刻便展現(xiàn)出靈動的力量,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一、
大足石刻的誕生起源于石窟藝術,石窟藝術源自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分別在五世紀和七世紀前后,也就是魏晉以及盛唐時期,在中國北方先后形成兩次造像高峰。
到八世紀時期又逐漸走向衰弱,而此時,位于長江流域的大足縣境內(nèi),摩崖造像異軍突起。
到了九世紀至十三世紀中期,建成了以“五山”為主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國石窟藝術史又一次造像高峰。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龍門石窟齊名,共同塑造成完美的中國石窟藝術史。
大足石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qū),內(nèi)容以佛教為主,道教次之,其他為佛道合一,儒釋道三教合一,歷史人物,供養(yǎng)人等造像,而大足石刻也是石窟藝術中少有能夠?qū)⒌澜毯腿褰桃约捌渌宋锿瑫r融合于其中的石窟群藝術。
目前現(xiàn)存的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開鑿于公元650年,也就是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后來的200多年時間,僅新開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處。
后來在公元885年到公元1279年400余年的時間,大足石刻完成了“五山”摩崖造像,先后建成了佛、道、儒三教造像區(qū)34處,造像數(shù)量占大足石刻80%左右。
其中在公元907年到965年時間,形成大足石刻第一個造像高峰期,其余的都是在1082年到1252年170余年間建成。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內(nèi)102處摩崖造像的總稱,其中75處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有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也就是俗稱的“五山”摩崖造像,它們作為大足石刻的代表,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當時歷史的壯麗和輝煌。
市級有尖子山、妙高山、舒成巖、千佛巖;縣級有峰山寺等66處造像。
以寶頂山石刻為例,寶頂山石刻位在大足區(qū)龍崗街道東北15千米處,海拔527.83米,最初開鑿于南宋期間,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于公元1174年到1252年間,歷時70余年構(gòu)思開鑿而成,四周2.5千米內(nèi)山巖上刻滿了佛像,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
以大足大佛灣為主體,小佛灣次之,分布在東,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幅,以六道輪回,廣大寶樓閣,華嚴三圣像,千手觀音等像最為著名。
大佛灣的摩巖造像,刻在了一個三面石巖相連的馬蹄形山灣之內(nèi),而寶頂山石刻藝術的精華所在,是經(jīng)過巧妙的構(gòu)思和設計,將佛教教義以連環(huán)畫形式通俗的展現(xiàn)在山石之中。
而且在許多造像的旁邊都刻有銘文,這些銘文記載了造像營建的時間、人物、事由,以及與造像相關的故事寓意等等。
二、
每一組造像都表現(xiàn)出佛教經(jīng)典的人生觀,世界觀,修行方法以及儒家倫理,理學心性的大型浮雕相連,古人稱它為“幾乎將一代大教收羅畢盡”,其構(gòu)圖嚴謹,圖文相配,并且題材不重復,生動的將佛教義理藝術形象展現(xiàn)出來。
比如其中的“廣大寶樓閣”,是根據(jù)唐代不空法師所譯的《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jīng)》雕刻而成,佛經(jīng)上說:廣大寶樓閣是一個能降諸魔,升清凈心,讓刀山變?yōu)閷毶?,讓兵杖變?yōu)樯徎ǖ慕饎偛粔闹亍?/p>
又如其中的“華嚴三圣像”,華嚴三圣像雕刻手法簡練,氣勢龐然,他們頭頂懸崖,腳踏蓮花,皆重額廣眉,悲憫豁達,給人親和之感。
中間主佛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盧遮那佛,兩側(cè)分別是象征理德和智慧的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其中比喻的意義就是:理性與智慧的高度融合。
而大足石刻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千手觀音佛”,“觀音”在佛教各宗派中都有一定職能,為眾生解決苦難和煩惱。
因為眾生的需求和愿望不盡相同,所以能救眾生一切苦難的全能菩薩就是千手觀音,于是,“千手觀音”便應運而生,更被譽為天下奇觀。
據(jù)說,清代一名和尚工匠負責為菩薩鑲嵌金箔,每鑲嵌一只手,就朝桶里扔一支竹簽,計算下來之后得出“千手觀音”共有1007只手。
這些手千姿百態(tài),每一只手都有不同的姿勢,千手觀音手中所執(zhí)各種法器,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勞動用具以及戰(zhàn)爭武器,而且每只手中都有一個“法眼”。
據(jù)佛經(jīng)上說,觀音發(fā)愿要造福一切眾生,于是長出千手千眼,寓意就是為萬千眾生解決苦難的意思。
作為以佛教內(nèi)容為主的宗教藝術,大足石刻在融合前期石窟藝術的基礎上,加入豐富的國學思想內(nèi)涵,融匯了儒釋道三家豐富的造像題材,加上精美的雕刻工藝,精湛的藝術手段,塑造了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石窟,這也是大足石刻能夠在石窟藝術史上豎起偉大豐碑的重要基礎。
大足石刻共計造像五萬余尊,銘文十萬余字,它代表了公元九世紀到十三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
迄今為止,在大足石刻之后,再無偉大的石窟藝術群作品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三、
如何看一個景色?
并不僅僅是看這個景色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形象,而是看這個景色背后所承載的文化。
大足石刻以其濃厚的人文信仰,純樸的生活氣息,把石窟藝術推到了空前境地中,體現(xiàn)了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石窟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其人物環(huán)境柔和,衣飾華麗,形體上力求美而不妖,麗而不驕,無論佛、菩薩、還是羅漢、金剛以及道教、儒教的各種造像,都頗具現(xiàn)實各類人物的真實寫照。
而且在石窟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個時期的石窟藝術都沉淀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模式和文化內(nèi)涵,這才是石窟藝術本身具有的魅力。
但是遺憾的是,近百年來,當我們走入一個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之后,雖然我們享受了越加方便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但是卻逐漸忽視了信仰、文化對于人生的作用。
我們只知道經(jīng)濟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但是卻不知道文化才是我們民族的根源。
當一個民族脫離文化,丟掉了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經(jīng)典之后,我們拿什么站在世界面前,告訴大家:我們是有靈魂有信仰的人呢。
文化就是民族的根,大足石刻作為迄今為止最后一座石窟藝術的豐碑,以其特殊的形式,不僅承載了當時歷史的印記,也代表了我們輕易忽略的那一些古老文化。
即便我們不能創(chuàng)造同樣具有特殊性的文化,但是我們起到作為弘揚和保護的角色,讓那些穿越了千年的藝術瑰寶,展現(xiàn)應有的“美”,讓我們后輩的子子孫孫,都能看到我們歷史沉淪之下留下不一樣的東西。
任何物質(zhì)文化和資源都會逐漸減少和消失,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如何去延續(xù),如何讓這些文化為我們這個民族塑造更強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關注被忽略的文化,去發(fā)現(xiàn)那些穿越千年的靈魂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