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一直是影視劇熱衷于表現(xiàn)的題材之一。 從人畜無害的ET,到純凈優(yōu)雅的異形,再到熱衷于拯救地球的超人。 什么樣的想象都有。 《異形》 最近,網(wǎng)飛又來摻和了一腳。 不是影視劇,而是源起于一個奇怪想法的紀錄片——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規(guī)則用在環(huán)境不同的外星球上,外星生物會是怎樣? ? 在這個想法下,各種各樣神奇的畫面出現(xiàn)了。 進化出六只手的捕食者 往天上噴受精卵的的五足蟲 不再需要肉體,只保留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外星智慧生物 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 而最騷的是,這些情景又都有理論依據(jù),合情合理。 《外星世界》 Alien Worlds 2020.12.2 ? 總地來說,這部紀錄片致力于解釋清楚兩個問題—— 其一,如果一個星球上有生命,那么這個星球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其二,如果這個星球條件很特殊,那么生命將會是什么形式? >>>>雙倍重力的世界 不管是多么遙遠的星球,都和地球一樣,會被一種力量所牽引—— 重力。 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 系外行星亞特蘭斯,大小和重力都是地球的兩倍。 因為重力過于強大,這個星球上空氣分子的密度很高。 植物的種子可以漂浮在空中。 哪里有種子,哪里就有空中食草獸。 擁有六個翅膀的巨型食草動物,前后翼用來控制方向,中間的翅膀用來捕捉熱氣流。 空氣足夠稠密,可以讓它們一直都生活在空中。 當然,空中也會有危險。 ? 有植物,就會有食草動物。 有食草動物,也必然會引來作為獵食者的食肉動物。 空中食草獸的天敵,是一種看起來像翡翠色熱氣球的小蟲。 這群小玩意雖然個頭不大,但很懂得利用重力這一天然的力量。 它們會制造充滿氫氣的氣囊,慢慢地升到高空中。 找準落單的食草獸且到達一定的高度后。 這群小蟲子就會釋放尾部的氣體,借助重力自由落體。 獲得速度后,俯沖而下,直指目標,上去就是一個飛舌舔背。 講道理,這嘴,有異形內(nèi)味了。 小蟲子們的攻擊也并不是次次都能得手。 但,即便是逃脫了小蟲子的捕殺,有些食草獸很快也將難逃一死。 因為它們要繁衍后代。 當交配成功后,隨著體重增加,雌性食草獸會降落到地面產(chǎn)卵。 而在這之后,她們永遠也沒辦法再回到天空了。 >>>>冰火兩重天 因為公轉(zhuǎn)軌道離恒星太近,導致這個星球無法自轉(zhuǎn)。 所以形成了星球上奇特的冰火兩重天現(xiàn)象—— 一側(cè)是永遠的白天,只有一片熾熱的沙漠。 一側(cè)是永遠的黑夜,觸目皆是冰冷的雪山。 ?在冰火交界處,則是永遠的黃昏,也是生命的發(fā)源地。 冰冷的融水從黑暗面流過來,將大地割出一道峽谷。 在峽谷這兒,生活著一種叫"五足蟲"的生物。 它們雌雄同體。 一次交配,雙方受孕。 因為憑此可以增加后代存活的幾率。 它們擁有五足十目。 因為生存環(huán)境惡劣,需要它們眼觀八方,時刻注意食物的出現(xiàn)。 它們還能因地制宜,長成不同的形態(tài)。 在峽谷,受精卵隨風飄散。 有的會飄到冰雪世界,有的會飄到荒漠世界。 前者會進化成多毛的五足蟲,以便防寒保暖。 后者會進化成瘦削的五足蟲,以便快速行動。
一個只能在烈日下爭分奪秒地找水喝。 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滴,剛伸嘴,那水卻掉在炙熱的地上,蒸發(fā)了。 懵逼的樣子實在讓人心疼。 一個只能撿些地熱池里涌出來的小蟲吃。 還得靠坑蒙拐騙——把會發(fā)光的小蟲抓在手里,裝自己人。 生活不易,看來是所有生物都難逃的宿命。 >>>>兩個太陽的星球 還記得《星球大戰(zhàn)》里的雙落日經(jīng)典畫面吧。 如果真的有兩個太陽,星球上的生物會像電影里一樣嗎? 《外星世界》的制作組不這么想。 這顆星球名叫伊甸。 因為雙太陽帶來的更強的光合作用,生物變得更加多樣,進化得也都更具競爭性。 開頭提到的六手捕食者,就是因此而誕生。 不過,雖然這顆星球上動物和植物長得都奇形怪狀。 但它們之間依然同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一樣,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生關系。 菌類讓食草動物吃,也會產(chǎn)生異變讓食草動物受到感染。 有毒的食草動物讓食肉動物感染,食肉動物死亡后的尸體再反過來滋養(yǎng)菌類。 完整而平衡的閉環(huán)。 >>>>高智慧外星物種 土拉星球。 這里曾經(jīng)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如今卻荒蕪了。 但生命還是能在這里生存。 因為這個星球上的智慧生物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它們已經(jīng)不需要以肉體作為存在形態(tài)。 只需要神經(jīng)組織被放在裝有營養(yǎng)液的箱子里即可存活。 營養(yǎng)供給出現(xiàn)問題了,就由機器人負責維修和補給。 這些外星人不會老,不會死。 而且它們的神經(jīng)可以互聯(lián),用蜂巢網(wǎng)絡進行思考。 不過,即便文明和技術已經(jīng)發(fā)達成這樣,外星人還是會面臨危機。 因為,土拉星球的恒星的年齡是太陽的兩倍,已經(jīng)到了燃盡的邊緣。 恒星越來越不穩(wěn)定,要不了多久就會波及到土拉。 外星人別無他法,只能選擇放棄土拉星球,尋找新的星球進行殖民。 機器人是先驅(qū)部隊。 它們先乘坐飛船來到一個新的星球,制造出足夠的大氣讓行星變暖。 然后再把生活在圓盤溫室里的外星人運送過來。 然而這也只是權宜之計。 它們只能一次次地搬家,直至恒星終于燃盡。 到那時,它們要么毀滅。 要么發(fā)展出了足以帶著它們的居民穿越星系的技術,繼續(xù)尋找殖民地。 或許,它們正在前往地球的路上...... 這部紀錄片的缺點和優(yōu)點都十分明顯。 先說缺點。 首先,里面關于外星世界的重復鏡頭很多,導致注水感相當嚴重。 ?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制作組沒有經(jīng)費的緣故。 其次,雖然打著介紹外星世界的名號。 但其實片子整體看起來更像是變異版的地球自然紀錄片。 因為它本就是根據(jù)地球上生物的習性來想象外星生物是什么樣子,會如何生存。 整個紀錄片的內(nèi)容編排上,也是先拍地球上的生物規(guī)律,然后再引申套用至外星世界。 比如五足蟲的"欺騙手段"。 其實是源自于有些螢火蟲會"男扮女裝"來捕食的生物現(xiàn)象。 純粹沖外星世界奇觀來的觀眾也難免會覺得失望,因為并沒有多少。 比如翠綠色小蟲飛上天后獵殺食草獸的舉動。 其實源自于獵鷹俯沖捕食的天性。 但如果你能接受這個設定,那么這部紀錄片還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一方面,盡管移植于地球上的生物規(guī)律。 但對于外星世界和生物的塑造,本片還是極富想象力的。 而且,外星世界的鏡頭雖然少,但這片子算是把錢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放出來的鏡頭里,不管是生物還是場景,特效制作都十分精良。 只不過,有些鏡頭看著會有些驚悚就是了。 另一方面,這部片子也從反方面說明了地球和地球生物有多么神奇。 ? 重力、水、氧氣、生態(tài)系統(tǒng)、與恒星之間的距離...... 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有一個方面的條件不太好,生命都很難存在。 但地球卻很神奇地都滿足了。 不過,話雖這么說。 人類對于外星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卻也從未停止過。 盡管探索了這么多年,我們?nèi)匀粵]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外星人的蹤跡。 片中,有位科學家用了個比喻來形容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他把外太空可能誕生生命和文明的行星比作成太平洋。 而人類每次對恒星的觀察就像相當于從太平洋里撈一桶水。 這桶水里沒有魚。 就算再舀一百次,也還是會沒有魚。 可是誰能就憑此斷定,太平洋里一定沒有魚? 這位科學家曾經(jīng)和同事一起推算過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總數(shù)。 大約在100億兆顆左右。 那么問題來了。 除了地球,這100億兆顆行星里沒有一顆誕生了生命和文明。 這個說法,你選擇相信,還是不相信? |
|