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小的時候,我們從不吝嗇自己的表達,也從不怕將心事吐露給他人聽。
可當(dāng)我們開始長大,開始步入社會,當(dāng)我們慢慢變得成熟,需要獨當(dāng)一面時。原本更需要語言來應(yīng)對一些的我們,忽然卻變得沉默了。
原本愛說話,又熱愛表達的我們,不再什么都對別人說,也不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就算是回到家里,也開始變得沉默。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么我們在悄無聲息的時光中,就越來越沉默了呢?
其實答案就藏在你的心里。 一、學(xué)會沉默,是成長的開始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沉默是成長的代價。
我對此非常贊同。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熱愛表達自己的那個階段。我們兒時受到委屈,總會在父母面前大聲的哭,因為想要獲得他們的安慰。
我們在想要和誰成為朋友時,也會主動站出去,生怕錯過任何一種可能。
那個時候的我們好像很勇敢,又好像不懼怕一切。我們有認識新朋友的勇氣,也有和別人大吵一架的魄力。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fā)現(xiàn),不一定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去解釋,也不是所有的人我們都需要認識,也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毫無忌諱地說出口。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用原本天真的思維去為人處事已經(jīng)不行了,我們需要更加成熟和圓滑的應(yīng)對社交和交際問題。
在這個階段的我們,開始了成長的第一步:學(xué)會適當(dāng)?shù)臏p少溝通,尋找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二、看透了人生,知道多說無益
我們在年幼時,什么事情都喜歡爭個輸贏,遇到被誤解,也一定要找人說清楚,生怕自己身上有任何的污點。
可當(dāng)我們慢慢長大,就會發(fā)現(xiàn),爭輸贏并沒有什么好處,有時贏了結(jié)果,反而會失了口碑。
也不能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那個自己都是不一樣的,如果總是為了讓自己在別人那里留個好印象,豈不得累得焦頭爛額。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shù)。
有時候,適當(dāng)?shù)某聊鋵嵰彩潜Wo自己的一種方式,畢竟言多必失,有時候我們說太多的話,反而會容易說多,錯多,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當(dāng)我們吃過幾次虧,上過幾次當(dāng)后,就自然學(xué)會了沉默。
因為我們知道,有些話多說無益,倒不如沉默讓人安心。 三、生活太累,壓力太大,習(xí)慣了默默承受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總是悄無聲息。
這句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概括了當(dāng)下成年人的一種生活現(xiàn)狀。
每個成年人的背上都有他所需要承擔(dān)的責(zé)任,有他所面臨的苦。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受了委屈,在工作中接收了巨大的壓力,回到家后因為一件小事就崩潰大哭,但是當(dāng)?shù)诙斓聂[鐘響起,我們依然要洗漱穿戴出門開啟新的一天。
兒時的我們,遇見了天大的事,都覺得有父母在。可是長大后的我們,就算受了委屈,也不敢讓他們知道。一是怕他們不理解,二是怕他們太擔(dān)心。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shù)。張小嫻說:沉默是無法掩飾的失落。
成年人的沉默其實也是一次次的失望換來的。讀書時,我們會和朋友互相取暖,互相傾訴,互相安慰。
但當(dāng)我們進入了社會,好像就很難再如此了。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不同的壓力,別人向我們傾訴,我們會覺得累,我們向別人傾訴,別人也會覺得我們小題大做。
于是,說著說著,我們也就放棄了。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并不相通,有時就算說了,也并不能改變什么,就不想再打擾別人了。 之前看到一位朋友發(fā)了這樣一則朋友圈:相對于侃侃而談的人,我更喜歡默默傾聽的人,總覺得這樣的人既溫柔,又沒有咄咄逼人的攻擊力。
我對此深以為然。
對我們來說,沉默并不是壞事。因為沉默是讓我們變得強大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保護我們的機制。
比如說在面對爭議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淡定的面對,而是選擇爭論和辯解,反而會讓自己被這種事情所累,甚至讓我們質(zhì)疑自己,身心疲憊。
有時候,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接受自己身上的不完美,學(xué)會淡然的看待別人的誤解,也許我們就能以一種灑脫的方式,舒舒服服的生活。 正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shù)所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xué)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xué)得更多,那就 不要懼怕沉默,唯有隱忍,方能成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