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輪曾發(fā)生過№3重油艙里的燃油不是多油?就是少油的異?,F(xiàn)象。為此,負責加裝燃油的二管輪也較為頭疼。不過,經過他的分析與判斷,驗證與排除,最終在加裝燃油前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得到了解決,安全的加裝了燃油! 現(xiàn)簡述一下這個輪機管理中的故障片段,以便對大家的日常工作能起到一點益處。 一:該輪油艙分布圖: 以下是該輪油艙的分布示意圖,并非真實布局圖。但油艙的高度是以“Base Line”為基準,是真實的高度。 1: 該輪包括如下5個重油艙: №1重油艙(上);№1重油艙(下);№2右重油艙;№2左重油艙;№3重油艙; 2:這5個重油艙的實際位置高度和當時的實際存油量(油位): ①:№1重油艙(上);該油艙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機艙上層”之間;該艙重油已用完,尚未收駁底油,計劃下次在新加坡向該艙加裝重油。 ②:№1重油艙(下);該油艙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機艙上層”和“機艙中層”之間;當時該艙為滿艙。 ③:№2右重油艙;該油艙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機艙中層”之間;當時該艙重油的實際液位要比№3重油艙出口管位置低。計劃用完該油艙里的存油后,下次向該艙加裝重油。 ④:№2左重油艙;該油艙位于左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機艙中層”之間;當時該艙存油量為滿艙。正在使用該油艙,計劃使用6~7天后,再轉換到№2右重油艙使用,這樣船舶橫傾不太大。 ⑤:№3重油艙;該油艙位于左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機艙上層”之間;該艙重油剛用完,為空油艙,計劃下次向該艙加裝重油。 二:故障現(xiàn)象: 1:№3艙用完,換用№2左: 在航行中,二管輪根據(jù)船舶動態(tài)、航速、油耗、油品(不同批次加裝的燃油)、吃水、各油艙的現(xiàn)存量以及下次計劃加裝的燃油量等因素,列出了油艙的使用順序。 在航行中,某日,當№3重油艙用完后,二管輪下午又把燃油駁運泵轉到“手動”模式,手動啟停燃油駁運泵對№3重油艙里所剩的底油盡量抽空,以便下次加裝重油時減少混油量,確保燃油使用安全。在手動駁油期間,二管輪也常到甲板上對該油艙進行多次測量,并根據(jù)SoundingTable計算該油艙底油量的多少。在下午下班前,因實在抽不出該油艙的底油了,二管輪根據(jù)大幅所估算的船舶吃水差,測量計算出該油艙所剩的底油量是7.5M3。于是二管輪便關掉該油艙出口的速閉閥;打開了№2左重油艙出口閥(速閉閥),按計劃使用№2左重油艙,該油艙當時是滿艙。 2:№3艙油位升高,頓感困惑: 次天上班后,二管輪一進集控室。就把警報監(jiān)測系統(tǒng)(AMS)的電腦界面切換到了“F.O. transfersystem”。對每個油艙的液位遙測顯示進行查看。當看到№3重油艙的液位升高,存油容積變多了,界面上顯示的存油量是145M3時。感到十分驚訝!請看下圖: 恰逢早班會時間,向輪機長匯報后,決定到甲板上先去測量該艙的實際油位是多少?若該艙實際油位真的漲高了,那么,這么多油從何而來?若實際油位沒有漲高,那么,究竟是液位遙測系統(tǒng)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故障了呢?是否是№2左重油艙和№3重油艙之間的艙壁破裂了呢?位于機艙油艙外圍的用于保護油艙的干隔艙里是否有油呢?頓時心感困惑、疑慮重重。 待測量后,得知№3重油艙漲高后的油位是2.82米。比昨天下午下班前駁空后的油位高出將近2.79米之多。容量多出137.5M3。既然的確多了,那么油是從何處來的?又是怎么來的呢?莫非是見鬼了? 3:逐一排查,找出原因: 在主甲板№3重油艙所對應的區(qū)域,還有其透氣管、測量管等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 既然油位的確多了,這樣也先不用懷疑液位遙測系統(tǒng)了,因為其它油艙顯示的液位和油量是正常的。那就先去檢查干隔艙的泄放閥并測量干隔艙,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這說明油艙沒有破裂。因為同姐妹的船上曾出現(xiàn)過油艙破裂,艙存燃油流到了干隔艙里,搞得機艙弟兄們回收燃油、清潔艙壁累的苦不堪言。不僅加班加點,而且臨時處理破裂處也很難,就別說船上施焊堵漏了,恐怕還需經過船級社驗船師的認可。“幸好幸好,我們不是”,二管輪自嘆道。 二管輪在測量№3重油艙液位的同時,也測量了其它油艙的油位。包括燃油溢流柜和燃油沉淀柜、日用柜。發(fā)現(xiàn)只有№2左&№3重油艙的油位變化了,其余油艙液位正常。之后,二管輪根據(jù)主輔機的每天耗油量(流量計的耗量)和№3重油艙液位的上漲量,兩者之和大概與№2重油艙油位的下降量相等。故初步判斷№3重油艙液位的上漲量是從№2左油艙里來的。 然后找到相關圖紙:《燃油油艙分布圖和結構圖》 & 《燃油雙殼保護圖 FUEL OIL TANK PROTECTION》 & 《燃油輸送系統(tǒng)圖 FUIL OIL TRANSFER SYSTEM》。 查看圖紙,得知№3重油艙的位置(船舶縱向位置)是位于Frame№5~25; 而№2重油艙的位置是位于Frame№25~51。也即在№2左重油艙和№3重油艙之間僅有一個艙壁相隔。請看下圖: 既然兩者僅有一壁之隔,這難道是№2左重油艙和№3重油艙之間的艙壁破裂相通了?鑒于№2右重油艙和№1下重油艙里的燃油是同一批次油品,而其它艙是另一批次加裝的相同油品,為了避免混油,同時也考慮到在抵達新加坡加油前的耗油量和№2左重油艙以及№3重油艙里的燃油存量應該能使用完的情況下,二管輪與老軌商量后,決定仍繼續(xù)使用№2左重油艙的燃油,同時也把№2左重油艙里的燃油調駁到№1上重油艙里去(同批次油品)。這樣的安排是為了盡可能早的發(fā)現(xiàn)問題原因。并定期觀察和測量所有油艙的液位變化情況。誠然,也要經常觀察重油沉淀柜的液位,必要時,向其內駁油,保證主輔機的用油。 當把№2左重油艙里燃油的液位調駁到與№3重油艙里液位一樣高(以主甲板為基準,在主甲板上測量兩油艙的空高ullage,雖有點差別,但可作為參考,以便比較)時,記下了液位高度。之后仍繼續(xù)調駁№2左油艙里的燃油,再來觀察№3重油艙里液位是否變化?待№2左油艙里的燃油液位比№3油艙的液位低了約1米左右時,經觀察,發(fā)現(xiàn)№3油艙的液位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比№2艙左慢的多。 之后二管輪又關掉№2左重油艙的出口閥,打開№3重油艙的出口閥,把該油艙里多出來的燃油調駁到№1上重油艙去。期間觀察,№2左重油艙的液位保持不變化。 經過對這兩油艙出口閥的開開關關,對燃油的調駁操作和液位變化比較之后,初步判斷是№3油艙的出口閥(速閉閥)關不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閥關不嚴呢?畢竟這才是下水營運不到一年半的新船舶。 三:故障處理: 在確定了故障位置,二管輪在與老軌商量后,決定對№3重油艙的出口閥進行拆解檢查。在檢查前,二管輪先把№3重油艙駁空,并把重油沉淀柜手動駁滿。然后再次確認其它油艙的出口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包括燃油駁運泵的進口閥。請參考上面的管系示意圖。 當把№3油艙出口閥的閥盤端蓋取下時,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黑不溜秋長條狀的異物與閥芯一起帶出來了。后經檢查,發(fā)現(xiàn)是一條長約80cm的橡皮條,另外還有一個鋼管防塵用的塑料悶蓋,直徑約20cm。請看下圖: 用輕油把閥盤和閥座清洗干凈,檢查后,密封面良好,請看下圖: 四:總結 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看起來有點簡單。但筆者認為也需要我們在輪機的日常管理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中需要具有知微見著的管理能力。就像筆者所述的這個二管輪,只因對油艙液位多看了那一眼,就觀察到了№3重油艙液位的異常,并引起了他的重視。 2:輪機管理需要很好的工作態(tài)度。小問題往往能造成大事故。就拿這次№3油艙出口閥關不嚴的事情來說。不僅可以造成油艙間的竄油,若是不同批次加裝的燃油,很可能引起混油,后果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燃油中的瀝青質聚集沉淀并形成油泥,堵塞分油機和濾器,并引發(fā)一系列燃燒工況的改變,影響船舶航行的安全。這次幸好是№3油艙的燃油用完了,并與№2油艙里的燃油是同批次加裝的。 3:輪機工作中需要很強的責任心。若二管輪責任心不強,沒能及時看到這個異?,F(xiàn)象。那么就有可能在這次加油中出現(xiàn)溢油事故。若在加裝燃油期間,先加裝了№3油艙,之后在加裝其它油艙時,且其它油艙的出口閥也沒關閉,就很可能造成溢油。故,也可以說,工作中若有較強責任心,便能消除隱患,最大可能的確保工作上各方面的安全。 4:輪機工作中也需要具有很強的職業(yè)道德。當時機艙溫度高達42℃,況且這條船的燃油駁運泵位于分油機間。又航行于熱帶。而二管輪又擔心在油艙轉駁期間燃油駁運泵抽空,造成泵浦干磨損壞。就長時間站在燃油駁運泵旁觀察其吸口出口的壓力。一旦抽空,立即停泵。 5: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油艙中為什么會有這些異物?說明了什么?留給同仁們去思考吧。 本文作者:張獻寶 校對:陳阿偉 喬龍佳 2020.8.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