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詞中之龍名氣,論才華不在蘇軾之下,而且能文能武,真正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可是辛棄疾的一生卻是很不幸,生逢亂世,雖然他憂國憂民,還一度在前線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被沒有受到重用,還一度被閑置,以至于他的晚年很凄涼,一個人獨自生活在江西上饒,猶如一位老農(nóng)過著平淡的生活。其實對于這位一位大文豪,不愿意過那種生活,更愿意去戰(zhàn)場沖鋒陷陣,但是無奈苦苦沒有機會。 當時的南宋并不愿意與金國開戰(zhàn),一味求和以至于辛棄疾被閑置,畢竟理念不一樣,辛棄疾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所以辛棄疾的一生壯志難酬,寫下過很多的詞表達內(nèi)心的苦悶。可能很多人對于他的詞比較熟悉,沒有讀過他的詩,其實辛棄疾同樣有很多的詩歌流傳于世,只是詞的名氣更大,人們反而忽略了他詩人身份。 晚年辛棄疾孤苦無依,可依舊憂國憂民,寫下的這首《送劍與傅巖叟》,最能夠體現(xiàn)出他的家國情懷,整首詩寫得很有氣勢,無非是表達了一種堅定的理念。詩名中的傅巖叟是辛棄疾的好友,江西鉛山人,與辛棄疾所居住的帶湖很近,兩個人也是經(jīng)常在一起吟誦作對,暢談天下大事,從而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送劍與傅巖叟》 宋朝:辛棄疾 鏌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這首詩非常有氣勢,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辛棄疾的一片愛情熱情,雖然已經(jīng)被閑置,生活在鄉(xiāng)野之,變成了一個老農(nóng),可是他始終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依舊還是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戰(zhàn)場,去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但是很顯然那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畢竟南宋朝廷不會重用他,也只能是在作品里大發(fā)感慨。 第一二句就寫得很感人,同時也突出了詩人骨子里的憂愁,看似寫得很一般,但是一字一句可見真情,“鏌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看?!?,三尺長的莫邪劍,那劍身寒光耀眼,看了就讓人膽寒,試著挑亮油燈細細欣賞,一看到這劍渾身就熱血沸騰。這兩句很有氣勢,不僅寫出了新意,也體現(xiàn)出了辛棄疾的家國情懷。 第三四句就寫得更有氣勢,很顯然是化用了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中的名句“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毙翖壖仓苯犹子玫阶约旱淖髌分校屵@兩句與前面的兩句可謂是遙相呼應,讓這整首詩更加的氣勢磅礴,“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保@么好的寶劍,卻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一直掛在書房與琴相伴,我愿意攜帶這寶劍去到戰(zhàn)場。 這首詩寫于什么時間沒有任何的記載,所以也就難以考證,但是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應該是屬于晚年的作品,當時辛棄疾還寫過一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同樣是氣勢磅礴,里面就有這樣的句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保@首詩與這首詞,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家國情懷,還有壯志難酬的英雄氣概。 辛棄疾的晚年很悲苦,他不想當詩人,也不想當詞人,更愿意去到戰(zhàn)場,可是卻一直沒有機會,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而這首《送劍與傅巖叟》,也是把那種無奈,還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全部寫進了作品中,所以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每一句都非常有氣勢,每一句都很霸氣,讀來讓人熱血沸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