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楚生,1904年1月6日生于湖北武昌,原名稷勳,號然犀、楚鳬,負(fù)翁、一枝、非葉、懷旦等,別署安處樓、然犀室,晚年易字初升。浙江蕭山人。1956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他被聘為畫師。曾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理事,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1975年2月5日逝世。來公隸、草、篆、真四體俱佳,無伯仲,只楷書少見是為憾事。我曾有過佳本,早年被人誆去,只剩殘頁,痛哉! 世人評來公之隸書,曰“俊酷灑脫”,書界有“來隸”之譽(yù)。其巧在于章法多變,字字遒勁;行筆波磔起伏,似靜猶動,回味無窮。 《隸書郭沫若百花詩》實為難得:總錄郭詩七首,雖同為隸體,卻字字不同,有扁、有方、有長,各生姿態(tài);再有排列布局更為其妙,或左右相簇,或上下緊扣,可謂書盡風(fēng)騷,集隸書之大觀也。公曰:“書盡在筆法,法通皆書通。古之隸多從扁,而清以來,鄧(石如)、趙(之謙)之隸從方,金(農(nóng))、吳(昌碩)之隸從長,各有其形,無所不可?!惫?,復(fù)觀其書,其妙果然。
臨曹全碑 公之草書,早年通熟《書譜》,后轉(zhuǎn)習(xí)黃(道周),以《榕壇問業(yè)》著手,月積年累,功到盡至亂真。中年,重探王氏(羲之)書法,常閱臨《集王羲之書三藏圣教序》及《智永真草千字文》,心血不負(fù),又獲“來草”之譽(yù)。 《草書魯迅詩》是來公翰墨菁華,錄詩三十七首,書于癸丑夏,三丈馀,蔚為大觀。是年初春,時處公胃疾術(shù)后心情好,書此件贈余,意在教余識草。公曰:“真、草、隸、篆四體,草要通訣而后會運筆,此兩要素不克成功不易!”又云:“草書之成,必先外師法帖,內(nèi)得心源耳。”
臨禮器碑 公之篆書,傳世雖不及隸、草多,但其妙也不遜于草、隸兩體,公精于金石篆刻,籀篆之書焉會不精?在美專求學(xué)時,公已涉獵鼎彝碑版,尤愛《散氏》《石鼓》。又博學(xué)眾長,頑伯、缶翁,均尊為筆下師長。故公之籀篆,不緊不鬆,筆圓潤厚重,別有一格。篆書《說文原敘》一件,可窺一斑。
臨子游殘碑
臨石門頌
臨張遷碑
臨袁博碑
臨西狹頌碑
《隸書魯迅亥年殘秋偶作詩》 《草書魯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