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yī)心病診治學》、《今日中醫(yī)內科》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胸悶氣短這個事兒。 在我國首屆國醫(yī)大師評選結束以后,我曾經有幸,參與到國醫(yī)大師之一,路志正老先生臨床治驗的總結工作中。那段日子,我日夜不停地研讀路老的一些驗案,可以說受益匪淺。 其中,有這么一張醫(yī)案,讓我印象深刻。 說有一回,即1991年的6月20日,路老接待一個患者,男性,56歲,是個干部。 這人什么毛病呢?就是大概從五年前開始吧,就覺得胸中憋悶,隱痛,氣短,上不來氣兒。 當時,患者曾經做過檢查,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經過服用西藥治療,效果尚可。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連續(xù)陰雨悶熱,該患的狀態(tài)又不好了,常常覺得胸悶氣短,每天最多發(fā)生四五次。每次發(fā)生,憑休息難以減輕,必須口服藥物才勉強緩解。 能用的辦法都用了,此人決定找中醫(yī)看看。于是,經人介紹,幾經輾轉,找到了路志正老師。 刻診,見患者脈濡細,舌苔白厚而膩,舌色暗淡,舌體發(fā)胖,舌邊有齒痕。整個人當時四肢困倦發(fā)沉,腦袋暈沉沉的,口中黏膩不渴,而且胃脹,時時欲嘔。不過這些,是患者多年來一直都有的問題,自己覺得無關緊要,本來就這樣。他關心的,就是如何改善自己的心臟病。 路師了解到這些以后,果斷書方一首。但見—— 桃仁10克,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后下)6克,藿梗10克,荷梗10克,厚樸10克,石菖蒲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殼10克,六一散(包)5克,蒼術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當時,該患久病成醫(yī),低頭一看這方子,直皺眉。據他所知,這里頭唯一能管心臟的,好像就是這個桃仁,有活血化瘀之效。其他的,似乎和心臟不挨著啊。 對此,路老解釋:你的問題,之所以五年內未見徹底改善,問題就在于病不在心,而在脾。我今天為你理脾,則陰霾自散,心胸開闊,病自然可以痊愈。 人家老專家說得一套一套的,患者沒話可說了。于是,照方服用。 結果,用藥7劑以后,腹脹、口黏、頭暈等現象都有所減輕。這時候,路師加入干姜4克,草果6克。再服10劑之后,患者自覺周身狀態(tài)良好,胸悶憋悶、上不來氣的感覺消失。 接下來,再服10劑,患者諸證悉平,一身清爽。 困擾患者五年的所謂冠心病、心絞痛,就這樣好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給你說說吧。 其實,這個人的問題,在于濕濁阻痹,胸陽不振。 你看這個人,脈濡,苔膩而白厚,舌體胖有齒痕,肢體困倦乏力,頭暈,食欲不振,惡心欲嘔。所有這些,是不是再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他有脾虛濕盛,郁阻于內的問題?你如果經??次业奈恼拢驮搶Υ耸置鞔_了。 濕濁這個東西,我以前說過,哪都去。對此患而言,就來到了心胸部位。心胸為痰濁濕邪所蒙蔽,則清陽不展,胸陽不振,心血運行受阻,氣機宣降失常,患者就會憋悶、上不來氣。 也就是說,這個人的表面問題,雖然在心。但實際上,根源在脾。胸悶5年,只因濕氣困脾。 正因如此,路老果斷改變活血化瘀的老辦法,而是用健脾除濕的辦法,以圖散去痰濕陰濁,令胸陽恢復。我們再看路老的配伍—— 桃仁10克,杏仁10克,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后下)6克,藿梗10克,荷梗10克,厚樸10克,石菖蒲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殼10克,六一散(包)5克,蒼術10克。 這里頭,蒼術健脾燥濕,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濕,白蔻仁、枳殼、厚樸,行氣燥濕。制半夏燥濕降逆止嘔,和胃氣,藿梗、荷梗理氣,石菖蒲化濁開心竅。六一散清利濕熱。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化解患者體內的濕邪困脾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只添了一個桃仁,用于活血化瘀。 后來,增加干姜和草果,進一步增進化濕之效。 這就是治療的大體思路。您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反復多看幾次,認真琢磨。 其實,胸悶、上不來氣兒,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常有。有些人到醫(yī)院去以后,即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這個倒無可厚非。不過,我們如果能懂一點中醫(yī),就知道了,有些時候啊,心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它的背后,可能隱藏著更大的禍端。這就是中醫(yī)整體觀思維帶來的啟迪。如果能看準問題的根源,從根治起,問題會得到更好的改善。 當然了,路老治療心病,方法太多了。我為大家列舉的,不過是其中之一,是相對容易理解的東西。當然,我認為,這也是比較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因為受我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影響,冠心病、心絞痛證屬濕邪困脾、阻滯胸陽的人,很多。這個發(fā)病機制,離我們每個人都不遠。這是足可讓我們警惕的事情。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開心就好j5oc1t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